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第一所特色普通高中出身了!为什么是它?
o 如何订阅我们?
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号“第一教育”
————-✄———–
问卷调查、现场评估、飞行检查⋯⋯经过严格的评估程序, 沪上5 所学校顺利通过首批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的初评,而曹杨中学因其核心指标表现优异,经专家组综合评定,一致建议免于复评,直接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曹杨中学,第一个叩开“特色高中”之门,成为了 年项目启动以来命名的第一所特色普通高中。而学校也将在自主招生、特色师资队伍建设、设备配置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参照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相应政策。
为什么是曹杨中学脱颖而出,成为上海市教委命名的第一所特色普通高中?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曹杨中学。
1
特色与学科融合的课程“双螺旋”
冬青、雪松、香樟、杜鹃……走进曹杨中学,每一块绿化区域都竖立着植物标识牌和二维码,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收到植物的详细介绍。标识牌和二维码的制作者,则是学校历届的学生。
通过名为“绿色校园,‘维’美生命”的“环境•科技”类校本课程学习,几乎所有曹杨中学学生都能说出校园里每一种植物的名称、习性、特征。在指导教师钱叶斐的帮助下,学生们还制作出一本涵盖60余种校园植物的《校园植物档案》,成为师生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指南。
“绿色校园,‘维’美生命”的环境科技类校本课程,正是曹杨中学环境素养培育“三加一”课程群的突出代表。围绕环境素养培育特色,学校整体设计的“三加一”特色课程体系,从环境的视角切入,就科技、人文、心理三个方面分类设计了近50门“环境•科技”“环境•人文”“环境•心理”及实践体验“三加一”课程群的环境素养培育课程系列,涵盖价值观、情感、思维、知识、技能、行为等培育内容,有A、B、C、D四个梯度,在整体提升全体学生环境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多元化选择。
“我们将环境界定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与其息息相关的人与自我的心理环境。”曹杨中学校长杨琳告诉记者,“环境素养培育”实际上就是通过回归人自身生存的环境生态来关注人的发展,这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使特色成为面向全体,培育学生发展必备素养的重要载体。
当然,曹杨中学的特色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建校之初点上的环保项目到面上的环境教育再到具有普适性、普惠性的环境素养培育。
特色课程是从单一的项目到若干课程,从若干课程再系统组合成“三加一”课程群,并发展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杨琳看来,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中,最棘手的是如何破解特色课程与三类课程有机统整的问题。“我们的策略是在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在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中的有机结合,与拓展型课程的广泛整合,与研究型课程的深度融合,辅以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和校本化的学习支持系统,有效统整三类课程。”
的确,如果曹杨中学的环境素养培育只有“三加一”课程群,那充其量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课程“单螺旋”,只是“学校特色”。只有将环境素养培育课程基于国家课程,统整学校课程进行架构,使其既是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相关学科教学的拓展,又能体现环境素养培育的要素,其内容既植根于基础型课程,与学科知识紧密相连,但又不是对现行的高中课程简单叠加,而是高度融合,这才是将特色融合于学科的又一课程“螺旋”。而特色与学科融合的课程“双螺旋”结构,才是“特色学校”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
那么,曹杨中学又是如何在三类课程的实施中,落实环境素养培育特色与学科的融合?
