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快乐与自由缺失的孩子不可能爱学习?
快乐与自由是孩子成长需求的第一层级,学习则是以此为基础的更高层级。让快乐与自由严重缺失的孩子爱学习,做到自律,就如同让吃不饱饭天天挨饿的人去研究原子弹一样,荒谬可笑。
这两天,有一位妈妈为了解决孩子作业拖延出了大招,写下一份“作业时间管理协议”,一时间得到了疯狂点赞,不少网友也晒出了自己曾经用过的或正在采用的“大招”。
这背后,就是很多家长朋友无法接受孩子学习上的拖拉磨蹭,抱怨孩子不努力,不自律。
但他们不懂得由表及里,从底层根源来真正解决问题,仅在表面上进行各种粗暴强制,结果只会越来越糟。
理论上讲,不努力学习当然不应该,但父母要弄清楚孩子不努力的原因,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尽管说起来会有千万种原因,但万变不离其宗。
最根本的,是因为成长中的孩子同样具有由低到高的需求层次,如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能开始更高层次的。
这个理论中,人的第一层次需求为生理需求,也就是要活下来。
孩子有父母提供吃穿,肯定都能活下来,除非有意外发生。
对于天生自带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首当其冲的潜意识就是用自己的感官来感知米饭钱,感知世界,由此不断带来快乐,带来力量。
所以,成长中的孩子,第一层次的需求就是应有的快乐和自由,而努力学习学校所学的学科知识,则是更高层次的需求。
让快乐与自由严重缺失的孩子爱学习,做到自律,就如同让吃不饱饭每天挨饿的人去研究原子弹一样,荒谬可笑。
说到这里,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孩子,明明自带求知欲和上进心,却越来越讨厌学习,沉迷手机网络。
因为,快乐和自由正是他们最缺失的东西,背后便是无知的父母在持续发挥破坏作用。
让处在这样状态的孩子,在更高层次的需求——学习上努力自律,这绝无可能,即便做到了,也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这些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对快乐和自由态度是抵触和排斥,口口声声讲要严格管教,但他们的口中的“严格”完全背离了本质,完全就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想象,可以和控制画等号。
在他们眼中,孩子就是没有智慧的动物,要是不事事控制,孩子就啥都不会。用循规蹈矩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一切行为,看不得孩子快乐,认为那样会玩疯;容不得孩子自由,认为那样会完蛋。
这样无知、荒谬且没人性的认知,带来了各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背后就是一个个无辜又可怜的孩子。
当孩子应有的快乐和自由被剥夺,第一层次的需求满足严重缺失,每天生活在高压、打击、惊恐之中,做作就不会有梦想和目标驱使,自然就不会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这个更高层次的需求付出真努力。
这个时候,要是通过持续的打击、否定、责骂、敦促等粗暴强制的方式逼孩子努力自律,是相当残忍的。
而这些父母对此却不以为然,不但对孩子的内心需要没有半点理解,还无情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
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只会说“头悬梁锥刺骨”、“手不释卷”“梅花香自苦寒来”,却对这些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视而不见。
孙敬和苏秦之所以会“头悬梁锥刺骨”,是因为他们的基本成长需求被充分满足,才会把困难视为探索和超越的机会,最终从优秀到卓越。
吕蒙之所以会手不释卷,是因为他具有较好的职业,有较高的地位,且深得孙权赏识,第一层级的需求被很好地满足,所以他才会通过手不释卷来超越自我。
若天未降大任于斯人也,空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会怎么样呢?
同样是出自名校的“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有的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拥有了好前程,有的则成了躺平族?
实际上,那些学霸学神当中,有相当多的是后来逆袭的,至少从前不拔尖。
他们之所以能实现逆袭,几乎无一例外,就是成长中的快乐和自由,这个第一需求层次被充分满足,自带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被很好地保护,时刻有梦想和目标驱使,超越自我的劲头始终伴随,而且后劲十足。
对于孩子成长中的一些不足,父母始终不急不躁,相信孩子,静待花开,孩子的优秀潜能终得以激发,绚烂的花朵在某一时刻绽放。
这些孩子中,有的是从小到大一路遥遥领先,但这样的占少数。
而有的虽然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令人羡慕,但背后是大人无视成长规律,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迫超前学习,被提前透支了后劲,破坏了内功。
“穷”得只剩下了那一点点好看的分数的他们,哪里还经得起一点挫败?随便一点微不足道的挫败就能击垮他们。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从小成绩遥遥领先,可到了一定时候便形成巨大落差,此后再无法回到从前的根本原因。
即使考进了名校,可没有一丁点后劲和内功的他们,没有梦想和目标,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哪里还有劲头潜心做学问?
混到了毕业证书,又如何在充满挑战的职场中努力超越自我,形成更强竞争力?
用人单位又怎能把重要的工作交给这样的人去做?成为“躺平族”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清楚孩子不爱学习的真正原因了吧?
面对孩子,我们该怎么做?如果随意给孩子贴上不自律、不上进的标签,简单粗暴逼迫,还有比这更残忍,更荒谬可笑的事吗?
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没有动力的孩子,就是因为缺爱,也就是快乐和自由严重缺失,第一层次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那就从这里入手,通过共情、理解、尊重、倾听,帮助孩子找回应有的快乐和自由。
当这个第一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了,孩子自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学习知识来超越自我。
这个时候,只要适当的引导,孩子便能从学习中找到持续的快乐和成就感,自律和好习惯是自然的结果。
否则,让一个基本的快乐和自由没有被满足的孩子,仅靠意志力形成自律和好习惯,是绝无可能的!
想想看,如果你正在失业中,上有老下有小,经济来源没有了着落,你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下个月的房贷怎么还,孩子的学费怎么交,如何早日找到新的工作。
这个时候让你去读原子弹构造的书,尽管你也知道知识学了当然有用,但当前一定不会花大量精力去做,只有生活保障问题解决了之后,你才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做其他的事。
孩子的学习,道理亦然。
所以那些沉迷手机网络的孩子,就是在通过身外之物努力满足自己第一层次的需求。
如果这个时候不走进孩子内心去理解孩子的需要,就没收、砸毁或粗暴控制,逼孩子学习,是怎样的没有人性?
笔者知道说了这么多,还会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要是满足孩子的快乐和自由,孩子就只会玩不会学。
哎,人要是无知到这种程度,恐怕真的无可救药了。
要是这样的话,孩子为什么会生来自带好奇心?
心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从何而来?
为什么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对孩子而言,玩亦是学,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玩乐中可以学到。
很多人还认为,孩子小时候可以满足快乐和自由,可生活是苦的,以后走向社会,还有这么多快乐和自由吗?
他们不懂得孩子的快乐和自由对成长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快乐和自由被充分满足的孩子,能力拥有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底气。
再有,走向社会之后就已到成年,行为上已经独立,生活有苦但也有甜,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女人围着孩子日夜操劳,这都是鼓励。
工作虽然辛苦,时而要经历委屈,但劳动所得的报酬,能让一个家庭得以延续,这是努力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跟孩子的学习完全是两码事。
今天很多人为人父母之后,对孩子的教育有如此多的无知,做着各种伤害孩子的事,其实就是以往的家庭教育中各种错误的方式带来的后果。不责怪从前的父母,不等于他们就是对的。
我们的家庭教育务必与时俱进,父母首先要做好的功课,就是清楚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和作用。
父母的作用,是帮助孩子排除成长路上的障碍和危险,让孩子在安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成长轨迹,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