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老教师家访,揭露扎心真相:父母把孩子养育好,就是在投资自己的后半生

以下文章来源于女儿派 ,作者女儿派

女儿派 .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点击名片,关心兔妈不迷路


作者 | 烟花三月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哎,真是想不明白,有的父母怎么能光忙着挣钱,对娃儿不管不顾呢?


忙活反了,结果就是害了娃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一次聊天时,有着十年教龄的教员朋友不无感慨地说。

原来,前段时间,朋友去家访,学生小林的家长特别难约,底本定好的时间被小林父母以工作忙为由往后推了3次。

她在家门口等了10多分钟,才见到小林怙恃风尘仆仆地从外面赶回来。

家中的景象不堪入目,沙发上囤积着穿脏的衣物,外卖盒子胡乱放在茶几上,收回阵阵酸臭味。

夫妻二人每天不到6点就外出,早晨10点钟才能回来。

小林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虽然和父母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但一个周也可能见不上一次面。

小林得不到父母的良好引导,所以即便上了三年级,他仍旧不能利索地收拾自己的物品。

上课经常是坐着书本,踩着书包,课桌里永远被塞得满满的,无论找什么都费劲。

学习上,小林也是一塌糊涂,识字有限、写字潦草,成绩总是在及格线之下。

出入网吧、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他倒是门门清,正一步步向“问题学生”的路子走去。

听着朋友的叙述,我也为这个孩子的未来捏一把汗。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孩子的教育无法重来。

在该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忙着挣钱,这样的结果,给孩子和自己留下的不是一生的财富,而是悔不当初的遗憾。

10年老教师家访,揭露扎心真相:父母把孩子养育好,就是在投资自己的后半生

10年老教师家访,揭露扎心真相:父母把孩子养育好,就是在投资自己的后半生

主持人王芳曾接到过一位妈妈的求助电话。

这位妈妈和儿子的关系很糟糕,她看不惯儿子的行事风格,儿子对妈妈的说教也厌烦透顶。

两个人简直不能说一句话,一说话非要吵架不可。

妈妈哭着向王芳陈述自己的不容易。

为了改善家里的物质条件,她在儿子不满1岁的时候,就去大城市做生意了,把儿子留在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

从年头忙到年尾,只有过年那两三天里,她才能见上儿子一面。

为了弥补亏欠,她经常往家里寄钱,儿子的吃穿用度应有尽有,可是她却不知道儿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儿子渐渐长大,对她的亲近感越来越低,能不和她说话就不和她说话,只有缺钱花的时候才不得不对她开口,她真真地活成了儿子的“提款机”。

这位妈妈可怜吗?

可怜。

她为了儿子背井离乡,勤恳赚钱,挣得盆满钵满,却把与儿子间的亲子情弄丢了。

也不可怜。

她前期欠下的养育债,正被儿子一点一点讨要回去。

此时,再多的金钱都偿还不了。

还记得电视剧《大考》中最懂事又最苦的女孩田雯雯吗?

父母年轻时在外忙事业,把很小的她留给奶奶代为抚养,让她过早地成为了留守儿童。

对田雯雯来说,父母就像影子,偶尔看得见,但不曾摸得到。

她不得不在心理上将亲子情切割,以便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里更好地生活下去。

所以,她对父母客客气气,缺少正常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昵感。

即便妈妈带着妹妹回来了,她还是以学习环境安静为由,住在奶奶的老房子里,而不愿意和妈妈、妹妹住在一起。

一次,母女二人发生矛盾,妈妈质问她,为什么这么独,不跟妈妈亲近?

田雯雯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苦痛,声泪俱下地说:

“你们年轻的时候,没有能力把我带在身边,留下我和奶奶相依为命。



一年施舍似地就回来看我那么两三次,现在奶奶也走了,我能不独吗?



我不是独立的独,是孤独的独。



我总是在问自己,为什么你们当初明明没有能力养我,还要把我生下来?”

