2022年12月8日,广州市及黄埔区李绪文名师工作室、徐丽雪名师工作室、张小丹名师工作室联合区教研院中学语文科于线上举行了“品读散文经典,感悟自然情怀——黄埔区高中语文市、区名师工作室新教材单元同课异构活动”。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和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性”。区教研院梁肇栋老师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三位市、区名师工作室成员代表进行同课异构讲授,特邀语文教育名家周国强老师、邱海林老师为点评及指导嘉宾。黄埔区高一高二语文老师及各工作室成员齐聚线上,共同参与了这场“云端”赏美活动。
这次活动原计划于11月10日在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线下举办,结果因广州市疫情严峻,学校于11月9号下午5点宣布学生回家开始线上学习而按下“暂停键”。本次重启,研讨方式由线下改为线上,活动主题在原有的“大单元教学资源整合”下增加了“线上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授课班级还是以线下班级为单位,师生全部开启摄像头,实现师生“线上面对面”的互动,学生听课效率高,反馈积极、到位。整个活动分上午和下午两部分进行,上午由各工作室的代表教师进行线上直播教学,下午由嘉宾进行课例点评和新课程教学指导。
研讨方式改变,更丰富了研讨内容。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实现“互联网+”模式,更有效、快速地实现了多群体、多区域教学互动。其中徐丽雪工作室成员——佛冈教研室的李秀娜老师通过分享“腾讯会议”组织了佛冈区语文教员参与了这次的听课、评课活动;徐丽雪工作室另一成员,远在新疆喀什疏附县支教的李建丽老师,也通过分享“腾讯会议”组织了当地教师参与学习,这是对支教单位一次非常有价值的“互联网+”授课的示范和指导。
广州市开元学校的田轲老师进行了主题为“析心安归处,共墨客喜悲——《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览”的课例教学。
田老师通过设置一个“情境任务”——为学校文学社收录的三篇散文撰写栏目“主题词”,很快将同学们引入了对三篇散文的比较阅读中。教学设计从三篇散文的情与景的关系入手,找寻出三篇散文中共同刻画的景物——蝉与树,通过品味景中情味,驾驭文人悲喜,很好地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田老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提前布置任务,让同学们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并熟练使用随机点名小工具增强学生的答题兴趣和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的李力珊老师以“自然之美,各美其美——以《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为例从景物和语言角度探寻作者的审美倾向”为题进行教学。李老师引领同学们对两篇散文作品中的重点语句和景物进行了细致的鉴赏,并启发学生感悟作品中的深刻情感,探访作者的审美倾向。李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找出两篇散文的连接点,体现了对大单元教学的深入理解和把控能力。除此之外,李老师还通过精美的图片、优美的配乐让师生一起受到了美的熏陶,并充分利用线上优势设计了投票小环节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的马薇老师的课例以“含英咀华,品赏语言——品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的语言之美”为题,重点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反复涵咏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获得更高的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马教授通过精心设计情境任务——“线上朗诵会”,让同学们首先通过诵读与交流感受到散文的语言之美,然后通过“评一评”“比一比”“品一品”“连一连”等环节,带领同学们品读语言之美的具体体现,从而归纳出鉴赏语言之美的四角度。
马老师是徐丽雪名师工作室的一名优秀成员,同时也是一名高三毕业班老师,她站在高三复习教学的高度重新审视高一的散文教学,精准地把握住了目前高一散文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并向高三散文温习做了适当的迁移与运用,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尝试。马老师的课堂互动性高,同学们通过连麦、聊天区互动的方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充分展现了线上课堂的优势和有效性。
下午的教研活动首先由三位授课老师进行教学设想和教后感想的交流。三位老师都谈到了自身课堂的教学思路,并对自己的课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田老师谈到自己的设计灵感是来源于广州市教研室唐吉民老师谈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一个单位的文章编排在一起?由此启发她设计了这次的大单元教学课例。
李老师谈到这次课例曾经在线下课堂进行尝试,效果不理想,几经思考选择从两篇散文着手,思考两篇文章的连接点从而确定此次线上课堂的突破点。
马老师谈到自己的设计依据是新教材的课标要求出发,再结合本单元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简直学情,设计了赏析散文的语言特点这一切入点,并和高三的散文复习考点进行了结合。
黄埔区教研院梁肇栋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例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三位老师既有课程理论的高度,又能结合各校学生的实际,在整合教学资本、展示学生成果等方面较好地突出了线上教学的优势,并极大地展现了课堂的生成性和互动性,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育名家邱海林老师也对三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点评。认为三位老师都以教材的单元教学任务为依据预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群文教学的方式构课,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理念,是很好的课堂教学探索。田轲老师以情、景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情境活动为依托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共情;李力珊老师从景物与语言角度探寻作者的审美倾向,指向研究作者的审美取向;马薇老师从用词、句式、修辞、风格等方面品味作品的语言之美。在此基础上,邱老师还做了关于《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的专题指导,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解读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强调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要以问题与情境活动为主线,精心做好教学预设,并启发我们语文教师思考课堂转型与坚守传统的关系,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关系,“必修”与“选修(选择性必修)”的关系,大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的关系,鼓励教师们消除对新教材的畏惧心理,让与会的老师受益良多。
广州市教育名家周国强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认为她们都能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注重文本的链接与迁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课堂有创新,有创意。田老师细节中见真诚;李老师循循善诱,环环相扣;马老师设计精细,动态生成。同时,周老师也提醒所有与会老师,一定要明白: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最后,周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1.单篇教学是基础,群文教学是提升,两者不可偏,要把握好合适的度;2.教学的整体设计很重要,要形成明确的学习任务;3.语文教学要把握最基本的语言,再到审美,再到思维,再到文化,要注重语文的灵性,整体性,不要“肢解”语文教学。
区教研院梁老师最后做了总结发言,他再次对三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肯定。认为在新课程新教材方面,我们一线的老师不必过度纠结教学中“大”还是“小”的问题,只要我们认准方向,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本,有课程观念,有统整意识,“大”通过“小”去落实,“小”体现“大”的要求,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必备知识的结构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在线上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梁老师认为今天三节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对老师们改进的线上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徐丽雪工作室的马薇老师现在在高三任教,她代表工作室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她的工作任务重,但教学设计能站在高三的角度反观高一高二的散文教学,充分体现出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探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专家一致肯定。她的这种钻研精神值得老师们学习。在此,还要感谢黄埔区教研院梁老师积极安排筹划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感谢八十六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提供技术支持的李老师的鼎力支持;感谢三个工作室主持人的悉心指导和组织!
本次的教研活动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三位老师为大家进行了“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为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尝试,给参与活动的老师们打开了一扇门。本次教研活动借助线上,也为如何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讨论的空间。与会的老师们不仅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而且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是一次非常好的成长机会。
徐丽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丽雪老师对这次活动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喜欢这样的工作团队和工作氛围,目标一致而纯粹;努力而快乐!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5014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