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真题专项练:散文专题(5)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真题专项练:散文专题(5)




【云南昆明】
阅读下面选文,完毕下列各小题。
又见鹭鸶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悠步。水草已经蓬勃起来,河川一片盎然生气希望。在桌椅间窝蜷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
②绕过一道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我蹑手蹑脚地在沙地上坐上去,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③在顺流而下大约三十米处,河水朝南拐了个大弯,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安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趾移步闲适优雅……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妄想把一只鸽哨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给稻田放水,鹭鸶又在田块上悠然踱步,涓滴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锹……与我相依相伴、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绝迹的因由,鸟类神秘的生活习性令人难以揣摩。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净化了流水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那些藏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中的一只,剩下的一只悲怆通逃了?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朝北岸葱茏的村庄飞去了。我猛然想起,以前我所在村庄临河的一片白杨林里,枝枝杈杈间竟有二十多个鹭鸶搭筑的窝巢,乡民们都引以为荣。一只刚刚生出羽毛的雏儿掉在地上,居然惊动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大家商议着推选一位爬树利落的姑娘把它送回窝里。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现在,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
⑧从此,天天傍晚我都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感觉自己是在重演“守株待兔”的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有魅力了,那端庄的姿容透着一种自然,一种优雅;它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失落时的张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我早已不存再见的奢望,一见便不能罢休。
⑨我随之改守候为寻找,隔天顺流而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概走出五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里。
⑪哦!鹭鸶对人类的相信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⑫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此刻,心头便涌出如许的诗句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作者:陈忠实选文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把选文行文脉络图补充完整。

(1)A等待鹭鸶 B寻找鹭鸶
(2)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简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①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


②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


(2)①“竟”字表示出乎意料,写出了作者见到鹭鸶时的意外和小心翼翼,不敢挪动,生怕惊动它们,表达出对鹭鸶的喜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②“圣物”指具有神圣色彩的物什,具有精神上的象征意义,作者把鹭鸶称为“圣物”,表达出对鹭鸶的恭敬、珍重之情,说明鹭鸶在作者心里具有崇高地位。
(3)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3)承上启下。第六段承接上文对鹭鸶绝迹因由的思考,引起下文对鹭鸶与村民和谐相处的回忆。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4)作者宠辱不惊,淡泊名利,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生活,能够发现自然中的生命之美。
(5)选文第段说“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鹭鸶曾与人类互相信任、和谐相处,但由于环境的破坏和猎手的存在,令鹭鸶逐渐绝迹。由于人们重新开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鹭鸶又再次出现在人的视野里,被破坏的信任也重新建立起来。这让我想起我们当地的护城河,由于被化工厂污染,水变黑了,鱼和水鸟也消失了,但由于环境改造,重现了清澈的护城河,鱼和鸟又回来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只要从现在开始做起,提高环保意识,行动起来,就可以重新创造出一个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社会。
