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不孝顺的孩子,小时候都有这4个特色,希望你家娃没有

长大后不孝顺的孩子,小时候都有这4个特征,希望你家娃没有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养出一个懂得感恩、孝顺善良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景。大家都不愿意把孩子养成一个冷血自私的“白眼狼”。


而从一个孩子的行为模式,能够基本看出这个孩子长大后的人生结局。


所谓“从小一看,到老一半”,当孩子年幼时出现这几种现象,家长们就要当心了。


如果不及时纠正,很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价值观的形成,埋下不孝顺的种子。




01

以自我为中心

生活里,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孩子:
餐桌上一道菜摆上来,就在饭菜里乱挖,挑自身爱吃的,留下一桌的狼藉;
公共场合里不顾他人的感受,制造乐音和混乱,三两奔跑、尖叫连连;
即使规劝,也完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
这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他们的意识里,只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根本没有“别人的感受”这个概念。
小时候尚且如此,家长再不加以管教的话,等到孩子的性格定型就晚了。
试想,一个心中只有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考虑的只有自己的利益,还能指望他眼中有父母的存在吗?
一名父亲病危,临死前儿子从城市请假回来见家住农村的父亲最后一面。
两三天后,见到儿子后的父亲,病情竟然有所好转。
不曾想,儿子的一句话却让老人心寒了个彻底:
“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还是把丧假算出去的。你这样让我怎么跟老板交待?”

听到这句话,绝望之下,老人自杀了。
教育出这样孩子的父母,永远也等不到反哺的时候。
悲剧的背后,是冷漠和利己占了上风,才酿成了如此苦果。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造出冷漠的社会机器,而是胸中有情义、心中有他人的孩子。

02

过度依赖父母

如果一个孩子一直依赖父母,那他将会变成什么样?
前些时候热播的《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就是这样一个缩影。
苏母在世时,苏明成安心当幼虫,无论大小事务,苏母件件要管、事事插手;
苏母去世,苏明成就成了无头苍蝇,没有主见,难以存活。

剧中的苏明成,长大之后安心啃起了老,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对母亲的过度依赖,让他丧失了独立的能力。
表面上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内心还是需要母亲喂饭的巨婴;
仿佛一个从小妈妈给他穿衣服的孩子,养到十几岁还需要给他系鞋带。
对父母的过度依赖,会废掉一个孩子的根基,即便是有心孝顺,也没有对应的能力。
如果我们永远搀扶着孩子学走路,那他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行走呢?
孩子成为人才之前,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啊。

03

没有责任感

孝顺,离不开的是“责任”二字。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不衰老,人总有需要子孙儿女帮扶的一天。
孝顺的人爱老敬老,陪老伴老;不孝的人嫌老避老,逃避责任。
一位80岁的老人给四个儿子写下了一封遗书:谢谢你们照顾我,但我后悔生了你们。
长大后不孝顺的孩子,小时候都有这4个特征,希望你家娃没有
老太太养育了四个儿子,带大了儿子的8个孩子。但却没有一个儿子愿意接纳中风后生活不能自理的她。
最终儿子们商量之后,把她安置在出租屋里,每月花7000块钱为她请护工。
虽说成年人都需要面对自己生活的一地鸡毛,但身为子女,是有责任的。
法律上,子女有义务赡养老人;道德上,也不该把老人当作包袱甩来甩去,落得一个凄凉的晚景,何其残忍啊。
“这跟我有什么瓜葛?”——逃避责任
“为什么一定要我来做?凭什么?”——模糊责任
“不是我的错。”——推卸责任
当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家长们就要警惕了。很可能是孩子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请一定及时修正过来!


04

不懂感恩、忘恩记怨

每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
呕心沥血,耗尽全部。
有这么一个学生,在日本留学5年,从未打过一份工。母亲借债供他念书,每月还要支付他7000元的生活费。
但母亲的辛苦并未得到他的感恩。
因难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费用,他竟然在机场连捅了亲生母亲9刀。
他就是轰动一时“留学生机场弑母”案件中的那个孩子,汪佳晶。

李玫瑾教授说过:
“孩子3岁你不满足他的请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
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杀、自杀和你争吵;
但当他20岁时,可能会恼恨你,甚至攻击你。”
孩子完全无视你的付出,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只记得你没有满足他,从而心生怨恨。
一味地满足孩子,只会养出一只不知感恩、只知怨恨的白眼狼。
心理学家有一个结论:
“感恩”是一种长时间形成的心理习惯,是人格特点,这种性格有赖于每一件具体细微事件中形成的积累。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4513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