“在基础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与环境素养培育紧密相关的内容,如环境意识、环境伦理、科学思维、环境知识与技能等。”曹杨中学教导处主任胡开田介绍,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制定《学科课程实施教学过程管理要求》《学科渗透环境素养培育教学实施方案》等指南;
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激发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意识和观念,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及环境科技知识。比如在拓展型课程中,绿色能源课程系列主要依托物理学科开发,水技术与环保课程系列主要依托化学学科开发,中华传统哲思课程系列主要依托语文学科开发,等等。
2
特色做精与全员到场的专兼结合
在曹杨中学的校园内,有一块师生与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和景观学院专家共同设计的人工湿地。去过的人都知道,学校临近虬江河,那条河曾经是一条黑臭河流,每到雨天或是夏季,河流黑臭现象严重。先生们在学习完“水技术与环保”课程后,想到了用人工湿地技术来治理虬江河水。人工湿地系列课程的任课教师张明晓,则是从同济大学引进的拥有环境素养培育专业背景的优秀毕业生,成为学校的专职特色课程教师。
特色的创建离不开一批优异的特色课程教师。
早期,曹杨中学以学科为基础开发特色课程。比如以物理学科为基础开发“绿色能源”,以化学学科为前提开发“水技术与环保”,强调团队协作,取长补短,主张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领域合作。
如今引进新鲜血液的环境专业教师,可以使现有特色课程教师的专业和年龄结构更趋合理,让特色建设有长久的续航能力。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以学科教师为主,必定会超出原有的学问储备范围。为帮助这些特色课程教师,促进知识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学校组织特色课程教师开展封闭式培训、走进高校和研究机构“回炉”“充电”,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专业知识与技能。
比如化学教师李立纪,每周都会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跟随实验室主任施鼎方教授举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研究,回校后用以特色课程的研发和教学。
特色做精做强,主要依靠的是特色教师,但高中课程的落实,需要全体教师对特色的理解、认同,并渗透到日常的学科讲授中,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素养和能力。为此,曹杨中学对非特色课程教师开展了两方面的培训:
一方面,通过专题讲座、与特色课程教师交流互动、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等,让普通教师深入了解和认识环境素养培育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不竭提升自身环境素养;另一方面,开展课题研究、教学研讨,探索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有效培养环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行为。
更为关键的是,曹杨中学以学科组为单位,为高中11门学科、初中3门学科,分别制定学科渗透环境素养培育教学实施计划,为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与基础学科有机结合打下了坚实基础,规范了普通教师在开展环境素养培育中的教学行为。
比如《化学学科渗透环境素养培育教学实施方案》,就从对生存环境有积极态度;拥有分析环境问题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行为措施;知道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如何相处;知道环境问题的相关方面等维度造就学生的环境素养。研究如何在基础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治理空气污染、保护臭氧层、抑制全球变暖、能源问题、水资源、治理酸雨、分析替代能源的化学途径等环境问题,通过化学课堂渗透环境问题相关知识,逐步培育学生的环境素养。
在学科渗透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落实到单元教学设计层面,比如高二物理第一学期第九章电路第四节简单逻辑电路,就计划包括“引入逻辑电路的使用环境”“观察逻辑电路的使用环境”“寻创逻辑电路的使用环境”三环节:
用模拟节水感应水龙头引入逻辑电路的使用情况,学生感受节约能源的从生活做起;
在自制的“节能亮灯小屋”中观察逻辑电路的使用环境,培养学生的节能认识,认识逻辑电路实验器模块各部件,自主组装节电光控灯;
用已有模块寻创逻辑电路的使用环境,小组讨论、制作、应用逻辑关系组合各逻辑实验器模块,制作适用于各种环境、能够办理不同实际问题的创新模块作品,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展示,感受逻辑电路的应用价值,渗透环境素养与节能环保思想。
此外,学校还对教务处、总务处的后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内容包括特色实验室的管理,特殊设备的购置、保养和维修,特征课程排课、学分统计等,使后勤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对特色课程的认识理解上还是专业素养上都与学校的特色发展同步。
3
环境素养与全面发展的双培育
凌霄,在“绿色能源”等特色课程的启发下,创造性地研制出太阳能门牌灯,以普陀区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小峰,从发言都会紧张的小男生,成长为了学生会主席,自信来自老师不懈的鼓励,更来自他研究“植物补给系统”的专注;轩轩,曾经的“学困生”,在观察植物时爱上了摄影,从此一发不可收,不仅成了学校里的摄影达人,学习成绩也大幅攀升。
在环境素养培育下,走出了许多优秀的曹杨学子。也许几个个案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全委会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的“上海市高中学生环境素养调查”中,曹杨中学和区内外6所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有关环境情感、环境行为、环境知识与技能等环境素养指标进行测评。
结果表明,曹杨中学学生的环境素养相关指标明显高于其他高中学生。调查数据还与湖南省两所部属高校大学生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同样是曹杨中学学生的环境素养评价更高。
