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成绩好初中突然掉队?初中什么样的娃儿可以继续优秀?

小学成绩好初中突然掉队?初中什么样的孩子可以继续优秀?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不少家长都出现这样的疑惑:“孩子在小学时成绩都不错,为什么上了初中骤然就变差了呢?”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种景象,以及现象背后的原因。


 初中成绩下滑的原因


经过调查和统计,在小初衔接期,仅18%的学生能顺利进入初中学习状态,30%的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厌学,52%的学生不会学习,初二爬坡时跌下。

原因一:学习科目增多。小学只有语数外三门科目,初中一下子增加到9门科目,学习容量成倍增加,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短期内很难适应;


原因二:学习方法的改变。小学重认知和识记,初中在这个前提上,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总结能力。

原因三:学习习惯的变化。小学学习相对比较被动,根据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学习,初中学习需要计划性和自觉性。

小学成绩好初中突然掉队?初中什么样的孩子可以继续优秀?

原因四:初中也是孩子厌学情绪高发期。十二、三岁,对孩子而言,是一道坎。

我不止一次看到父母留言抱怨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多难沟通:

“读初一的儿子学习不用功,还不让说,说几句就把房门打开,嫌我们唠叨!”

这个时期,不仅仅孩子无助、迷茫,父母也跟着焦虑困惑。他们告别小学生的稚气,开始进入一个“半大不小”的年龄段,不少孩子慢慢会进入人生中最为叛逆的一个阶段。而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小学成绩好初中突然掉队?初中什么样的孩子可以继续优秀?

这四类孩子初中成绩容易下滑

1. 家长强势主宰学习


不少孩子小学很乖,怙恃让学什么就学什么。


但这种父母主导下的努力,很大概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瞬间崩塌。


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如果父母还是用原来那套方法,或者今天一套,今天一套,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会由此讨厌学习。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如果仍想介入学习,就一定要驾驭住一句话:少说多做,少主导,多配合。


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不埋怨孩子,而是用理论行动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我认识的一个初三男孩,数学物理化学都不错,但政事、历史等文科成绩不好。


但中考看的是总成绩,这两科问题会严重拖垮总分。


寒假里,孩子妈妈没有埋怨和指责,母子共同做了一件事:
把政治和历史知识点全都录成音频,孩子天天在家按学习计划听,妈妈上下班路上听;晚上回到家里,妈妈再陪着娃儿一起背;等一个章节背熟了,母亲再检查;等一本书背熟了,再找试卷检验。
2. 小学在学习上用力过猛


如果孩子小学就已经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到了初中学习科目的数量和难度大幅增加,时间和精力明显不够,成绩自然就会下降。



而另一些孩子,小学时成绩没那么突出,但是他们有充足的娱乐时间,在学习时间上有潜力可挖,心态上也更从容,成绩就可能逆势而上,进入良性循环。


3. 自律性差的学生


小学知识少,难度低,考试成绩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


而初中考试科目一下增多,学习难度也加大,此时自律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有的孩子小学时期的好成绩,来自老师一遍一遍的督促,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看得紧。他们自己并不自律,而是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成绩还不错。


上了初中后,不懂得如何去学、主动去学,加上到青春期,内心叛逆,又不再配合家长的管教,就很容易被淘汰。


4. 学习方式落后


这一类学生不是不学习,而是不会学习。


小学语数英,数学难度不深,英语主要考背诵,语文判卷标准松,几门课完全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拿到高分。


但是现在中学各科的命题趋势都是知识的活学活用。


此时再用身体的努力,掩盖大脑的懒惰,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仅劳心费力,成绩顶多维持在中等水平。


而为什么有些小学没拿满分的孩子,初中会后来者居上?



因为他们喜欢动脑思考,喜欢钻研琢磨,喜欢挑战难题。


一旦他们再沉下心来,多背一些单词,多记一些语段,用理科缜密的逻辑来安排时间,学习语文、英语、政治、历史,他们的总成绩就能大幅提升。

小学成绩好初中突然掉队?初中什么样的孩子可以继续优秀?

如何防止孩子初中成绩下滑?

1. 重视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会孩子管理好时间。
由于初中阶段功课较多,如果孩子能够做到有效管理时间,将在学习等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孩子十分拖拉,作业要做到晚上9点多,初中经常要做到11点。


在这方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时间具体化,明确规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今天的事情不拖到明天做。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计划,把需要完成的任务借助清单罗列出来等。


指导孩子做好学习规划。


刚上初中,大多数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依然很强,自律性弱,家长不盯着就不知道学习。


因此,要培养孩子完成作业后,制定各科学习计划,继续进行自主改错和刷题的习惯。
2. 接纳孩子


和学习成绩相比,小学生其实更在乎的是父母的接纳和认可。


避免过度关注成绩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或者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小学阶段,孩子的身体、智力、心理发育的先后差距尤其明显,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父母就越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


这是损害控制,不要让暂时性的成绩阴影扩散到孩子的心理层面,只要他们还保持身心健康,不抵触学习,那么就还有在初中逆袭的机会。


3. 大量阅读


如果小学时家长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强迫孩子把大量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作业和课内知识的巩固上,就会挤压掉大量的读书时间。


小学阶段对课内知识的过度投入,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时间换分数。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小学欠的阅读债,在小学成绩中体现不出来,但却会在初、高中的学习中刁难孩子,让孩子偿还。


脑神经科学专家洪兰教授指出:
阅读会改变大脑,拥有阅读能力的孩子在学习上潜力更大。


学霸拥有的超强学习能力,其实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发90%甚至更多。


6-15岁、尤其是6-12岁的孩子,如果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作业和课内学习,容易引发“高分短命”。


因为课内知识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需求。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学习能力。


到了初高中,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成绩上升的后劲强大,常常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事实上,小学成绩如何,的确不足以决定孩子未来的命运。


小学成绩对孩子前途影响最大的,不是分数本身,而是学习带给他们的感受。
让孩子享受学习新知识的获得感和充实感,不求碾压别人,只求提高自己,这才能给孩子的未来留下无限的上升空间。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4314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