10年老教师家访,揭露扎心真相:父母把孩子养育好,就是在投资自己的后半生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崩溃和心碎。

哪有孩子天生不愿意亲近父母呢?是从小父母给的爱抚和亲昵太少了。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赚钱和陪伴如同鱼与渔,鱼固然可使人饱餐,渔可使人收益终生。”

选择错了,父母和孩子都会痛苦。

孩子不怕跟着父母过清苦的日子,最怕需要父母时,父母却不在身边。

那种失落和无助如同梦魇,不会随着长大而消散。

前段时间,家住贵阳市乌当区的杨大姐闹心得很。

因为她11岁的儿子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打赏女主播,花光了家里近20万的积蓄。

儿子在手机上上网课,杨大姐忙着挣钱便疏于对儿子监督和教育,没想到一个疏忽就酿成这么大的祸端。

如今,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的杨大姐,都没钱去医院看病了。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败家子”的胚子,他之所以误入歧途,多半与父母的行为相关。

孩子的自制力不够,需要监督时,父母起早贪黑不露面,孩子就会逐渐滑向堕落的深渊。

正如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父爱母爱及父母的陪伴,一旦缺失或失衡,都会在孩子往后的人生中,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

曾在人民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22岁的大男孩晨宇,在新西兰留学的两年时间里,花光了家里200多万元积蓄。

本来,晨宇妈妈看着儿子在国内考大学无望,想把儿子送出国先读个预科,再读大学。

没成想,儿子在国外仍不思进取,连预科的毕业证都没有拿到,每天只想着怎么花钱、怎么享受,过着挥金如土的贵公子生活。

回国后,晨宇一直宅在家里,无心学业,更不外出工作,每天就知道买装备、玩游戏,连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才吃。

眼看着儿子在沦为“蛀虫”的路上越走越远,并且自己赚钱的速度远赶不上儿子花钱的速度,妈妈悔不当初。

主持人董卿曾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敌不过他败家一年。”

如果可以重来,她不会为了爬上公司高管的位子,而对儿子的成长教育不管不问。

可惜没有如果,该管孩子的时候没管,等想管的时候也管不了了。

最后的结局只能是,父母辛苦一辈子积攒的财富,抵不过孩子一阵子的挥霍。

看到网友@燕子的分享。

为了亲自养育两个孩子,给他们高质量的陪伴,妈妈暂时放弃了工作。

为了每个月能陪孩子几天,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一年才能见孩子一面,爸爸放弃了远方高薪的工作,选择离家近的地方上班。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夫妻二人越发觉得当初“舍弃金钱,不舍孩子”的决定是万分明智的。

如今他们家庭和睦、亲子关系和谐,两个孩子虽说算不上有多优秀,但是品行端正、上进心强、未来可期,这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

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说:

“没有任何一份工作能把人24小时都赔进去,只有重视与不重视,如果把孩子当成重要的工作,再忙都能抽出时间。”

确实如此。

重视教育的父母,总能给孩子预留出时间,因为他们选择把孩子当成他们最重要的工作。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一书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位爸爸。

这位爸爸很忙碌,儿子6岁以后,他每周只有3小时的时间可以陪伴儿子。

但他雷打不动、高质量地执行着和儿子的“父子三小时”之约。

他们会去滑冰、踢球,做各种运动,也会开心地聊天。

爸爸喜欢各种建筑,在送给儿子各样的建筑模型的同时,还会给儿子讲解这个建筑的设计者、特点等。

所以,男孩每次跟别人讲建筑时,都不忘自豪地加一句“都是爸爸告诉我的”。

这是一位多么令人敬佩的爸爸,他不把工作繁忙当作缺席儿子成长的理由,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儿子最有效果的陪伴和教育。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

“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金钱是永远挣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长期是有限的。

在孩子需要时亲历亲为,把孩子养育好,才是父母稳赚不赔的投资。

看过一段话:

“孩子教育得好,父母就是孩子的股东,会不断获得分红。


如果孩子教育得不好,父母就成了债务人,孩子是债权人,父母需要不断为孩子还债。”

父母在教育上花时间了、费工夫了,孩子出人头地,会把原本清贫的家带上风生水起之路。

父母在教育上投入的精力不够、偷懒了,孩子不成器不服管,会让原本殷实的家底变得一贫如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