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 孩子啊,真想你不是哭着来找我

教育随笔 | 孩子啊,真想你不是哭着来找我


面对现实的勇气


我写下这些文字,不是为了批判什么,也不是为了质疑什么,我并不想给任何人带来困扰,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它或许不成熟,或许不积极、不正面,但这就是我的想法,我的疑惑,是我寻找答案、争取自由的路途。



尽管现在已经快十一点了,但我仍然从被窝里爬起来记录下这些混沌的想法,过去的几个星期都在马不停蹄地忙碌中度过,晚上坐在书桌前看书,趴在桌子上竟然不知不觉睡着了。没有更新的十几天,不仅是因为忙碌,更是因为思想的迟钝,身体的忙碌已经取代了头脑的思考,那些无法言说的纠结,昙花一现的灵感,以及我现在打下的文字,既是过去十几天的感受,也是一次不想放弃的挣扎。




1

孩子啊,

真想你不是哭着来找我

part one 

我从来没想过“吃饭”在幼儿园会是这么一件艰难又痛苦的事情。


从开学到现在,班上孩子的进餐就不是一件顺利的事情,经常会有孩子吃得很慢,或者挑食不愿意吃的情况发生,甚至有时会有孩子留着眼泪说“老师我吃不下了。”


每次发生这种事情,都是我最矛盾痛苦的时刻。从十一月开始,园方就提出要求“各班饭菜都是保健老师按照营养比例和人数需求计算定制好的,要尽量避免大量倒剩饭菜的情况”,领导也会不定期巡查各个班级倒饭、剩饭的情况,这样的要求不仅对于幼儿,对于老师也是一种压力。


于是我们只能采取各种办法激励、要求孩子“两点一餐”全部吃完。但对于一个成人来说,我自己也经常剩饭、倒饭,我也经常挑食,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每次当我对孩子提出“必须吃完、不能挑食”的要求时,我都会感到心虚、感到痛苦。吃饭这样一件原本应该是自由、自主、愉悦的事情,对3岁的孩子来说却是这样的苛刻。


也许有人会说“好的吃饭习惯要从小养成,孩子现在还小,只要一开始养成不剩饭菜的好习惯后面就一劳永逸了。”其实我也时常纠结,这个想法到底对不对呢?“只要从小养成不剩饭菜的习惯后面就一劳永逸了”,真的是这样吗?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小时候吃饭习惯好不好,会不会玩餐具、会不会玩食物,是不是经常吃不完剩饭菜了。我现在长大了,我只知道吃饭是一件本能自主和愉悦的事情,与习惯没有太大关系,我知道我经常高估自己的饭量吃不完,我还知道有些餐桌礼仪是需要去遵守和践行的。




还有一个想法是“孩子挑食是因为不懂,没尝过所以本能地抗拒;而且如果孩子挑食严重,是会营养不良的,所以要从小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但我真的很想问每一个大人,你有数过自己不想吃的食物吗?你有三餐不规律或者偏食吗?这句话是不是隐藏了一些深层含义,那就是“小孩子是没有自主性和判断能力的,他们不能分辨哪些食物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和喜欢的,他们挑食是因为不懂,是因为太小没有自制力,需要大人的帮助和引导、要求和训练。”换言之“真正懂的只有大人”,只不过大人做不到罢了。


你真的认可这些话吗?有多少我们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教育“名言”其实是经不起更审慎的追问的呢?我们又因为多少听上去正确的教育要求,选择对真实的孩子、对孩子真实的反应,对孩子的眼泪和痛苦视而不见呢?


“教育”本身不是目的,眼前的孩子才是我们的目的。不要盲目地相信某个理念,要相信眼前的孩子。




那天有个孩子因为吃不下饭哭了,她留着眼泪跟我说“糯米老师,我吃不下了”。有很多时候我都不敢面对这样的孩子,但我后来还是冷冰冰地回复说“不可以,要全部吃完”。我心里抱有一丝侥幸,希望这个孩子熬过这一次以后就知道要自己光盘了。但是晚上和妈妈聊天,妈妈说这个孩子因为不想吃饭产生了厌学情绪,担心老师会批评她。那一刻我真的无比懊悔和羞愧,我伤害了这个孩子,仅仅是因为她没有吃完饭。今天有一个男孩,吃不完留着眼泪端着碗来找我,我心软了,我给他拨了一些饭,我跟他说“不哭了,把剩下的吃完可以吗”,他点点头端着碗走了。


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片关于吃饭的随笔,我说“比起养成不挑食、光盘的习惯,吃饭本身的愉悦更重要”,可是有好多次我面对孩子吃饭时艰难的表情,“吃不下”的恳求,还是选择了闭口不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为我也不知道到底怎样才是对的,当要求和现实产生矛盾,我纠结、痛苦,我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我想回应孩子真实的需求,可无形的压力和约束也让我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