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正文 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性,会变成十分伤害 文|素心 本文由|新东方家庭教诲(xdfjtjy) 授权发布 1 周末,带孩子在游乐场玩,滑梯入口处横躺着一个小男孩,正和母亲闹情绪。 旁边一个小女孩要过去,见他挡了路,上去就打了男孩一下。 手落在男孩胸前,女孩年龄小,看力度不算大,小男孩有点懵,一下坐了起来。 男孩妈妈见状,立马冲他吼道:你打她呀,她打你你不会打回去吗!你是个男子汉,别给我丢人! 原本小男孩没觉得,被妈妈一吼,小脸一下涨得通红,转而声嘶力竭地哭了起来。 当他哭着走向妈妈时,妈妈还在数叨男孩:性质懦,说了也不听,到哪都要受欺负。 女孩被妈妈拉着过去道歉,男孩妈妈也没答理,扯着嗓子吼着自己的儿子。 旁边家长看不下去了,有人小声说:抱抱他呀,他其实就委屈。 小男孩不仅身体上受了委屈,心理上也无处倾诉,心情自然被压抑在心里,只能用止不住的泪来宣泄。 看着这一幕,我突然觉得心疼。 心疼那个被吼后委屈无助的孩子,也疼爱那个对孩子委屈一无所知的妈妈。 父母的三分脾气,会对形成孩子十分的伤害。 2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即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尤其是家长发着脾性对孩子讲道理。 只要开始质问说教,孩子便意识到你是不理解TA的,会从心理上形成抵抗,更加歇斯底里。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塔•梅瑞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 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音调占了很大比重,会影响沟通效果。 而更重要的是非语言信息,比如面部表情的变化和肢体语言。 而拥抱是孩子得到他人关心和抚慰的最直接方式。 就像孙俪曾在微博里写的: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 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她的配图是孩子紧紧搂着她的肩膀,趴在她怀里,相信很快就能平复情绪,当妈妈找准讲道理的时机时,相信他会愿意交流。 有时候,我也免不了对女儿发脾气,可能一句“你怎么回事!”,她就会委屈得哭起来。 当我意识到自己说话欠妥,赶紧张开双臂向她靠近的时候,她会马上扑到我怀里,向我解释之前的行为,如果是她错了,她很快就会道歉。 3 可育儿路上,大家多是即兴发挥,就像很多妈妈说的,不吼做不到啊。 是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部分父母都会有冲孩子嚷嚷的时候。 有机构做过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超过89%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吼孩子,年龄越低、学历越低的家长越爱吼叫孩子。 前两年,成都150对家长参加“戒吼群”打卡,最终无一人成功,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也无论家有一宝还是俩宝。 很多家长表示,每次吼完孩子,看着孩子,又都后悔愧疚。可等到下一次怒火来袭,还是克制不住。 于是,吼孩子——后悔愧疚—再吼孩子,循环往复。 父母越来越愤怒,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邻居家有个小男孩,因为成绩差,整天被他爸妈吼。 每次看见他,他看人的眼神都怯生生的,有次被家里人骂的时候,他差点离家出走了,在作文里他把发脾气的爸爸比作“怪物”。 被父母吼叫伤害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 在《@所有人》节目中,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经历。 因为女儿在出门前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劈头盖脸就冲女儿吼,然而女儿当即吓得哆嗦,不敢说话,满眼恐惧,连哭都忘了。 陶虹立马意识到自己错了。 这种恐惧感影响还不是短期的。 演员陈乔恩曾在一个专访中讲到,她难忘童年时妈妈冲她发火的眼神,从小到大也没有学会与妈妈沟通,也严重到不太会与周围的人相处,那种恐惧感伴随她长大。 除了心理上的伤害,某些程度上,吼叫也真的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体罚”。 哈佛医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经过十余年研究发现: 经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人,脑结构会受到损伤,既包括与言语智商有关的颞上回区域,也包括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海马体。 吼叫的危害,不可逆,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而且吼叫往往只短期内有效果,并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3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一行禅师说:“对于任何人,我们能赠予的最宝贵礼物就是我们的关注。 当我们的意识拥抱所爱之人时,他们就会如花般盛放。” 我们要做的,就是循着孩子的眼睛,去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调整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多一点耐心。 下次再想吼的时候,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1、先问问自己,到底是在对谁生气 可能根本不是你的孩子,而是老板、配偶或自己的父母等等,这时候不要把孩子当出气筒。 2、冷静几分钟,一会再回来 如果感到自己马上就要火山爆发,那些很有伤害性的话就要脱口而出,那么暂时离开下,让自己平静下再回来。 别忘了,管教的目标之一是教会孩子控制自己,孩子是会模仿的,大人要以身作则,学会愤怒管理。 3、蹲下来,与孩子保持一个高度,拥抱倾听,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需求上,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先拥抱他。 运用反馈式倾听,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再向孩子求证,读懂他的内心,共情孩子的感受。 4、放低声音,同样的话也可以用坚定平静的语气说出来 悄悄话也可以代替吼叫。孩子敏锐、敏感,要懂得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 5、管教时心中有爱,带着同理心,适时鼓励孩子 鼓励不只是言语的赞扬,别忘了你的语调、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都会透露你的感受。 6、尝试下让孩子承担淘气产生的后果 不是任由事态发展为冲突和不可收拾。 当然,也可以找个特别时间,找到你也喜欢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让自己和孩子所处的状况保持开放的心态,用爱和尊重与孩子沟通。 4 父母和孩子,应该充满温情的连接,而非怒气。 当你开始减少吼叫的次数,或者不吼叫,你便会感受到这个变化对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幸福,产生的莫大正面影响。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40143322.html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