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讲授中的应用

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讲授中的应用
陕西省安康市第一小学 张晓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常常按照教学大纲一篇一篇地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唯有将两篇文章或多篇文章放在一块儿,通过比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阅读是文字性阅读、解释性阅读的拓展与延伸,将其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一、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讲授中的应用
张寿康先生指出:“比较阅读是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语文教学来说,开展比较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讲授质量的重要途径。”此话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比较阅读的作用
一方面,比较阅读能够打破传统阅读模式“单一、反复”的局限性。知识迁移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批判质疑、迁移应用、总结反思等学习能力中。比较阅读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就能发现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所学解决这些问题。
另一方面,比较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部分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过度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阅读数量及阅读质量下降。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比较阅览应用的意义
第一,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可以运用联想、类比、组块等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并在对比分析中学习更多关于写作作风、文章布局结构、修辞特点的知识。阅读本身就是学生进行意义构建的一个动态过程,以比较的方式阅读多篇文章,可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可以使课堂简约增效,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通常要学习多篇课文,课堂容量非常大,节奏特别快,为了制止学生出现学习目标模糊的问题,教师要对阅读内容进行“剪裁嫁接”,使文本更加简约化,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比较阅读要素分析
(一)教材多元化的整合:以点带面,延长拓展
在新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发展观的引导下,语文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加工、增删和重构,使其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比较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对教学内容举行“组合”“重构”的阅读方法,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比较阅读通过以点带面、拓展延伸的方式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学生主体性的彰显:讲堂合作,思维碰撞
小学阶段,语文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主观学习能力不足的现象,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彰显,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比较阅读教学模式则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先生进行比较阅读时,需要先预习、熟悉文本,再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并做好批注。在分享交流环节,学生围绕相关主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与展示的机会,学生从中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知识,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主导性的阐扬:科学引导,助推学习
比较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从而形成处理书面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比较阅读过程中,教师先要进行“课前整合、设计话题”,再以课本研究者、思想甄别者、看法整合者的角色助推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生通过研究文本内容,他们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比较阅读讲授的实践探索
(一)对不同的阅读材料进行对比
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锻炼学生的基础阅读水平,如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主旨挖掘能力等,使学生能够通过比较阅读深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并具备解析文本人物形象、谋篇布局的能力。学生对不同阅读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与情感色彩,这个过程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阅读材料的技巧。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怀着坚定的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与种种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自己儿子和13位同学的故事。文章以时间顺序描述了本次事件的全过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文章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故事。那个时期物资非常紧缺,在那种环境下,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方式只有读书和看报,但当时大多数老百姓家境都很贫困,多数工人每月工资也不过二三十元,维持生活已属不易,可是“母亲”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两次给“我”钱,支持和鼓励“我”买书,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深的母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比较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与《慈母情深》这两篇课文时,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不同人物之间浓浓的爱意,他们对文章的写作方式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对阅读材料中的文字进行对比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分析能力等。学生要想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就要从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出发,综合分析文章关键语句的作用,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与语言特点,研究作者描写人物和景物的语用特点,以此判断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以小见大地反映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之情。作者在“救助车夫”一段中,为了描写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一连用了九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充分展现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作者应用个性化的语言对话塑造了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与事件描述凸显了闰土的性格特点。在比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与《少年闰土》这两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对相近题材文章写作手法进行对比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比较阅读的方式阅读相近题材的文章,锻炼他们的本文分析能力、文字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辨能力。让学生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例如,《静夜思》与《望庐山瀑布》两首诗以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景物的意象,在写作中也可加以模仿和运用。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文章都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但描写手法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就会发现《富饶的西沙群岛》作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美丽的小兴安岭》则以季节变化的顺序,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四、结语
比较阅读是一种集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与迁移学习理论于一体的学习方法。教师将比较阅读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3822655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