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之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我是特特妈,

一家四口住在德国法兰克福。

分享德国教育见闻,感激你的关注~



德国数学是比较慢的,比如一年级只教到了20之内的加减法


我也曾经嘲笑过德国数学太慢,伸手就跟特特说,来来来,为什么加法要横着凑半天,用竖式分列上下一加就能很快搞定啊!


我以为德国不教,结果到三年级的时候,特特的数学书上浮现了schriftliches rechnen(笔算),正是竖式加减法。


这种方法直译为笔算,而一二年级进修的正是心算(kopfrechnen)。


但是在学习笔算之前,德国一二年级把数感,数形,数字的拆分和组合方法,20以内的加法减法所涉及到的个位十位,安排了反复的练习,让孩子们了解数字的含义,应用与分类,孩子们很少死记硬背或机械类的加减。


他们确实很慢,然则读懂了的孩子很明白加法由何而来,以及要用加法干什么,差不多即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意思。


来看看德国一年级数学都学了哪些:


乐高聚积:

三角形的两两对加:到后期比较难的题是已知部分外面的值,填写正确的三角形内的值,这就必要加减运算一番,并考虑到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算法的战术:20个方块的模型。就是20个空白方块,分别用不同颜色来表示其中的两两相加或两两相减: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超过10的加法计算,方法一,是以20个方块模型为基础,分两个步骤,使用的“凑十法”: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第二是用的线段法,同样是先凑10: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形象与抽象数字的关系,数的分解。形象物品与抽象数字概念,帮助理解什么是加法和减法,这也为之后的拆分做了准备,为什么5可以拆分为2和3,1和4: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同样是形象的图形与数字的关系,这个部分是先观察,然后分类,将相同类型的图案分组后进行标记,从而得出的4+3=7: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通过图形表达减法的含义,减法就是离开: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虽然是在教数字9,但运用图形拼接,让孩子理解了加法,以及结果为9的各种组合可能,而且也涉及到了10以内的奇数与偶数。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拆分法。把10拆为2×5个方块,20拆为4×5个方块,每放5个方块就是一组,理解加法是一种累积的过程: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运用方块模型来表达。数字多种拆分后,总合仍然等于相同的数。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比多少。仍然是以5个模块为单位,变换颜色递加: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理解数字的规律。比如减数依次递减一位,被减数依次递减一位,减法结果相同。或者减数不变,被减数依次增加,减法结果会依次递减一位:

德国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什么20以内加减法能学一整年

理解个位数与十位数:

几何初步了解。理解图形,面,对折后一半,对角线一半,形状与颜色组合的规律:

把几何形状与日常生活相关联:

寻找到一样的图形,并涂上一样的颜色标识,数数:

用皮筋在4×4的几何盘上自行勾出不同的图形,体会图形里哪些边长相等,边长彼此之间的关系。


寻找有规律和没规律的数字结果,理解依次递加和递减以及不变的关系:

相邻数:在纯抽象数字部分,从其中抽出部分填写相邻数,理解数字之间循序递加与递减的关系:

线形图标,数字留空,完成数字与点的对应:

在线形图标中,寻找数字循序递减递加的规律:

倍数的基本概念的引入,直接用上了镜子和镜像:

奇数和偶数:

进位加法的几种战略方法:拆分凑十法(把8分为了7和1),相邻数加法(先用9的邻居10与8相加,然后才是9与8相加,有规律的递减),20个模块图形法,线型图标法:

左右区分和货币概念这几个方面一年级介绍的非常简单,时钟也只需要掌握整点,但是在一年级快结束时,还涉及到了数独:

德国数学教材画面很漂亮,但是又不算浮夸,不管是数学形象设计还是各种生活场景,都挺吸引人的,题材多源于生活。常见的统计图表上,用到三角形图,条形图,模块图,线形图标。

德国孩子的计算速度比较慢,但是对数字原理和推理比较清晰,他们也没什么口诀去记忆进位加法减法,主要靠图形理解。

这不由让我想起来在德国读大学时,某些考试可以携带计算器,还有一页抄满了公式的纸也会被允许带入考场,因为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最后的结果,而比较看重思路与推理过程的描述。
*本文所有截图均来自德国黑森州数学教材之一Denken und Rechnen。各州教材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