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还是教不出优秀的孩子?一句话点醒无数家长
♬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 王敏 朗读音频
做了父母之后,无论你参加什么样的聚会,聊个三句话就会扯到孩子身上。
前两天参加了一个聚会,一个朋友问:“你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她这么一问,大家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各自吐槽着自己的苦水,仿佛对孩子的不满永远也说不完。
反观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主动又自觉,根本不需要父母管,难道真的是天生的?
相信,很多家长也有类似的疑问:“我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教不出优秀的孩子呢?”
是啊!为什么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付出与回报是如此的不成正比例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深爱孩子,把孩子培养的更优秀,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然而,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的更优秀呢?
不管孩子怎么样,作为父母,应该竭尽全力从孩子身上找到优点,着意去培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是否优秀,代表着父母是否具备发现与培养孩子闪光点的能力。
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
发现孩子
孩子优秀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善于发现。
有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别人的孩子哪里都好,而自己家的孩子则一无是处。
有这样的心理,就很难主动发现孩子身上有闪光点。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
当父母抓住孩子的闪光点,用饱含爱的心和行动去培养的时候,孩子必然会展露出他最优秀的一面。
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也曾说:“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孩子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孩子不是一个需要成人去填充的空容器,我们应该把他看做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
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孩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
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发现孩子的“不同”,并努力去培养他的闪光点。
以下三点,如若做到,自然就能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
1、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
童年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
好的教育,就要因材施教,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使其按照自身的特质,自然而然地茁壮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附属品。
天空中的每一朵云都不一样,就像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教育孩子也不应统一模式,而要因材施教。
2、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
我们是用心智来获取知识的,但儿童却是直接将知识吸收进他的心灵生命。
蒙台梭利博士通过观察发现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这直接导致了一场教育革命。
蒙台梭利博士在其原著《吸收性心灵》书中提到:这种心智接纳一切,不评断,不拒绝,不回应。
它吸收一切,并在即将成形的人心中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儿童来到世上,无论生于何种环境,都能塑造自己并适应那里的生活,并且长大成人后仍在那个环境愉快地生活。
吸收性心智迎接一切,对一切满怀希望,贫富一视同仁,当地人的宗教、偏见、习俗,照单全收并加以内化。
父母对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所吸收,都将是指引孩子心灵方向的重要力量。
3、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
蒙台梭利博士对儿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婴儿期0-6岁,儿童期6-12岁,青少年期12-18岁,成熟期18-24岁。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受教育区间是0-6岁。
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会经历各个不同的敏感期,孩子的心智和心理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发展并定型。
图中0-6岁的区域是最大的。
0-3岁时黑色的因为是无意识的,面积是最大的,说明是有巨大潜能的;
3-6岁时红色的象征着火球爆发,是蒙台梭利教育核心时期。
人这一生,从出生到成年,从成年到壮年,再到老年,都要经历好多个不同的阶段。
0-6岁是给孩子开挂的最佳时期,孩子在6岁前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能力会伴随他们终生。
因此,教育孩子就要依据其成长的阶段性特点,辅助以科学的育儿方法,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让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持续性发展。
罗丹说:“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如果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美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能通过双眼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那么孩子也是很优秀的。
好父母,就要倾尽全力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再努力去慢慢培养。
你遇到的一切,
皆因你而来
我们在生命中遇到的一切,都因我们而来。
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便会对孩子过往差强人意的表现感到释然,因为这是上天给予我们和孩子共同进步的机会。
对于父母来说,遇到优秀的孩子是我们的福气,若还没有挖掘出来,那就多用心培养,多有的辛苦与艰难,都将是一种幸福的付出。
对于孩子而言,能够优秀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父母足够多的爱,当父母的爱变成一点一滴的支持,孩子就会积蓄这种“爱的力量”,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一个人的成功方式有很多种,但身为父母,最好的成功便是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是父母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项事业。
三点建议,送给大家。
1、成为一名观察者。
做好父母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观察孩子。
在蒙台梭利教学中,学会观察是作为蒙氏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蒙台梭利博士曾提到,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再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指导。
会观察,才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我们要怎么观察呢?
观察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举止动作和每一个表情,并深入思考这些行为、动作、表情所暗藏的孩子发展的需求和特点。
观察孩子行为中的有序和无序状态,观察孩子怎样对待周围环境及环境中的物品;
观察孩子怎样重复做一项工作,观察他们在重复工作过程中的表情、行为变化,观察孩子怎样尝试介入其他人的活动等等。
在这个基础上,再给予孩子正确的干预和引导。
对待孩子的成长,我们的任务就是冷静地观察,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在有规则、有准备的环境下,顺其自然、自由成长。
2、做好指导者的角色。
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我最敬佩一种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时,给予亲密的照顾;在孩子长大后,懂得适时放手。
想让孩子飞得更高,父母要做好指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参与者。
作为父母,正是因为对孩子爱的太深,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导者,而非参与者。
因此,给孩子的指导要把握时机,恰如其分,把握介入与不介入的恰当时机,悟透干预的艺术。
做好这两点,成为一名合格的指导者。
一是,适时适量帮助。
孩子肌肉发育的耐力以及动作的流畅性,很难达到与成人具有同样的水平。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帮助?
作为父母,倘若太过“勤奋”,会使孩子失去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会使其自信心受挫,久而久之产生“习得性无助”。
最好的方法是,先等几分钟观察孩子,看他是否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凭自己的力量确实还不能够解决。
这时可以走到孩子的身边,让孩子看到你,他知道自己需要帮助时,你就在身边。
二是,完成工作循环。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会有一个三小时工作循环,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自由选择工作,并完成工作。
这对于孩子的秩序性、专注力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家里也一样,或许我们给不到孩子三小时工作时间,但我们要尽量做到,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以爱之名去打扰他。
3、努力成为一名环境创设者。
环境即教育。
孩子的潜能需要激发,而关键在于父母是否能够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尤其是对于6岁前的孩子,有准备的环境,能让他们顺利渡过各个敏感期。
当家长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成长环境。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
蒙台梭利博士曾说:“孩子经由感官而学习。”人体的五感,是孩子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
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
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会引起孩子兴趣的环境中,孩子才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同时产生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