【新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树祖
贾梦玮
①我喜欢看树,特别是古树。每一次与古树相见,我总觉得是受了上天的眷顾与恩典,否则千载悠悠、芸芸众生,凭什么我们就能相见。那些古树,几百年、上千年地活在世上,那要经历多少、怎样的时光?与古树对视,树当然不会改变,但看得久了,看树的人不由自主地有了变化——当然是心理上的:人犹如此,树何以堪?人把自己看成了一棵树。
②树不再是“他”,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你”。
③甘肃平凉多山,多树。平凉的树,都富生气,而且活泼可爱,那是因为他们的老祖仍健在。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树们因此都是孩子:在老祖慈爱的目光下,他们都有小儿女的姿态。
④我们特地去拜望的这位树祖,被称为“华夏古槐王”,在甘肃平凉市崇信县铜城乡关河村。已是黄昏时分,我们登上半山腰,在开阔的山腰平地上,蓦然、蓦然见到他——只能是他,那是祖、是王!虽然他头上没有皇冠,但那巨大的树冠一下震撼了我——皇冠是人为戴在头上,而树冠再壮观,也是从自己的身体里长出来的。品种是国槐,主干胸围十米多,七八个成人才能合围,树冠东西、南北宽都将近四十米,占地面积近两亩。有八大主枝,相互交缠,基围最小的也有三米,最大的近五米。躯杆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五倍子等树种以及小麦、玉米等多种植物。都是“啃老族”。
⑤据专家考证,他的年龄是三千二百岁。三千二百年前,那还是商周,不知秦汉,无论魏晋,更不要说唐宋元明清了,如今的我们要花好大的劲儿、用多种参照系才能想象他的“老”。关键是,他仍健康,枝枝叶叶沛然有生气。绕树三匝,因为他年事特别高,我心中凛然;因为他老,我又有在他跟前撒欢耍赖的冲动。我们都是树祖膝下的孩子。
⑥当地朋友在树祖跟前放了桌子、板凳,摆上了水果、瓜子、茶水,我们坐着看树。树祖已经成为独特的具体,有他的前世今生,成了相对于我的“你”。树也有自我意识吧,那样,我也可以妄想成为树祖的“你”,我和你!我用眼睛听你,用耳朵看你,并用“心”转换意念,揣摩你。
⑦想当年,不知是何人栽下了你,或者只是一只鸟遗落了一颗种子、无心长成了你?三千多年来,你经历了太多的朝代更迭,多少风雨、彩虹,那都不算什么。多少暴风、雷电、地震、山火、虫害,你是怎么活下来的?此处在半山腰,古代应该人迹罕至,人为破坏不易。雷电因旁有山峰,击中你的机会减少;扎根处在宽阔的平地,地震不能把你震塌。人心险恶,我们怎么想那恶、那险都不为过,你是如何逃过无数劫难,那些险恶心思因为什么未能落实?“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你是怎样幸运地一次次躲过了刀斧之灾?根仍在汲取,叶仍在吐纳,空气和土壤一定是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南方水阔,北地风多”,一年又一年风的嘶吼,都未能拿你奈何。
⑧我就这样看着你,珍惜与你相处的短暂时光,虽然我根本没有资格跟你讨论“时光”。四周山峦逶迤,树木葱茏,山风来过,树声哼吼,贯通肺腑。懂树的朋友说,这里一定有充足的地下水源,你四处探路的根须早已与地下水源接通,至少三千多年来从未枯竭。
⑨古树从来不是孤独的,你一定不是单个的存在。崇信还有不少古树,五百岁以上的就有好几棵,写崇信的古诗词,有不少咏叹的是古树名木。这里的树活得长,有风气、有遗传。当地朋友介绍:在离古槐王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的地方还有一棵年龄相仿的国槐。大家都想去看看古槐王的这位兄弟。遗憾的是我乘坐的车开反了方向,天色已晚,错过了跟他见面的机会。去看了那棵树的朋友后来告诉我:大概是在历史上受了雷击,那棵树只有半个身子还活着,活着的半个身子倒也是生机盎然。我想,千百年来,你和这位“半身不遂”的兄弟,一定有着独特的信息系统,天上、地下,想必一直互通着信息。天上有风信、地下有根须的脉冲,你们并不寂寞。
⑩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千二百年,这样的情形似乎以后也不会改变。想象你们的未来,我有担忧,居然也有信心。
(摘自《新华文摘》2021年第2期,有删改)
19. 阅读全文,概括“树祖”的特征。


19. 高大、粗壮,古老、健康,坚强不屈。
20.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0. 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感情强烈地写出了“树祖”的生命力旺盛,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叹之情。
21. 文章中对“树祖”的称谓先用“他”后来用“你”,简要分析原因。


21. 用“他”而不是“它”,表达了我对“树祖”的尊敬和倚赖之情;用“你”,更直接亲切地面对面交流,表达了我对“树祖”的敬仰。
22. “树祖”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结合全文,探究“树祖”的象征意义。


22. 古树对儿女们慈爱,是儿女们坚强的后盾与倚靠,象征着老人对儿女的疼爱、无怨无悔地付出;古树历经风雨和灾难,仍坚强不屈,象征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树不寂寞,与树之间心意相通,也即人与人之间要兄友弟恭,相亲相爱。
【湖南湘西】
阅读侯文咏的《周末狂欢》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今天中午妈妈不在家,你下了课就去等妹妹。”妈妈拉着我的手说,“这里有一百元,你带妹妹去吃自助餐,知不知道?”
我很严肃又很负责地点了点头。
现在轮到妹妹了。“你下了课一定要等哥哥,不管谁跟你说什么话都不相信,一定要等,知不知道?”
