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期末押题作文:《在渺小的爱里》《灯光的馈赠》

初中期末押题作文:《在细微的爱里》《灯光的馈赠》

在细微的爱里


古人说,女子的手指,宜将斗草寻,宜把花枝浸,宜将绣线匀,宜把金针纫,宜操七弦琴,宜托腮边玉;更有“金凤花开色最鲜,染得佳人指头丹”的佳句‍‌‍‍‌‍‌‍‍‍‌‍‍‌‍‍‍‌‍‍‌‍‍‍‌‍‍‍‍‌‍‌‍‌‍‌‍‍‌‍‍‍‍‍‍‍‍‍‌‍‍‌‍‍‌‍‌‍‌‍。但是母亲的手,似乎已失去了此等雅致‍‌‍‍‌‍‌‍‍‍‌‍‍‌‍‍‍‌‍‍‌‍‍‍‌‍‍‍‍‌‍‌‍‌‍‌‍‍‌‍‍‍‍‍‍‍‍‍‌‍‍‌‍‍‌‍‌‍‌‍。

记忆最深处,母亲似乎总留着干净的长指甲,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异常美丽的光泽‍‌‍‍‌‍‌‍‍‍‌‍‍‌‍‍‍‌‍‍‌‍‍‍‌‍‍‍‍‌‍‌‍‌‍‌‍‍‌‍‍‍‍‍‍‍‍‍‌‍‍‌‍‍‌‍‌‍‌‍。

清风撩动窗帘,星光渲染寂夜。彼时,已至深夜,房间里只剩时钟摆动的无趣声音。我在挑灯苦读,母亲无声的陪伴渐渐被我视为理所当然。搁下握得温热的笔,看看倚靠在沙发上的母亲,她在耐心细致地整理着我凌乱的衣物,轻柔地展平,指尖辗转在领口间,掸拭着些许尘土。偶尔,微微摇摇头,眉头轻蹙,小声嗔怪着:“这孩子,平时也不知道好好整理。”却依旧俯首忙碌地操弄着。原本杂乱无章的衣物在母亲的细心整理下,呈现出规则悦目的方块状。浅黄的灯光映照在母亲的侧脸上,漾着一片温柔的波。

时光诚如无情的腐朽器,总把岁月雕刻成千疮百孔的沧桑。母亲面颊上曾经的巧笑倩兮已经褪去,再青春的容颜终究抵不过岁月的洪流。蓦然看到母亲手指上那个略显突兀的小疤痕,我不禁想起儿时的往事。那次生病,我哭着闹着,一次次推开恼人的药片,小小的人儿畏惧那样大的药片。母亲摸着我滚烫的额头,蹙着眉喃喃自语。迷迷糊糊中,母亲竟像变戏法个别将一片极小的药片送到我面前,哄着我服下三两片,我便安睡了。夜半我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起身,却看到母亲正伏于案前,小心翼翼地切割着药片。见我醒来,母亲一走神,被锋利的小刀割伤了手指,鲜红的血流出来,醒目刺眼。从此,母亲的手上就留下了一个小疤痕。这疤痕,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如今,母亲的手已不复年轻时的光洁如玉,母亲的种种光芒渐渐被时光的灰尘掩埋,而我心中那母爱的光辉却越来越温润。突然想起张晓风的话:“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仅仅她藏好了那件衣服,然后用最黯淡的一件粗布把自己掩藏了,我们有时以为她一直就是那样的。”我想,母亲的那件羽衣,大约是藏在生活细微的爱里了。


灯光的馈赠

夜已深,万家灯火此时渐渐被黑暗吞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的便是灯下苦读的我。“唉!”苦闷一下子冲上心头,闷闷不乐的我抓起外套,冲出了家门。


家门口一面是百货商场。城市华丽的灯红酒绿充斥其中,嘈杂的音乐和喧哗烧灼着空气令人烦躁不安。我绕着路,捂着耳朵走开。


一转弯就是烟台大学。虽然就在我家附近,我却很少走进它。今夜,我在不经意间走进了它的夜:月光如水,清风拂面,荷池畔杨柳依依。三三两两的学子,或悠闲散步谈心,或疾步行色匆匆。再往前,那一片柔和而明亮的灯光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缓缓走近那深夜中的灯光。这是一座高大的教学楼。四十几间教室中的灯光亮如白昼,我好奇地趴在窗边探头望去:一排排如小丘般的辅导书、笔记本中,是一排排正刻苦学习的大学生:背书的、做题的、记笔记的,个人都是旁若无人的忙。时间似乎都是静止的,雪白的灯光塑出了一排排的人物。清冷的微风轻轻拂过,轻轻拨弄窗子旁的纱帘。




没有位置的学生,借着走廊中的一丝丝灯光在默默地背着书。没有老师,但他们每个人都如此严肃,严肃到似乎是在教堂中做礼拜的信徒们,神圣,肃穆而庄严。我决然没有想到,在这里的夜晚,还有这样一处地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状态,竟然是这样!


悠扬的钟声远远地传来,十点了。校园的路灯熄了。教学楼里的灯还依然亮着。不知道它会几时熄灭,抑或,通宵?我忽然感到深深地惭愧,作为我眼中“成功者”的大学生们,他们走过了残酷的高考,如今还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着,还在吃苦去攀登更雄伟的知识和人生高峰。而我,并没有付出多少,却在不停的抱怨学习的苦和累。真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我思索着,走出了校园。回望那彻夜不熄的灯光,忽然感觉到一种力量在我脚下诞生。是那灯光给予了我悔悟,启迪和力量。这来自深夜灯光的馈赠,一下子扫荡了我心中的苦闷,烦躁和懈怠。


回家,提笔,努力,无需多说,只需努力。此时我知道,那深夜灯光的馈赠,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5014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