在学校环境素养培育的浸润下,学生们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以2014年为例,曹杨中学学生参加区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共计570项;2012年至今,学生参加区级以上科技类竞赛共计获奖331项,其中国家级34项,市级105项,占总获奖的42%;多名学生被授予“明日科技之星”称号,在全国、市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未来工程师大赛等各级科技类大赛中获奖。
学生取得的这些成绩,显然与环境素养培育特色的建设分不开。在曹杨中学,学生环境素养培育“三加一”课程的参与率为100%,对课程的满意率为99%以上;全校教职员工环境素养培育特色创建的参与率为100%;实践活动的学生参与率为100%……环境素养培育特色建设得到了全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乃至校友的高度认同。
多年环境素养的持续浸润,学生的综合素养表现建立起了广泛的社会认可。且不说在每年的学军、学农、体检等过程中,基地、医院对曹杨中学学生的评价是守秩序、懂礼貌,在同类学校中表现最佳,在参加比赛、游学的过程中,组织方对曹杨学生都是交口称赞。
在北京举行的“NASA太空城”设计比赛中,参赛的曹杨中学学生因为高度的自律意识和爱护环境的行为受到组委会的表扬;赴德国汉诺威开展游学课程的学生,据中德文化交流协会反馈,在同时访问的十几所中学中,曹杨中学师生的各方面表现最佳……
在学生稳步走高的同时,学校也在不断进步。曹杨中学目前有四门特色课程慕课,有两门已经入选“上海市名校慕课平台”;每年会接待大量慕名前来交流、学习环境素养培育的团体,仅至今,接待了各省市校长、骨干教师团队18批;、、,学校三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会议,并多次在国际论坛上做主题演讲。
“作为本市第一所特色普通高中,曹杨中学应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特色领域的课程建设高地、研训中心和教师研修基地,为本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作出贡献。”命名仪式上宣读的《上海市教委关于命名上海市曹杨中学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的决定》对曹杨中学提出了更高的期许。而作为上海的第一所特色普通高中,参照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政策办学,曹杨中学在拿到“特权”的同时,必定会承担起更多更大的责任。
关于特色高中的创建,让我们来看看学校掌门人是怎么说的吧~
曹杨创建特色高中的思路、策略和举措
文 | 上海市曹杨中学校长 杨琳
曹杨中学被上海市教委正式命名为第一所“特色普通高中”,这是对我们几代曹杨师生共同努力的肯定。回顾这几十年来的创建历程,对下面这些问题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索——如何确定学校特色定位?在创建过程中,如何解决办学特色的传承和倒退问题?如何构建与育人目标高度匹配的凸显特色发展的育人体系?如何构建实现育人目标的“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体系?如何建设一支保障“环境素养培育”特色发展的特色课程教师队伍?如何开发支撑 “环境素养培育”特色发展的教育资源?等等。
特色高中的创建历程是探索也是创新,没有太多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问题和狐疑。如果要问哪些问题是具有先导性的,我想应该是特色定位和特色发展的顶层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确定学校的特色定位?
创建特色高中既不是相关政策出台后才“白手起家”,也不是外来资源的“拉郎配”,它是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更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梳理、深化和提升。因此,我们确立了“继承 + 创新”和“普通 + 特色”的特色发展理念,从办学的历史长河中寻找特色发展的基因,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学校特色。
我们将“环境素养培育”确定为学校的特色定位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对学校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曹杨中学创建于 1953 年,初期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定招收爱国归侨子弟的学校。华侨学校的背景与学校发展的脉络,使我们从建校起就拥有大视野、宽思路、高起点,就提出“爱国 • 精业 • 乐群”的校训,凝练出“厚德 • 报国”的 “赤子”文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努力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学校在 1959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26所市重点中学之一。
六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积淀了两方面突出的传统:一是传承、发展 “赤子”文化和“担当责任 • 自主力行”的办学理念。二是始终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环境素养培育就是强调责任担当,注重实践体验,正是传承和发展学校优良传统的很好载体。
其二,对长期办学特色实践项目的传承与创新。曹杨中学环境素养培育有清晰的发展轨迹:1953 年提出的校训倡导社会责任与人际和谐,五六十年代就开展了绿色能源沼气开发利用等项目实践,七十年代将绿化工作融入教学,八十年代已经形成了环境保护、太阳能利用等 12 个绿色科技项目群;九十年代环境教育蓬勃开展,学校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责任 • 自主”的办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对自我、社会、自然的责任担当和自我管理、自我设计、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并将其作为曹杨学生必备的核心价值和关键能力。之后二十余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 “三加一”特色课程群,凸显了环境素养培育特色。
其三,环境素养培育也是对时代发展、学生发展和我国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主动回应。1975 年联合国贝尔格莱德“国际环境素养培育研讨会”制定的《贝尔格莱德宪章》,提出环境素养培育不仅要提供环境知识,更要培养大众对环境的态度和价值。因此,21 世纪世界多数国家都将环境素养作为当代价值观教育的最重要命题之一。作为在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绿色发展” 的理念。同时,与自然、社会、自身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自主力行能力也是每个人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我们坚持对师生进行环境素养培育,正是坚守“赤子”文化、责任担当的曹杨人做出的主动回应。