 “知道。”
 “还有,”妈妈意犹未尽,头又转向我,“要遵守交通规则,记得牵着妹妹,知不知道?”
 “嗯。”【甲】
妈妈叮嘱完,踩着高跟鞋,咔嗒咔嗒走远了,我和妹妹几乎要高兴得跳起来了。
 “耶——”妹妹已经按捺不住了,“哥,我要吃麦当劳。”
 “妈妈说不能随便乱吃不卫生的东西。”我装出一副长辈的风范。
“可是麦当劳很干净。”
“那是电视上说的,”我学爸爸的口吻,“电视上说的都不能相信,知道吗?如果今天你想吃什么,就要听我的话,懂不懂?这可是妈妈说的。”
我确信妹妹这次真的听懂了,她很可爱地点点头,为了表示她的听话,还在我的脸上给我一个香吻,通常这是爸爸才有的待遇。我感到很满意。
我实在没有办法专心上课,我把钱拿在手上,又拿在阳光下照来照去。
第一节下课,好多人吃泡面,我忍不住,买了一包。反正才十块钱,应该没有关系。
第二节下课时,我又看到别的同学在吃冰淇淋。我心里告诉自己,光是泡面都不能忍耐了,更何况是冰淇淋呢?于是我在充满罪恶感的心情之下又吃了一个十五块钱的冰淇淋。
再下课时,我又买了一包蜜饯。
等到中午放学,我看到妹妹满脸兴奋的笑容时,手里只剩下六十元了。
“哥,我要去吃麦当劳。”
“嗯。”我灵机一动,“可是妈妈不让我们去吃麦当劳,但我有个好办法,这是我们的秘密,你不可以告诉妈妈哦!我们先去吃麦当劳,再去打电动玩具。”
一下子做两样妈妈不允许的事,妹妹显得比我还兴奋,但她忽然又问:“哥,那我们的钱怎么够?”
 “我们两人可以合吃一人份的麦当劳啊。”我得意地告诉她。
我们一共花费了四十元在麦当劳解决了我们两个人的午餐。在妹妹五音不全的歌声中,我带着仅剩的二十元直奔电动玩具店。我一想到忍者龟就忍不住兴奋起来,不知不觉也哼了起来:“我愿做个好小孩……”
正当我打忍者龟打得快发疯的时候,妹妹眼睛闪了一下:“哥,我要喝可乐。”
天啊,才剩下二十元,玩这场忍者龟又花掉了五元,还有十五元。
 “哥,只要十元。我们午餐只吃了四十元。我现在肚子饿……”妹妹眨着眼睛,一副叫人不忍心拒绝的表情。
在一片稀里哗啦中,我的忍者龟打到第七盘,死了。刚好妹妹也安静地喝完了她的一大杯可乐。我带着她走出电动玩具店,再三警告她不可以告诉妈妈,她认真地点点头。
多么美好的下午!
我愿做个好小孩……”我得意的唱着歌,书包也背的斜斜的,帽子戴的歪歪的,一路回家。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在我旁边的妹妹不见了,等我回过头去找,发现她从杂货店笑嘻嘻地探出头来叫我:“哥,我又买了一支冰棒……”她说着,在我来得及制止之前,用力地咬了一口,“才十元而已,我知道你还有四十元……”
那一口好像咬到了我一样,【乙】!我的脸色一阵青红一阵白……
我们两个人乖乖地坐在杂货店里,等妈妈三点多来到这里的时候,妹妹的眼睛已经哭肿了。她一见到妈妈就忘了我们的协定,开始大喊:“都是哥哥,带我去吃麦当劳,去打电动玩具,还叫我回来不能告诉你……”
22. 请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每空限4字)
接受委托→_______ →独吃美食→_______ →狂玩游戏→_______
22. 训导妹妹    拼凑午餐    陷入窘境   
23. 阅读文章,摘录文中的语句填空
全文叙事精巧,文末发生逆转。起初,妈妈离开之后,兄妹俩“_________________”;而后,我扮演了小大人的角色,妹妹的表现让我“__________________”;我靠我的“聪明”,既满足了私欲,也哄得妹妹很开心,自己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_”;但乐极生悲,妹妹的一口冰棒,“咬”得我神色突变,此前的快乐都化为乌有。
23. 几乎高兴地跳起来    感到很满意   多么美好的下午。   
24. 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按要求在【甲】【乙】两处各补写一句话。
【甲】处补写“我”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处补写“我”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我很正经地点了点头     完蛋了,我哪里还有钱呀!
