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神童张瑞廷,高中举人第三名,云云作孽,令人感慨

石门神童张瑞廷,高中举人第三名,如此作孽,令人感慨

高家远景 张三摄


石门神童张瑞廷的作孽之路

——飞鹏笔下的“武宁小说”之八十一

谢飞鹏



石门楼集镇后面有个小村,叫高家。据《石门楼镇志》记载,该村由高姓开基,现在住的首要是张、陈、范、刘、罗、黄、余、熊等姓,其中张姓为多。虽然如此,地名依然叫高家。

高家背靠小山,村前小河有如一条玉带,绕村流去。据外地老人讲,来自九岭山脉的一条大蟒蛇,迂回蜷伏田塅地间的水草中,它探头出面来,结穴在高家。结穴出就是它即是嘴巴,眼晴。这是一齐上佳风水宝地,是出人才的地方。

旗杆石原来平齐的,移改这里,一高一低,显得不伦不类

果然,在一家人门前,竖着两块大旗杆石。封建时期,出了举人才能竖旗杆石,这里应该出过举人。虽然房子是翻新的,但屋头屋角,坪前田边,经常可看到磨得精光的大条石,槌鼓石,和那些坚固的老青砖。可以推断,这里原来是一座老式大屋,里面出过大人物。没走几步,看到坪外田边铺着两块大条石,一块写着“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另一齐写着“三名举人张瑞廷”。

当地人告诉我,张瑞廷从小聪明过人,被人誉为“神童”,远近闻名。十三四岁时,便考中秀才。十五六岁时,和几个同乡到省里考举人。其它学子忙着温习,他却到处游玩。同行的劝他别贪玩,要精心准备考试。张瑞廷却说:功课平时早就做好了,好不容易来省里一次,要好好玩下。

虽然张瑞廷漫不经心,但却实力却不容置疑。考完出场后,感觉非常不错。他带信回家,自己肯定可以考中解元(乡试第一名),多买些酒,准备好菜,到时好招待前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他父亲听后,十分高兴,做好了充分准备。

几天之后,张瑞廷回到家中等待消息。到了揭榜的时候,同去的考中了的先后接到了喜报,唯独没有张瑞廷的。他父亲说:“你这个个短命鬼,你说自己考得非常好,早早叫我准备好酒菜,人家都接到喜报了,你却没有。要是没有考中,叫我这张老脸往哪搁?”张瑞廷却自信的说:“喜报是从后面名次开始送的,我考中的是头名,肯定没有那么快。”

其实,张瑞廷考得确实非常好。主考官批阅试卷时,非常欣赏他的文章,连夸这人天下奇才,应该取为本科解元。副主考看了试卷却说:这人文章确实是本科是最好的,取为解元没有问题。他的字也漂亮,细看一下,有点不循章法,恐非长寿有福之人。他们认为,如果取他为解元,将来有个什么的,不是拜拜浪费的解元的名号。合计一下,决定取张瑞廷为第三名亚元。

两天之后,果然又有喜报送来。不过从他门前经过时,并没有停下,而是往上街头去了。张瑞廷父亲看到有喜报送来,先是非常激动。但看到往上街头去了,不由十分灰心丧气。他觉得,儿子真的没有考中,是说大话糊弄他,不由十分生气。张瑞廷却说:“我们住下街头,送喜报的人没来过这里,不熟悉情况,肯定走错了。”如此看来,张瑞廷的心脏确实够大的。

果然不出张瑞廷所料,没过多久,送喜报的又回到了他家。他们在门口高呼:捷报贵府老爷张讳瑞庭,高中江西乡试第三名亚元。

看到这一幕,张瑞廷一家十分激动。虽然不是头名举人,但考中第三名亚元,在石门楼一带,还是从未有过,算是创了记录。按照规矩,他家立了旗杆石,并且用刻石记载这一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石门神童张瑞廷,高中举人第三名,如此作孽,令人感慨田边条石上,“三名举人张瑞廷”“同治十二年癸酉”清晰可见

当时科举制度规定,前三名举人并一般举人地位要高。张瑞廷后来担任了县令,他的轿子前面的灯笼上有“君具”二字,一般举人见了他要下拜。张瑞廷年轻气盛,恃才而骄,更是以此自负。

有一次,下属问他:大人,听说您比一般举人要大半级,他们见了您要下跪,真的吗?

张瑞廷得意的说:当然真的。他们不但要下跪拜我,我还敢打他们呢?

下属又问:年轻的举人打下不要紧,年纪大的老举人不行打吧?

张瑞廷骄傲的说:老举人也一样打,有什么不敢的!不信我打次给你看看。

有一次,张瑞廷坐轿出行,看到前面有位老举人坐轿来了。他令下属把书有“君具”二字的灯笼收起,到转弯的地方,突然命令下属打出灯笼。那位老举人猝不及防,等到反应过来时,已经迟了。他连忙下轿赔礼,张瑞廷以他蔑视君王为由,敲了他几个栗凿。老举人知道张瑞廷故意作弄他,自己暗中吃亏,没有办法,只能承受。他对张瑞廷说:“按道理我确实不对,应该挨打。但你如此对待长者,太缺德了,不会有好结果的。

果然如他所言。第二年,张瑞廷到京城考进士时,突发急病,死在路上,不到二十岁。

一位天才,落得如此结局,确实让人慨叹!

这是当地传说,是否属实不好说。我查阅了《武宁教育志》《武宁县志·明清版》的举人名录,没有发现张瑞廷的名字。不过,如果张瑞廷没有考中举人,怎么会有旗杆石?并且明确记载是““三名举人”清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举功名,朝廷自有典章,不能随便乱用的。我想了一下,武宁现存明清县志最后一版就是清同治十二年修的,张瑞廷中举恰恰也在这年。乡试又称秋闱,在秋天举行。极有可能修志在前,中举在后,所以没有记载。看来此事还需进一步考证。

另外,前三名举人待遇是否比后面的举人高,灯笼书的是否为“君具”二字,一般见他们下拜之类的规矩,我到网上搜了下,没有找到相关记录,还请方家赐教。

我觉得,故事是否真实并不要紧,我们只要体会其中的道理就行:一个人即使才华才高,如果德行不配,终归不是办法。“天作孽,尤为可;人作孽,不可活”。张瑞廷恃才骄狂,已经不是处世之道。他还想方设法侮辱老举人,更是有悖事理。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祸”,足为后人所戒!


后记:好友张富鑫邀我和叶晓东到石门楼镇采风,途经高家,看到旗杆石后,从石门楼小学张三老师处了解到这个故事。张三老师还特此为我到高家拍照,并深入挖掘故事内涵,叶晓东为我提供风水方面的知识,特此感谢!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4018262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