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什么样的礼物能让娃儿开怀大笑?
点击”中国幼师之家”关心我们
当我们跟孩子玩耍游戏,引发咯咯咯的笑声时,就意味着咱们正在为孩子的大脑补充物质形式的营养。
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找回表达情绪的自由,避免因压抑情绪、或者不当发泄情绪而造成的潜在恶果。接下来简单介绍3类典型的玩耍式亲子游戏。
这类游戏很适合刚刚接触游戏力、还没有太多游戏经验的家庭,因为它只需要大人具备一个技巧——听话。最典型的游戏,就是“机器人爸爸(或妈妈)”。
如果孩子一开始不明白,那就由一位大人演示怎么“控制”机器人(比如妈妈来控制机器人爸爸)。可以控制机器人做很多事:
前进后退,向左向右,坐下站起,转圈、走8字;
让机器人去倒一杯水,拿来一样玩具;
按机器人的鼻子,机器人就会给大家唱一首歌;拉机器人的耳朵,机器人就会跳舞(或者原地跳3次,效果也会不错);等等等等。
机器人游戏能让孩子笑出声的原因,就是取得了对大人的“控制权”,因此这个游戏的原则就是大人要绝对听话。
假如孩子发出“过分的指令”,比如:机器人,把水倒在床上。那么此时,机器人可以走向水杯,但是中途就没电了:“电量不足,电量不足,请充电,请充电。”然后就僵住不动了,这时就需要孩子发明一个办法给机器人充电。或者假装发出警报的声音:“嘀嘀嘀,警报警报,程序错误,程序错误。”
再或者,可以直接拒绝接受指令,但一定要像机器人的样子,两眼直视前方,语调僵硬,重复3次:“对不起,不不妨把水倒在床上;对不起,不可以把水倒在床上;对不起,不可以把水倒在床上。”
如果大人能放得开,尽量模仿机器人僵硬的表情、举措、语调,那就一定能收获更多的笑声。
如果场景合适,机器人可以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听指挥,那就是最精彩的游戏。娃儿在我们怀中咯咯笑的情景,是任何零食、玩具或红包都换不来的。
确实,故意表现得笨手笨脚、滑稽可笑,对于很多大人来说相当困难。只是如果我们一点一点开始尝试,就会发现效果超出预期。
比如过年前,我们跟孩子一起收拾房间。我们可以收拾好一摞书放在地上,但转身时“不小心”又把书碰倒了,而后夸张地捶胸顿足。也可以在收拾衣服时,因为暂时腾不出手,就干脆把几件衣服顶在头上,结果衣服滑落下来。
跟孩子比赛并输给孩子,也是常用的形式。当然,要挑选孩子擅长的项目。比如孩子擅长呼啦圈,这时候大人可以吹嘘自己才是“呼啦圈大王”,但结果却连三个都转不了。
或者比赛身体的柔软度,坐在地上两腿并拢伸直,孩子的双手可以轻松抓住双脚,但大人使出吃奶的劲也够不到。还可以比赛穿衣服,大人态度非常认真,但结果却把衣服穿反了(把睡裤套到头上的效果会更好)。
比赛游戏的笑点在于,大人一开始自吹自擂、信心十足,但结果却一塌糊涂、垂头丧气。
打闹游戏,对于童年的健康发展具有多重意义,这一点越来越受到教育和心理领域的重视。今天就不在表面层面展开讨论了,只需要理解打闹游戏的核心特征是:亲密的攻击,安全的伤害。
枕头大战:经典的家庭打闹游戏,每个人手拿一个枕头或软垫,一边进击对方,一边尽量不被对方打到。
懒牛吃草:大人在屋子一边扮演一头只睡觉、不吃草的懒牛,孩子扮演牧童,要用力把牛拖到屋子另一边去吃草。找一根宽一点的带子当缰绳,管制力度,让孩子尽量使出力气,并一点一点地向目标接近。
夺宝游戏:大人坐在大床上,把一袋零食藏进怀里,让孩子冲上来抢。也不妨把零食藏在身下,孩子必须把大人推到才能抢到零食。
打闹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编织各种故事情景,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有些心智尚幼的孩子,暂时还不能接受“跟妈妈反抗”(或者之前提到的“妈妈很笨”)的情景,那么“角色扮演”会在很大程度上帮他缓解担心。
成功的打闹游戏,关键在于对抗与亲密的平衡。也就是说,既要让孩子面对足够的挑战、使出足够的力气,又不能让孩子觉得难度太大而畏缩,最终还要让他取得胜利。这个平衡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时间也有不同的需求。
近年来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个概念,彷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但是,概念又怎样落实在行动上呢?
以上只是蜻蜓点水地描述了游戏的大概,还需要大家各自发掘灵感,来丰富每个游戏的细节。咱们只要放下一贯的“大人样”,就会产生更多灵感,就会玩出更适合自己的游戏。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4016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