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
读懂孩子
最近在重温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虽然这并不是第一次学习,但里面的一些细节至今读来仍让我感叹不已:当小豆豆因为钻铁丝网而弄破了衣服,却对妈妈撒谎:“刚才我在路上走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往我背上扔刀子,所以才成了这个样子”。妈妈虽然不相信刀子把衣服划破的话,却只说了一句:“啊,是吗?这可太吓人了”。由于妈妈觉得连小豆豆也想要找一个借口,这可是她从来没有过的,可见她是因为在意这件衣服,不愿意弄破,所以她“真是个好孩子”。也许这些想法在旁人看来很特别,甚至有些阿q,但却深深地体现了妈妈正在用心的去理解自己的孩子,并用宽容来对待孩子不经意的过失,实在值得钦佩。
如果把《窗边的小豆豆》作为一面镜子,就会发现今天我们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很少有父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就会经常做一些违反孩子自然成长规律的事:或拔苗助长;或对孩子的各种好奇心进行胡乱指责;因为不了解孩子,父母就不能平心静气的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意愿,总是在不经意的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为不了解孩子,孩子出一点错,父母就怀疑他们的学习能力,认为他们将来一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其实作为父母完全可以从黑柳彻子的这本书中学会怎样尊重孩子,关爱孩子,认可孩子,真正做到用心去解读孩子。
“用爱心,用细心,用耐心,用你的手轻轻地抚摸你的孩子,就什么都懂了”。说得何其好啊,只要父母肯多花一些心思,少一些烦躁,孩子这本书就会从厚变薄,直至被看透。其实,从孩子外貌特征,言谈举止,不经意间的肢体动作,话语中的弦外之音等父母都可以做到对娃儿了如指掌,因为这些都会泄露孩子内心的秘密,情感趋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等。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正是这些不一样才构成了他们独立的个体,但每个孩子又都有着共性。这些有关孩子的共性,每一位父母都应该知道,并以此为依据,真正运用到解读孩子的现实中来。
第一,孩子都有依赖心理。孩子对于抚育呵护他的人表现得非常依附和亲和,所以孩家长在抚育呵护孩子的同时,应当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以防止养成过分依赖的心理。
第二,孩子都有好奇心理。好奇心引起兴趣,兴趣是追求知识的动力,既要调动和知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要引导控制好奇心,防止孩子迷恋游戏和玩耍,防止孩子厌恶学习。
第三,孩子都有模仿性。孩子的基本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生活习性,行为方式信仰基础等,都是家长的示范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第四,孩子都有可塑性。孩子的天性难以改变,但是可以扬长补短,进行后天雕塑,例如:对任性的孩子不妨采取适当的方法增强其自我约束能力;对怯懦的孩子可以引领他们多参加挑战极限的活动,增强其勇气。
马克思曾经说过,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的确,我们应当把做家长看成是一种职业,既然是职定,就要像从事其他任何职业一样,“上岗”前首先要读懂工作的对象——孩子,唯有这样,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48229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