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党vs国际高中 谁请求更占优势?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进入美国高中读书,但从sevis活跃数据看,大陆美高申请人开始大幅下挫,相对于的入读高峰已跌去23%;这跟规模庞大后周边失败案例相应增多有一定关系。
留学的弯路和缄默的大多数(旧文推荐)
不少家庭送孩子成为美高党都是认为从美高申美本占便宜;或给孩子办绿卡或美籍,认为可以改到美国学生录取池,增加入学优势。
那么国际生的定义是什么?美高党还算国际生吗?护照/绿卡在请求大学时作用何在?推送文章源自爸爸真棒平台(babazhenbang)。
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高中就把孩子送往国外;也有许多孩子在申请大学前就获得了美国护照或绿卡,由此很多家长可能会形成许多困惑:国际生的定义是什么?美高学生还算国际生吗?护照/绿卡/美高三者在申请大学时作用何在?
1、美国大学为什么要区分 国内生/非国际生?
在绝大部分的美国大学官网上,申请(apply)一栏的下面除了一年级申请“first-year”除外,都会将国际生的申请单独列出来作为“international student”。
但也有极个别学校像harvard,并没有做区分。在详细阅读了哈佛“一视同仁”的缘故原由之后,对美国大学区分国际生与非国际生的目的也更加清晰了。
哈佛表示:因为所有的申请人都需要遵循一样的申请流程且都有资格申请我们的助学资金,所以我们不需求区别这些申请人。无论你是来自美高的外国公民还是在其他国家上高中的美国公民,我们都一视同仁。
同时也表示不会针对国籍和高中所在地而对申请人设置“限额”(quotas),并再次夸大是否申请助学金不会影响申请人的录取几率。
▲哈佛官网截图:不区别国际生与非国际生的原因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美国大学区分国际生与非国内生的目的其实是基于两点:
是否遵循一样的申请流程(国际生能否需要提供额外的申请材料);
是否有资格申请助学金/申请助学金能否会影响录取几率。
2、国际生/非国际生的区别标准是什么?
弄清了区分国际生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再来说一说区分的标准是什么。一般来说,大学认定是否是国际生的规范分为以下几种:
根据公民身份(citizenship)和绿卡(permanent resident)来区别。
大部分学校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定义国际生的。好比斯坦福、埃默里、jhu等。
▲斯坦福官网截图:没有美国公民身份及永久居留权(绿卡)的学生会被定义为国际生
▲埃默里大学官网截图:如果不是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你就被视为国际生。国际生包括持有FI、F2、J1、J2或G系列签证的学生,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非公民类别的学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官网截图:即便是在美国上高中,只要你没有公民身份/绿卡,你也还是国际生
根据高中的所在国家来区分
也有一部分大学会根据学生的高中所在国家来判断申请人是否算国际生。这里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在美高上学的中国公民;二是在美国以外上学的美国公民。来看一看芝加哥大学的解释就会很清楚了。
对于美高的中国公民来说,虽然审阅申请的时候会把你放在美高的“池子”里来评估,并且遵循和美国公民一样的申请流程,但是如果你申请了助学金,我们还是会考虑到你不是美国公民的身份的(言下之意,如果你申请了助学金,还是有可能损伤到你的录取几率的哦)。
对于在美国以外上学的美国公民来说:不管你的国籍是什么,只要你在美国以外上的高中,我们就会在审阅申请时把你当作国际生来对待。但是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是有资格申请联邦政府提供的助学金的,和其他美国公民一样,适用need-blind的政策(换句话说,即便是在国外上学的美国公民申请了助学金也不会影响录取几率。)
▲哥大官网截图:如果你是在国外念书的美国公民,因为你的海外生活经验你依旧会被当作国际生来对待
总结来说,按照高中所在国家区分申请人的大学其实是有两个区分的标杆:是否申请助学金以及“context”(后面会细说),即在审阅过程当中,会把你放在与你有相似教育背景的申请人中去评估,而不会考虑你的国籍;但是如果你没有公民身份却又申请了助学金,那就是另一种评估标准了。
当然,绝大部分申请美国大学的中国申请人,是不用考虑财力问题的,故而没有这个担忧。
不区分
这样的学校占极少数。比如前文提到的哈佛大学,以及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乔治城大学。
▲耶鲁大学官网截图:因为国际生和国内生的申请遵循一样的流程,而且对所有申请人提供need-blind的助学金政策,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区分
▲普林斯顿大学官网截图:申请审阅过程中不区分国际生和非国际生
▲乔治城大学官网截图:国际生和美国公民遵循一样的申请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所大学都是对国际生采取need-blind的“财大气粗”的学校,综合性大学中只有五所大学对国际生need-blind—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MIT和乔治城大学;文理学院有且只有一所—阿默斯特学院。
正是因为这些学校采取了need-blind,在受理申请时不考虑任何学生的经济需求,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不是国际生没有任何区别,不过还是要提醒注意的是,虽然不区分是不是国际生,但如果英语不是你的母语,且不满足免除语言成绩的要求,还是要提供英语水平测试的成绩(托福、SAT或PTE等考试)。
3、国际生身份到底会不会“被歧视”?
