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学一二年级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越早了解越好!

为什么小学一二年级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越早知道越好!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首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开导,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这篇文章转自我们的老朋友大手牵小手(id:babyhandinhand)致力于分享专业的亲子教育、入园入学资讯平台,为具备开阔视野、理性思维的父母分享专业、有趣、新鲜的全球亲子新知与丰富多彩的身边活动!欢迎大家关注。


为什么小学一二年级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越早知道越好!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不少家长就在为孩子入学后的适应做学习以及心理上的筹备,待孩子一上小学,学习成绩也自然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之前有个名叫《小学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家长无需过度关注》的帖子在论坛上很火,手手君觉得这个观点非常有道理,但文章本身还没有讲得很精辟,而且有些观点虽然很有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现实,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对许多小学老师、校长的访谈后,手手君想重点谈谈这个问题。





小学成绩真的具有很大欺骗性吗?

原帖作者的观点是:



小学阶段最重要培养的是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需要海量阅读才能实现,是一种持续性和连贯性的习得。而之所以说小学阶段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是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夺来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问题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高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进入社会后,当需要工作能力而并非成绩单来评定一个人的发展时,这种分化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了!



手手君觉得,阅读能力确实是需要从小培养的重要能力,但作者的逻辑有点牵强。很多孩子在幼年时期就培养了很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但不见得一入学就会有很高的分数,也未必在升入初高中后一定能迅速后发制人、傲视群雄;而很多小学阶段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获得高分的孩子,也未必升入初中高中后下降神速,有些就是一路往上的学霸。

我们不妨把“小学成绩究竟具不具有欺骗性”这个问题分几步来探讨。


手手君的观点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成绩确实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到了三年级时,学生的真实差距开始显露出来,这时候的成绩就显得比较合理和有参考价值了。


分水岭其实在小学三年级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在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是小学学习中最少的、最浅显的、分量最轻的,到了三年级再开始狠抓也来得及。


但是,许多三年级以上的家长却惊讶地发现,孩子的成绩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一落千丈,有些却扶摇直上,而且更多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已经养成,而且很多时候已经不再听家长的话了,这时候再下决心要狠抓、要改变,往往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很多倍的努力,还不见得有效。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二年级的成绩确实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与虚假性。这主要是因为:



  1. 许多孩子在学前已经提前学习过一些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科知识,而这些知识自己也比较浅显,考察也不难,所以入学的前一两年可以“吃吃老本”。


  2. 不少家长在开始陪读时,方法就错了。比如,有些家长会急于让孩子“每题必对”,所以像小b这种“做一题就问一题”的做法,一开始看上去可以让他保护每道题的准确率,但时间一长,伤害的是他自己的思考能力与专注度,养成了依赖性,而这种坏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再要纠正是非常难的。


  3. 此外,有些孩子因为已经超前学习了,所以在学校上课时发现老师教的都是自己差不多已经会的,就不专心听讲,甚至减弱了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感和兴致。而这一时期他们的成绩很可能看上去还不错,孩子就会觉得,“看来我不认真学习,成绩也挺好”,久而久之,学习的主动性就弱了。


  4. 从学科知识而言,三年级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二年级的很多知识点都是零散的,a知识点没有掌握不影响b知识点得分,而到了三年级则构成了系统,把一二年级的知识点都串了起来,而且难度明显提升。这一客观原因也造成了孩子在一二年级可能成绩很好,到了三年级却一落千丈。






为什么到了三年级成绩更真实?



这里,手手君援引一名教育专家的观点:


  1. 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认真看书学习、做作业,并不等于动脑筋。孩子一二年级时成绩不错,主要是因为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中记忆、模仿的内容较多,孩子凭机械记忆,照搬照抄。也能得到好分数。但是从三年级开始,纵然在那些要求记忆、模仿的学习内容里,也包含了大量需要孩子开动脑筋的因素,如孩子不注意这一点,还是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那么,随着要动脑筋的因素越来越多,以及学习内容的加深,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逐渐下降。


  2. 小学三四年级,孩子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并开始关注学习的结果。此外,他们的认识和兴趣范围日益扩大,开始对自然、社会的因果关系、计算规律产生兴趣,希望动手操作,爱好养小动物,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阅读范围也开始扩大。由于学习的深入,他们的接受能力有了提高,但同时又出现明显差异,出现了学习分化。


  3. 孩子上一二年级时,家长和老师都跟得比较紧,对孩子各方面管理较严格,但孩子上三年级后,家长和教授都可能会觉得孩子已适应了学校生活,便不象从前那样操心了,加上孩子自控能力不强,便容易出现分化现象。




所以,虽说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成绩都差不多,但有的孩子基础比较扎实,有的孩子基础比较薄弱。由于一二年级进修内容较简单,所以也就不会出现明显的差别。可是上了三四年级后,基础不扎实的孩子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吃力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4821701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