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幼小衔接,爸妈怎样才能放下发急?这是我听到最好的答案
金晚成长快线 jhwbzk
|做美好的事情 育美好的心灵|
▼
(来源:wangluo)
12月9日,苹果树幼教集团保集蓝郡幼儿园举行了一场“幼小衔接研讨会”。金华教育界大咖、哈佛大学博士后、学生家长等数十人受邀参加。
会上,一名幼儿家长站起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并求助在场专家: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她放下焦虑?
专家倒也爽快,直接回答:没招!只能自己调整心态。不是静待花开,而是花一定会开!
确实,幼小衔接是一个痛点!这一点,大班孩子的家长最有切肤之痛。
虽然专家没有正面给出消除家长焦虑的灵丹妙药,但是,这场讨论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抢跑,何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在众多焦虑的幼儿家长核心,徐女士就是其中一个。
每每听到“谁家孩子在学拼音”,或者“20以内的加减运算都会了”。徐女士先是心头一紧,而后又逼着自己一字不漏地听完。回家后,找出各种理由安慰自己坚持初衷。
“你们幼儿园不好,到了大班还什么都不教,只是让孩子玩。我家儿子都市认500个字了!”闺蜜的一番话,又让她的内心经受一番碾压。
幼儿园大班教拼音,学算术,认汉字……这是学前教育“小学化”最常规的作法。
(来源:wangluo )
知识传授取代了游戏,随之而来的是家庭作业,以及各种挫败感。比如,当孩子腕力不够的时候,就要开始大量书写。由此带来握笔手势欠妥、坐姿不正、习惯偏差、视力受影响……这些都在无形之中消耗着每个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起跑快有什么用?万一方位错了呢!
金华市湖海塘小学校长吴志坚:
学前教育“小学化”,这是抢跑,家长担心孩子输在了所谓的起跑线。其实,抢跑不止在幼小衔接阶段。
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学生在学习大学的内容……综观此类现象,抢跑是整个社会的焦虑。
而一些幼儿园表现出的“小学化”倾向,也是被形势所逼,被部分家长的观念绑架。
当然,这个过程中,不乏一些小学老师素质不高,以高起点的学生为基准。在接手一年级新生的时候,说了一些肤浅的话,刺激了家长。
吴志坚(左)
就拿数学的“3+2=5”来讲。
幼儿园老师读的是学前教育专业,跟小学数学老师的专业有区别。在教“3+2=5”的时辰,可能用教具一演示,就得出了答案。孩子也能记住这个答案。
小学的数学老师会问学生:左边有3个苹果,左边2个苹果,放在一起是多少?
现在有一种记录方式叫做数学,用数学表白出来是“3+2=5”。
“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这样表示?”数学老师由此领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抽象出来,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去应用。
用美术的方式,又不妨怎样记录?
左边画3个苹果,右边画2个苹果,接着画个大圆圈,把5个苹果都圈起来。
语文呢?可以用三句话记录:左边有3个苹果,左边有2个苹果,合起来有5个苹果。
同样是教3+2=5,小学数学老师会注重过程,让先生理解其中的算理,而不是单纯记住这么一个结果。
一些抢跑的孩子,一二年级的内容基本会了,也提不起兴趣,但是考试没有问题。到了三四年级,成本吃完了,通过记忆获得的知识,让他轻松了一阵子,接下去的路却越走越累。
在湖海塘小学,我们正在策划一个9月课程,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帮助一年级新生们适应新的环境。 我的观点是:起跑快有什么用?万一方向错了呢!
衔接从出生开始,幼小是能力转化
苹果树幼教集团教育顾问、哈佛大学博士后董青华先生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幼小衔接经验和观念。诸如此类幼小衔接,在上述地区都有存在。
董青华(左)和 纪红霞(右)
他在调研中遇到很多案例。比如,有的孩子提前学完了一年级的内容和知识,使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对于教育内容缺乏新鲜感,提起兴趣。但是,在考试中,他们还能考出高分,老师也就忽略了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等到了二三年级,老本吃完了,这些孩子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出现了学习障碍和行为障碍,成绩直线下降,这个时候家长着急了。
董青华先生认为,衔接应该从孩子一出生后就开始了。幼升小阶段,家长不要只局限于学业上和知识上的关注,应该树立孩子整体发展的观念。
幼小到底应该衔接什么呢?主要有5个字“人、时、地、事、物”。
人:人是第一个需要迅速适应的障碍。进入小学,首先应该适应不同的老师。
时:小学的作息时间跟幼儿园有很大差别,习惯的打乱,会给孩子带来心理紧张。这也需要小学老师给予体谅。
地:幼儿园里,上下课有老师带领排队。到了小学,上下课要打铃,一些孩子听到铃声后都不知道往哪里跑,找不到自己的教室,找不到厕所,甚至走错了厕所(因为幼儿园里不分男女)
我建议:小学一年级老师应该到幼儿园3日游,了解自己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减轻自己的焦虑。
现在慢一点,未来可能快很多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副院长纪红霞: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发现周围的温度变了,呼吸变了,他感到不适,于是哭了。哭着哭着,他就适应了环境……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张罗好。把出现的问题和挫折当成孩子人生的挑战,而不是取而代之解决它。
(来源:wangluo )
“幼儿园‘去小学化’,不等于说不让孩子学习知识,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有时候,适当的把孩子教育步伐放慢,让孩子体验教育的过程,并不是坏事。现在慢一点,未来可能就会快许多。
焦虑,是因为期待太高
作为一名父亲,吴志坚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他说,中国家长都有一个中国梦,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能够考上北大清华。北大清华无望,于是把目标调整为浙大;浙大无望,又把目标调整为浙师大……
我家孩子出生的时候,80岁的外婆过来,把手伸进被窝一摸。说了一句:“手脚齐全的!”言下之意,以后可以自食其力。这是老人对于这个孩子的期待。而我们却总是期待北大清华。
由此可见,对孩子期望太高,使得我们自己乱了心态,做了错事。
吕潮阳 (左) 金静(右)
金华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吕潮阳:
幼儿园“去小学化”是政策趋势,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避免孩子陷入机械性学习的重复。
幼小衔接最大的问题是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段被社会部分观念绑架,部分家长忽视孩子成长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太高。
开发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金静:
开发区教育局非常重视幼小衔接的工作,今年6月承办了全市的幼小衔接推进会。
不管家长、幼儿园还是小学老师,都要全面掌握幼儿的发展特征。小学“零起点”这个理念应该让更多的家长认同。
幼小衔接,智力衔接不是核心
浙江大学教授刘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幼小衔接问题上大家都过于注重智力对接,但这并不是幼小衔接问题的核心。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校园环境变了,学习内容变了,同伴关系变了,师生关系也不同了。如此重大的转折对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显然并不是简单地认多少字而已。幼升小时,智力对接是需要的,但不是全部,关键要保证知识的“质”。
简单来说,教孩子学会正确地写字,比教他学会写多少字来得更重要。
(来源:wangluo )
延 伸
11月30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草案)》说明。草案建议从制度上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科学保教理念,纠正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倾向。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4216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