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为什么不爱进修?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吗?练琴是一件快乐的事吗?任何技能或陌生领域最初期的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吗?
肯定不是。
如何能让这些枯燥的事情,变成快乐的事,又有几个家长认真去想过呢!多数孩子都在老师和家长高大尚的说教和逼迫中不得不学,直到高中、大学阶段或成人以后,他们往往都恨透了学习,出现各种不适负面回馈,各种心理疾病。抗压能力差的要么抑郁了,要么躺平了,能量足的还能有些反抗或反叛,但也因此而彻底变成,成人眼里的所谓“叛逆少年”或“问题少年”。 有的家长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对孩子真诚的发出了忏悔和歉意,让孩子内心受阻 的通道被疏通,情绪得以释放,就是疗愈,虽然有点晚,但也不晚。
其实如果家长用心,完全可以把那些枯燥的事情,在儿童最初的学习中,帮他们变成快乐的事情。
如果有缘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从当前开始陪孩子去做也不晚。
一件事情快乐与否,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一干这件事情,他就能有好的感情去关联,也就是说,那个氛围感、心情好。
而不是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的氛围,不是写错一个字,罚十页;不是一个横不平,重写;一个竖没直,重写(家长拿个橡皮蹲中间鸡头白脸像个狱警),所谓“暴力性作业、侮辱性作业”,这种压迫式如何能让孩子爱上学习?他们只会诅咒学习。
什么叫情感的关联?就是有美好的感受。这些感受来自于学习的氛围。学校环境家长无法保证(也要尽量睁大眼睛去维护和保证,家长不要畏惧老师的权威,要听孩子感受,及时给予孩子支持),但是家庭环境我们可以营造,首先来自于心平气和的父母和融洽的夫妻关系:我一学习就能看到妈妈的笑脸!那种和谐那种安稳,那种好的情感关系…… 家长首先有足够的能量。有调配自己的能力,如果家长都一身疲惫满身戾气,自己一肚子火没处发,还等着回来找孩子做作业的不是来撒气呢!那就没法谈教育。教育之所以难,就因为它不单纯是学习某种技能,而是学习改变认知。所以教育孩子之前,先受教育的应该是家长。
所以如果前提是,孩子能在舒适温和的氛围里,他去学习的最初兴趣才不会被消灭。他也一定有,并可以在那个里面找到他可以享受的东西。
就比如我们在工作中,都有喜欢做的某项工作,你细想想那个工作本身有兴趣的是少数(也有),大多都是因为在那个时段里,没有压力没有监控,要么可以自由自在的谈笑、或者合作的那个伙伴特逗,那个时间里你感受的又轻松又愉悦,工作再枯燥也不觉得难过,下次再去分配做那个事时,我们都有积极主动去做的愉悦感。
反之,你如果在领导或者阴森森的怀疑、监视和数落下,做一件事件,你又是怎样的感受?你会不会爱上那件事?
所以一个道理。当孩子在毫不排斥和对抗的氛围里,愉悦的自由学习,就一定能找到他享受的东西,他才会学会这个东西,进入福流状态,并自己找到自己的能力感,(而不是被你不断纠错后 他的受挫感),他才会有学到用具那种本质的快乐!但如果最初最基础学习期,你没有给到他那样的愉悦氛围,你只要一学,我就不爽,那他很难爱上学习。
之所以谈到这个话题,是因为又一期高考就要进入倒计时了。又一批中国考生在高压中煎熬,每一年的高考,考场内考场外、考生家庭里、父母婚姻状态等都潜伏着层层危机,甚至会出现很多事故。我接到关于这方面的征询也越来越多,看着这些孩子们的痛苦焦虑,家长们的手足无措,让人都很揪心,有时睡不着觉也会在想着:这个孩子情绪稳定没有?父母有没有聊到点子上?那个孩子是否度过了心理危机期?
有很多孩子已经轻度抑郁,父母也许任何一句刺激的不当的话,就会形成最后一根稻草。我谨小慎微的呵护、嘱咐、叮咛……
家长去做了,效果很好,可是我真正的意思,他们做父母的仍是一知半解,只是临时拿过来用解燃眉之急。为什么?由于临时抱佛脚,遇事才知道自己学习的太少,对孩子完全不了解,干着急使不上力。
因为他们一直忽视孩子,同时也忽视自己的内心。惟有真出问题了,才知道自己有问题。
所以我就希望看到文章的人,能够有所警觉,家里有孩子的年轻父母们,能够多多的自我成长,主动学习,大环境我们无法左右,我们可以营造好的家庭情况,给孩子一个温馨的轻松的学习感受,做有温度的父母,看到孩子的需求,及时给与心理援助,因为家庭、父母,永远是孩子心灵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