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淋过雨,难道不该指示孩子带把伞吗?

自己淋过雨,难道不该提醒孩子带把伞吗?



如果你们也是冲浪妙手,应该对“自己淋过雨,所以要把别人的伞撕烂”这句话不陌生,但你有想过,这句话竟然也能用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上吗?


先别急着反驳,其实这种场景比你猜想中的更常见。


例如我曾听说过有父母为了让孩子“吃苦”,让他每天坐公交车上下学,每天坐车时长竟然要2小时多,而他父母却说:这有什么,我们那时候上下学可是走山路要走好几小时呢?



这或许是较为极端的例子了,但是生活中“我们那时候怎么怎么样,你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之类的话,却是很常见的,很多人在生完娃儿以后,总是有意无意地向孩子描述自己小时候和他相比有多么不容易,甚至想让他的小孩也经历一下这些不容易,从而达到让孩子体谅自己的目的。




父母的教育中先苦后甜总是伴随着一种延迟满足:今天吃苦,明天享福。可是,人生中其实就有很多苦,没必要吃。我们经历过一遍的事,没必要让孩子再经历一遍。


但很多家长却坚信,吃苦要从小抓起,多吃苦能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力,因而在自己淋过雨以后,做起了那个“撕伞”的人。这也是很多中国人都经历过甚至目下当今正在实施的【吃苦教育】。




经常听到一种论调,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能享乐的不多了。

几米在《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里说:“有些父母喜欢教训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他们自身吃尽了苦头,好像也没变成人上人……”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大人其实也错判了“享乐”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的【苦】到底是指什么?总不克不及是一切令我们感到痛苦的都能归类于可以成为人上人的苦吧?想必不是的。

社会在进步,注定了年轻一代永远不可能再像老一代那么苦,也没有必要,比如同样是洗衣服,以前人没有洗衣机要手洗,辛苦吗?辛苦。但你现在有洗衣机了,日常可以机洗的东西就交给它,这不是懒,这就是社会进步了,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别的地方而已。

吃苦不是自残、自累、自我感动,仔细想想,我们向往的吃苦教育,重点其实不在于吃苦,而在于你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并且为了这个目标你可以坚定不移地适当牺牲一些其他方面的娱乐。

最让人受不了的不是吃苦,而是你不知道你吃苦是为了什么。

我们吃苦,吃的应当是【有含量的苦】,否则就是自我欺骗。

就像足球巨星C罗在生活上从来不会让自己吃苦,穿大牌住豪宅、各种豪车换着开,聘请了专门的营养师、医生、理疗师和厨师。

可他训练起来,比谁都能吃苦。

长期的锻炼、自律让33岁的他,身体机能依然维持在23岁的水平。

但现在很多父母让孩子吃的却只是皮肉上的苦,且只允许孩子被动吃苦,从不承认他们主动吃的苦,认为他们只是在“不务正业”

于是撕碎他们充满心血的小说、画作,并美其名曰“你现在做的这些都是无用的,我现在让你吃苦都是为了你以后能好。”

但是这不是吃苦,这不过是家长的霸权教育。

浪费了孩子的才能,走在了别人的赛道上。

终其一生,父母累得要死,却只换来孩子的怨怼,而父母却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你不感谢我?

难道我们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帮助孩子们了吗?如果ta喜欢写小说,或许我们可以找些锻炼写作手法写作思维的课程的“苦”给ta吃,让ta在ta想做的事情上多吃一些苦头,但也能磨炼出一些能力。


让人主动奋进的,从来不是脚下的泥泞,和身上的鞭子,而是心中的热火和远方的灯塔,现在的孩子们并非是不能吃苦了,而是他们见识得多了,更容易有自己的想法,更容易找到令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只要是这项事物并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不妨放一放手,甚至帮一帮他们,又有何妨呢?

老一辈之所以要吃苦,那是因为不得不吃,大环境如此,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得学会吃苦,可现在早已不是吃苦的年代了,单纯的吃苦毫无用处,而且哪怕在需要吃苦的年代,人们也不可能是自愿吃苦的。

自己淋过雨,难道不该提醒孩子带把伞吗?

但是现在很多父母让孩子吃的苦,却都只是皮肉上的苦,甚至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滑向“养尊处优”的危险境地,开始人为制造苦难,“磨砺”孩子的精神。

登山的人,只选最轻便的装备;

游泳的人也会穿阻力最小的泳衣。

忍耐、吃苦,都是曾经为了生存对自己的激励,但如今的孩子们真没必要再负重前行。

有时候苦难确实磨炼了我们,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了,但是我们真的因此而变得幸福了吗?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4417649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