25. 与“妹妹已经按捺不住”中加点的“按捺”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
25. 示例:抑制/把持
26. 歌词“我愿做个好小孩……”在文中两次出现,你觉得文中的“我”算个好小孩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6. 不算,“我”为了满足句子吃喝玩的欲望,忘掉了属于妹妹的那份午餐,还让妹妹和“我”一起瞒过妈妈。所以“我”不算好小孩。
【湖南株洲】
(二)毛利先生
(日本)芥川龙之介
初中三年级时,教我们班英语的先生病故。由于事发突然,学校便请时任某中学英语教师的一位叫毛利先生的老人,临时任教我们的英语课。
毛利先生,给人第一眼印象便是个矮个子,令人联想起演杂耍的小丑。那光溜溜的秃头与鸵鸟蛋毫无二致。那身礼服,古色苍然,令人忘却原先曾经是黑色的。可是在那有点脏的翻领下面,竟郑重其事地系着一条极其鲜艳的紫色领带,犹如一只展翅的蛾。所以,在先生走进教室的同时,不期而然地从各个角落发出强忍住笑的声音。毛利先生回答了学生们的敬礼,尖声招呼道:“诸位!今后由我来教诸位选读课。”
所幸的是我们还未笑出声来,先生点了一个同学的名字,并称他为“君”,让他译读一节课文。毛利先生不时地摸摸紫色的领带,对误译不消说,就连发音上的一些细微毛病都仔细加以纠正。他的发责格外做作,可大致正确清晰。然而,当那个学生回到座位上,先生开始译读那一段时,同学们失笑声此起彼伏。尽管如此,毛利先生仍继续译读下去,直到响起课间休息的号声。
其后不久,有天毛利先生像往常一样扯起尖嗓子,热情地讲解英语诗歌《人生领》。我邻座的一个柔道选手,竟在课本下面摊开武侠小说。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忽然毛利先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就着正讲着的诗歌,大谈起人生问题来了,喋喋不体:“诸位还不了解人生。对吧?就是想了解,也还是无法了解。惟其如此,诸位是幸福的。到了我们这把年纪,苦恼的事也多。是不是?苦恼的事真是不少,就拿我来说,有两个孩子,于是就得送他们上学。一上学……嗯……一上学……学费怎么办?就是嘛,就得交学费。是不是?所以苦恼的事多着呢……”
大家不由得又窃笑起来。与我邻座的柔道选手突然撂下小说,气势汹汹地起身质问:“先生,我们是来向您学英语的,所以,如果您不讲英语,我们就没必要进这个教室。如果您还继续这样讲下去,我立刻到操场上去。”
毛利先生像遭了雷击,半张着嘴,呆立在桌旁,朝着那个剽悍的学生的脸直盯了一两分钟。他突然用手正了正紫色领带,秃脑袋朝下低了两三次,说道:“哦,是我不对,是我错了,郑重道歉。的确,诸位是为学英语来上课的。不教诸位英语,是我不对。我错了,我郑重道歉。好吗?我郑重道歉。”他面带着似哭的笑容,再三重复着同样的话。在先生向我们赔不是的当儿,那个柔道选手却回头瞥了我一眼,露出狡黠的微笑,即刻又读起小说来了。情况既然如此,一个学期过去,未再见到毛利先生的身影。打那以后的七八年间,连先生存在的本身,几乎都忘记得一干二净。
大学毕业的那年十二月初,时值黄昏,冷空气阵阵袭来,我不经意地走进一家咖啡馆。没有顾客,我漫不经心地茫然打量着,忽然看见围在服务员中间的一位老者,不论是那鸵鸟蛋似的秃头外表,还是那古色古香的礼服,还有那永是紫色的领带,一望便知,他正是毛利先生。——先生正扯着尖嗓门忙不迭地给服务员讲解着:“这个形容词管着这个名词。知道了吧?然后看看这个名词……紧接着它后面——紧接着它后面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吧?”毛利先生正在教服务员英语呢。桌上摊放着一本书。先生不厌其烦地讲解着。一如往昔。周围站着的服务员挤在一起,个个聚精会神,目光炯炯,老老实实地听着先生那匆忙的讲解。啊,我们的毛利先生!如果说有天生的教育家的话,那的确就是先生吧。
大正七年(1918)十二月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毛利先生衣着外貌的描写贯穿始终,但“我”对他的感受却不一样。
B.毛利先生课上想以自己的人生为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人生颂》。
C.说毛利先生上课“不讲英语”,不过是“柔道选手”掩饰真实目的的借口。
D.作者用第一人称叙事,说明“我”的见闻、主人公的遭遇都是真实发生的。
11.D
12.《毛利先生》与鲁迅《孔乙已》都以人物为标题,但与“毛利先生”不一样,“孔乙己”是别人随意给他取的绰号。从标题的不同,可以分别看出作者主要的写作目的是什么?(4分)


12.要点:①《毛利先生》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写“我”从无知浅薄(冒犯老师),到理性成熟(自省愧疚)的转变过程;“先生”是尊称,表达了作者的敬爱之情。②《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反映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隔膜、冷漠、冷酷)。
1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毛利先生为什么是“天生的教育家”。(6分)
                 
13.参考要点:①治学严谨;②热衷教学;③耐心尽责;④尊重学生(宽容待人);⑤保持初心。
【河北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学者段玉裁

