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课堂】你知道孩子在哭闹时毕竟想说什么吗?

【育儿课堂】你知道孩子在哭闹时究竟想说什么吗?

gu

si

ma

ma



当孩子哭闹时,你是怎么做的?咱们常常会看到两种情形:


一种是宝宝哭的时辰就发飙;


被那坏情绪笼罩的瞬间,就算是旁边听到的成年人,都会感到尴尬,甚至产生不安。而于孩子而言,感受大多是恐惧的。


还有一种温和耐心的母亲,会不急不躁地安抚自己的宝物,会说:“妈妈在这,宝宝不哭啦!”


妈妈在这,简单的几个字,常常能给孩子莫大的安慰。


其实最后的结果都是孩子停止哭闹,可父母差别的方法,却会造就不同性格的孩子。




孩子为什么会哭?因为他们内心有不安,有了需要,或者有不满的感觉。


他们只是还不成熟,缺乏应对困境所需的技能。就如:“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孩子们感受到了痛苦、无助、愤怒,而发脾气、哭闹,是在他们有限的认知里,跟父母沟通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


【育儿课堂】你知道孩子在哭闹时究竟想说什么吗?


特别是年纪小的宝宝,通过哭声来唤起母亲的关注,获得了母亲及时的响应,他才会有安全感。


孩子对事情的判断跟我们不同,可太多的小孩儿却用自己的思维去替代孩子的思维方式。


比如你跟几个月大的孩子说,“母亲就出去5分钟,宝宝不哭!”


这句话等于没说,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5分钟是多久。内心更惧怕妈妈消失后就不会再出现了,所以他们会不依不饶地哭着。


宝宝哭闹时常见的四种失误做法

错误做法一:任由孩子哭


之前网上流行过一篇文章,叫《美国人带孩子的17个绝招》,说孩子哭的时候不能抱,先不理他,等不哭再抱起来。其实这样是错误的,孩子哭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回应,不能不理睬。


错误做法二:大声呵斥孩子


比如两个孩子玩玩具,哥哥把弟弟的玩具抢了,弟弟“哇”的一声哭出来,这个时候如果妈妈说:“哭有什么用,你就知道哭,不敢跟哥哥抢。”


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他会觉得,“我受委屈了,我的玩具被他抢了,你不光不理解我,还批评我。”然后就哭得更厉害了。




错误做法三:利诱孩子


孩子哭的时候,有的家长会说,“只要你不哭,我就给你买玩具,还给你买糖吃。”大概孩子暂时会止住眼泪,但是因为家长没有去弄明白孩子为什么哭,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他还是会哭。


这次买个棒棒糖,下次买个冰淇淋,但这招总有不管用的时候。妈妈们真正要做的是搞认识打听宝宝为什么哭,去帮助宝宝解决,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止哭”。


错误做法四:无不同满足


无差别满足的意思,就是宝宝哭着要什么,你就给什么。


这次他哭着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幼儿园。”你就说“好了好了,那我们不去幼儿园。”


下次孩子又哭着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大的小汽车。”你没办法,那就买个小汽车吧。


这样下去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孩子知道哭可以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你也会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妈妈。


【育儿课堂】你知道孩子在哭闹时究竟想说什么吗?


以上四种做法共同的错误就是只想制止孩子哭闹的行为,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情绪,也没有关注到孩子的需求本身。


所以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最重要的绝对不是满足孩子的欲望需求,让孩子停止发脾气,而是必须处理好孩子的情绪,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以下这些跟孩子沟通比较实用的“话术公式”希望能够对想跟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以及争取孩子合作,但是又不知道具体如何说的你,提供一些帮助:


1

如何与孩子共情





妈妈/爸爸知道你现在觉得

+

感觉词汇(类似于难过、愤怒、生气……)

+

是因为(孩子情绪的导火索)

+

要是(孩子的愿望)就好了








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吼孩子的危害,也都听说过“共情”,但是每当事情发生的时候,都是一股火气涌上心头,根本顾不上。


这个共情公式,是教育学领域的专家简·尼尔森博士提出的。一句话并不长,但是却能很有效的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像前面提到的我朋友家的这件事,套用共情公式来说,就会变成:


妈妈知道你现在觉得委屈+是因为妈妈要照顾妹妹,都暂时没办法带你去豆豆家玩儿+要是妈妈能马上带你飞到豆豆家,或者马上把豆豆变到咱们家来就好了…


听到父母这样说,孩子会有一种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的感受,心里会好受很多。


当然,运用这个话术的前提,是父母需要专注的倾听孩子,发自内心的想跟孩子沟通。父母越真诚,效果越好。


1

孩子不当行为后如何沟通





明确表达强烈的不同意的立场

+

表达你的期望

+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

提供选择 + 采取行动 + 解决问题








还是以我朋友家的这个小例子来说,对大宝发脾气扔妹妹衣服的这个行为,就可以很明确的跟大宝说:




你把妹妹的衣服扔到了地上,刚叠好的都乱了,我太生气了+我希望你不要用扔东西的方式,来跟妈妈说话+现在需要把这些衣服都捡起来,重新叠好+你要么把地上的衣服捡起来,要么以后不要让妈妈给叠衣服,你自己选择。 


话说到了这儿,很多孩子可能会选择把地上衣服捡起来 ,这当然也是最理想的结果。但肯定也有不少孩子不吃这套,就是会装作听不见,或者继续不配合。那么就到了“采取行动”这一步:


孩子没有把妹妹衣服捡起来,那么妈妈就要做到一段时间内,真的不再给大宝叠衣服。这个就是她不当行为的后果。




可以拉着大宝跟她说:“那么我们一起想个办法,既能让家里的衣服整齐有序,又不会让妈妈辛苦反复收拾。”这些办法可以是承诺以后不再乱扔东西,也可以是自己学着叠衣服……


总之要通过语言和行动让孩子知道,她的感受是可以被接纳的,但行为要受到限制。家里不管是谁,都要守规则,有界限。


1

如何寻求孩子的帮助





观察:描述我所看到的和听到的

+

感受:诉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

需求:说出自己现在的需要

+

请求:说出具体的要求








这个基本就是马歇尔·博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公式。同样也是非常简单,但是事实证明能够很有效的减少孩子发脾气的可能。


比如孩子随手放东西,把房间弄的很乱,我们希望孩子收拾,这句话就会变成:


我看到房间里的东西被堆得到处都是+你知道妈妈喜欢家里干净整洁,这样的房间让妈妈感到不舒服+我累了一天,想要个舒服的环境+你能在9点之前,把屋子整理好吗?




这样的句式是不带攻击性的,要远比责骂孩子“懒”、“房间像猪窝”这些攻击性的词汇,更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


当然,也可能孩子还是不配合。这时候还是返回到上一个孩子进行不当行为的公式。进入到“提供选择” “采取行动”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告诉孩子:“9点之后,父母会帮忙收拾,但是也有权把收到的东西保管起来。”直到孩子能够保证不再乱丢,自己主动收拾,才会把东西还给他。




做父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特别是当孩子通过生气、发脾气、哭闹、不合作等等手段来要挟我们的时候。


这些话术公式,就是为了帮助父母们先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去尝试理解孩子的同时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跟孩子对吼。


而且孩子正是情绪认知发育的黄金期,所以情绪失控真的是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3716986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