如何解决特色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在继承和发展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过程中,我们的困惑是:如果以“环保”作为办学特色定位,虽然是传承了学校的办学传统,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各有差异,有可能会对他们的发展带来局限性。作为普通高中来说,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应具有普适性和普惠性。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对学校的办学传统特色作了如下的丰富与发展:
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对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教育的内涵作了丰富和深化,将环境界定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与其息息相关的自我的心理环境(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 • 勒温在其创立的拓扑心理学派理论中提出了“心理环境”概念)。这样的“大环境”概念就涵盖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要素,体现了人的发展普适性的要求。
此外,我们将“环境素养培育”确定为学校特色定位,对 “环境素养”进行了校本化的定义。“环境素养”即为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体验而获得和形成的关于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观念、意识、态度、知识、技能、行为的总和。“环境素 养培育”实际上就是通过回归人自身生存的环境生态来关注人的发展,这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使特色成为面向全体,培育学生发展必备素养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我们的特色发展经历了从建校之初点上的环保项目,到面上的环境教育,再到具有普适性、普惠性的环境素养培育,彰显了学校教育育人本源的特征。
如何构建与育人目标高度匹配的凸显特色发展的育人体系?
曹杨中学的育人目标是培育“大视野、宽领域(认知 与观念领域),明责任、敢担当(情感与态度领域),善思辨、会创新(思维与方法领域),懂自律、能力行(实践与行为领域)”,具有国际视野、人文底蕴、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环境素养培育”作为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如何与育人目标高度匹配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解决的先导性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以下的策略和举措。
一是将育人目标进行了校本化的解析和阐释。 结合“环境素养培育”这一重要载体的特征,将学校的育人目标从认知与观念(知)、情感与态度(情)、思维与方法(意)、实践与行为(行)四个领域,从环境素养培育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心理环境三个维度视角进行了具体化、校本化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解读。
比如,对育人目标中的“大视野、宽领域”目标从“环境素养培育”的视角进行了如下的解析和阐释。
人文环境维度: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社会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善于吸纳外来优秀文化财富。
自然环境维度:充分认识自然对 人类生存无可替代的意义;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对自然 万物常怀敬畏之心;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
心理环境维度:充分认识丰富、和谐的内心世界对社会、自然以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自觉经营积极、和谐,主动适应 社会环境的心理环境;主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是形成了实现育人目标、凸显“环境素养培育”特色的顶层设计思路。
我们坚持“环境素养培育”,实质就是要以“环境素养”这一主题,让新一代曹杨学子具有更加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以“环境素养培育”为切入点和重要载体培养学生“担当责任 • 自主力行”的核心价值和关键能力,既是学校育人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又是对我国教育方针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落地”。 因此,我们通过“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与现行的高中课程有机结合,顶层设计了实现育人目标的总体思路,以体现 “全面 + 特长”的育人观。
三是整体构建了凸显“环境素养培育”特色的育人体系。
曹杨中学“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育人体系, 以培养高中生环境素养为内核,涵盖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将 “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与现行高中课程高度融合,从显性课程到隐性课程、从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到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 培养“担当责任 • 自主力行”的核心价值和关键能力。
“环境素养培育”特色的定位和凸显特色发展的学校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为构建实现育人目标、凸显环境素养培育特 色的课程体系确定了方向,明确了思路。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4115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