所有的大学,无论是采取了need-blind还是need-aware,都强调了context这个词。前者如普林斯顿大学说:“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在哪里上的高中,所有学生都在他们所处的环境(context)中被全面评估”。
后者如UCLA也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审核申请时不考虑学生的公民身份/居住地。出于入学目的,学生将在其高中背景(context)进行评估”。
文理学院中的阿默斯特学院也说:“我们所有的申请人都在其学校的背景(context)下进行评估—我们将每个学生的表现理解为特定教育环境的产物”。
这个context是各个大学在申请要求里比较含糊其辞的地方,也是所谓“歧视”的发源地。因为各个地方的教育制度不同,招生官无法横向比较,只能根据申请者在该教育体系中的成功程度去判断。
简单来讲,在美国读高中的学生,无论是不是美国公民,其竞争对手都是其美国高中的同学;相应的,在中国读高中的学生,无论有没有护照/绿卡,都只会在该中国学校的制度下去比较。这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问题就在于,也许从一开始,招生官就会比较认可某些国家/地区的教育,觉得那里的学生会更符合自己的要求。
▲MIT官网截图:我们不会针对学校或地区来设定录取限额(quotas)
虽然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会在官网上宣称“我们很熟悉各个国家、地区的教育体系和评分系统”,“我们不预先限定任何特定国家的录取人数”很明显招生官会更加信任、更加偏爱美式的或者国际化教育体系。
4、美高学生真的有很大优势吗?
1️、如上文所说,招生官特别看重创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的生活技能等等,而这些都是美国教育所重视的品质,也就是所谓“国际化”人才需要的品质。
2️、某些美国高中和大学的联系更加紧密,被称为feeder school。这些美高一般位于大学周边,不少大学教职工子女会选择就读,学校每年都会预留出一定的位子给这些中学,这些美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周边的一所feeder school—劳伦斯威尔中学,下图就展现了过去三年来该中学重点大学的录取人数,可以看出录取人数是十分可观的。
3、美高学生的GPA、推荐信等申请材料明显更具有可信度。删掉一个最低分,修改一门课的成绩,可能对中国的某些高中来说是心照不宣的“正常操作”,但在美国高中这是不存在的。要知道,若是发现了伪造成绩,许多教职工会丢了工作不说,校领导也是要吃官司的。基于此,招生官会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审视每一个非美高学生的申请。
4️、除了申请材料的可信度,美高学生的优势还渗透于申请的各个细节,在活动方面,美国高中所能提供的活动如领导力、社区服务、表演艺术等等比各种学术竞赛明显更符合招生官的胃口。在文书方面,美高学生更容易参观拜访心仪的大学,建立起联系,对”Why us?” 这类文书题目的作答也就得心应手了。
另外,一些大学的面试官还会到一些高中招人,美高学生有机会与这些面试官进行面对面交流。
虽然很多大学对美高学生免除了雅思/托福成绩,但这里并没有将此纳入美高学生的优势,因为这个说实在,并无多大用处。我们建议所有的美高学生都提交托福和雅思成绩。
且不说许多大学对英语非母语者免除语言测试的条件非常苛刻,重点是各个大学要提交托福/雅思/ initialview的原因是要看Speaking的部分。即使是在美国读高中,也不意味着你的口语交流是无障碍的,或者说,并不意味你的社交是没问题的。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某些美高学生并未感受到在美国读高中带来的好处。如果脱离了国内老师/家长的管教,就“放飞自我”,呆在宿舍天天打游戏,不积极结交外国朋友,不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没能融入美国文化,在大学申请中还可能产生反作用。
总结来看,国际生想要想在申请中取得优势,重点是要在招生官面前树立一个“国际化”的形象,想办法培养他们更认可的能力和品质。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3915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