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丨不愁吃穿的孩子,为什么她不快乐呢
心理咨询师:杨 眉
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硕士
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应对他人的目光,对岑岑来说,这个应对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事情很难,但是她也不是没有努力过,为了让同学用和善友好的眼光看待自己,她买零食讨好,还去寻求帮助。只是这些努力,有的毫无作用,有的起效甚微。
努力后受挫,岑岑的自我感受严重受损,就只能用其他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真实的存在。她选择的方式就是疼痛。对岑岑来说,手腕上橡皮筋带来的疼痛既是自我惩罚——一定是我不够好,他们才不喜欢我;也是转移内心矛盾冲突的办法——我觉得我够努力的了,为什么他们还是不喜欢我?身体上的疼痛感暂时转移了注意力,用以缓解精神上的痛苦。
痛苦的根源在哪里?
爸爸的困惑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他对岑岑的态度,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长期的忽视和否定,对她真实感受的长期漠视,就是岑岑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物质满足的背后是精神支撑的长期匮乏,“后妈从来不会说她一句”, “不说”,自然也“不听”,岑岑的感受一再被压低,被忽略。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快乐?
哪怕有一个人去倾听她的心声,听她说自己的难受、失落和偶尔的快乐,都能帮助孩子不再用自我伤害的方式去确认自己的存在。
岑岑一方面需要专业的、长期的咨询和帮助,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里调整对她的态度,允许她说,认真听她说,让她展示她的不安和痛苦,然后坚定地告诉她,同学这样对她,是同学们没有看到她身上的美好,爸爸妈妈能够看到,而且总有一天,其他人也会看到。
品格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