①一九八五年牡丹盛开时,我曾到许慎的家乡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稻黄蟹肥、秋菊初绽的季节,又来到江苏金坛参加纪念清代朴学大师、《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的活动。半年之内,随着众多学者来到这两位悬隔一千七百年、为同一部著作付出毕生精力、前后辉映的伟大学者的桑梓之地,寻觅他们的遗踪,想象其为人,这对于我这个许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
②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学者为纪念自己幼年读书的贫困境遇而命名的。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也,意思是下愚劲苦读。傍池畔西行,过曲桥,经愚亭——亭却是此次所建了——就可以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馆了。几椽灰砖朱檐的仿清建筑,几枝茂盛的长青,几盆幽兰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针松,一切显得古朴而典雅。身置其间,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复杂交织的感觉:既肃穆又亲切,既深沉又开阔,既恬静又激动。这或许是段玉裁治学精神的感召吧!在这里建造他的纪念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坛县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
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父亲就长年在镇江(当时叫丹徒)、扬州一带教书,每年春节前带着一年所得的束脩——几十两银子,回到家里过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学。那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来年的全部生活费。家里的食谱终年不变:早、晚喝大麦糊糊(现在的金坛人早已不知大麦糊糊为何物了);午餐则两天米粥,一天米饭。及至他成人游学京师,收入也是时有时无。他三十五岁时,曾向老师戴震借银四十两,直到八年后才得归还,其经济拮据之状可知。他共做过几任知县,前后约有九年,四十七岁致仕回乡,直到八十一岁去世,始终与贫病相伴。为了刻《说文解字注》,跟他齐名的学者王念孙曾资助他四十两银子,但他却挪作他用了,大概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开销吧。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获得和写作的。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实践了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家训,终于成了划时代的学者。
④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例如他从二十九岁时就自认戴震为老师,直至晚年,一直把师训牢记于心。虽然戴震去世已四十年,但只要与人言及戴震之事,则必肃然而立;戴震死后,段玉裁便把早年戴震写给他的十四封信装裱成册,并经常取出来郑重诵读。这些,在现代的有些青年看来,也许近乎迂腐吧?我以为,段玉裁对老师表示崇敬的方式,在今日固不可取,但这种由于自己造诣日高,因而更加感到老师启迪诱导之功的可贵,从而油然而生的感情却是应该提倡的。起码,这总比那种为了一已私欲而佯作虔敬,实则借师之名招摇撞骗,时过又把老师抛到爪哇国,甚至借贬老师以显己高者强上万倍。
⑤对于年轻后学,段玉裁则平易过人,例如他曾眼著名的校勘学家顾千里争论古代学制问题,往返书信很多,双方相持不下。有人说顾千里以后期之俊秀与先生抗衡,同辈实所窃议。段玉裁不同意这种看法,说顾千里虽昔年师资于愚(我),请业于愚,一旦学邃(深)于愚,愚必北面(古代学生敬师之礼)而事之,愿执经为弟子。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因为他对学术无限忠诚,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他说:惟不以意气为用,故学可以深邃诣极(达到顶点)矣。苟无志于学,用为争名之具,是尚未能浅,又安能邃!这又是何等朴素而深刻的思想!他七十八岁时又收了一个学生,叫陈奂。陈奂就住在他家。他本已很穷,却还热情地供给学生们伙食。陈奂也不负所望,终于成为著名学者,他所著的《诗毛氏传疏》,至今还是研究《诗经》的必读书。段玉裁奖掖后进、唯恐后来不居上的思想境界于此可见一斑。这又是可以让某些以学生为工具、抑此扬彼、欺行霸市的为师者愧赧无地的。
为人与治学是密不可分的。段玉裁于师、于徒如此,其于学自然严谨而勇于创新。即如他的《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中的每字每句必详加考证,使之从此成为可读之书。他在校勘古代文献典籍、分析古代字词语义、研究古音分类沿革等一切方面,无不全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又发前人所未发。在《说文》学方面,他早已超越了戴震。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是传统文献语言学最昌盛的时代,段玉裁和王念孙被后世视为乾嘉之学的两大支柱,合起来叫作段王之学,百余年来为海内外治汉民族古学者所共仰,绝不是偶然的。
⑦段玉栽晚年定居苏州。其寓所枝园久已荡然无存,据说在今苏州农业学校附近,我并没去实地考察,想必也不会十分宽敞,或者还不及现在的纪念馆。那么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纪念馆后门外还有几亩空地,我去时地里的菜蔬长势正好。周县长对我说,将来这块空地上要建起几间小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供国内外学人共同使用。小楼就以段玉裁的经韵楼命名。这真是个有眼光、有胆略的主意。
⑧金坛并不富饶。境内有个茅山,因《茅山道士》的故事而闻名。山景极佳,又盛产名贵的茅峰茶,但金坛也只占有它的半边。但是这里的土地却养育了不少学问家,远有段玉裁,近有华罗庚,这是金坛的骄傲。听说现在金坛的学生和青年,常以这一文一理两位大师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怪不得我在纪念馆里所遇到的大多是年轻人。谁能预料从眼前这些漫步于愚池之畔的青年中,今后会产生出多少伟大的学者呢?在告别纪念馆时,我默默地祝愿着。
15. 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段玉裁怎样的情感?
16. 选文写“愚池”的用意是什么?
17. 选文第⑥段加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18. 选文第⑦段中,为什么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
19. 选文表现了段玉裁哪些精神品质?
【答案】15. 崇敬和缅怀。   
16. 为了便于说明段玉娥纪念馆的位置:介绍愚池的由来,以此衬托段玉裁的治学精神。   
17. 承上启下。    18. 故乡人为他建造纪念馆;拟建“经韵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人们理解与崇敬段玉裁,以他为榜样。   
19. 刻苦勤奋、为人谦逊、忠诚学术、不慕名利、治学严谨、勇于创新。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从“这对于我这个许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和“在告别纪念馆时,我默默地祝愿着”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中是怀着崇敬和缅怀的心情的。据此可作答。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第2段写了“愚池”的位置、由来等内容,一方面具体介绍了段玉娥纪念馆的位置另一方面,通过对“愚池”由来的介绍来衬托段玉裁的严谨治学精神,从而突出文章的主旨。
17题详解】
考查句段的表达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文章第6段画线句子“为人与治学是密不可分的”,内容上,承接上文对段玉裁为人的赞颂,同时领起下文对段玉裁严谨治学的记叙;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8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作答。从文章第2段叙写的“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坛县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第7段“将来这块空地上要建起几间小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供国内外学人共同使用。小楼就以段玉裁的经韵楼命名”等内容可以看出,故乡人为他建造纪念馆;同时还拟建“经韵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后人对段玉裁的理解、崇敬和缅怀。所以作者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
19题详解】
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可结合文章3~6段中的“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获得和写作的。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对于年轻后学,段玉裁则平易过人”“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因为他对学术无限忠诚,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段玉裁于师、于徒如此,其于学自然严谨而勇于创新”等内容,可以看出段玉裁是一位在为人方面一生谦逊、不慕名利的品质;在治学方面表现出刻苦勤奋、忠诚学术、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精神。据此可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