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一年级》为啥这样好看?

专家解读《一年级》为啥这么好看?

近日,《一年级·毕业季》于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了青春校园行北京专家研讨会,多位传媒、电视、教育领域的顶尖级专家参与研讨,会议从不同角度,为节目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一年级心态坚持三年原创

关注教育一直是《一年级》节目的灵魂和主旨,《一年级·毕业季》节目监制夏青表示,虽然三季节目关注人群不一,但保持“一年级心态”一直是贯穿三季节目的创作内核。夏青还说:“为什么我们从小学做到大一再做到大四学生,因为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是一年级”。作为一个纯原创的节目,夏青表示其实每一季都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节目,这在现在原创节目、创新手法稀缺的综艺节目大环境下,湖南卫视和徐晴团队能够坚持下来,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左:节目制片人徐晴  右:节目监制夏青)


数据视域下的《一年级·毕业季》

作为大型原创校园纪实真人秀,《一年级·毕业季》自开播以来,由节目引发相关话题及讨论,在新媒体平台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以今日头条为例,过去三个月中,今日头条上《一年级·毕业季》相关文章或视频共计3374篇,这些内容累计阅读量3625万次,相当于每天有4百万的人观看相关文章或视频;累计阅读时间超过24亿秒,相当于77年。而从阅读人群的年龄分布上看,18-20岁用户占据一半以上,18-30岁用户累计份额将近94%。可见《一年级毕业季》整体人群属性非常年轻,90后气度明显。

从以上分析可见,《一年级毕业季》是一个以年轻观众为观看主体,以时尚、青春、励志为节目气质的节目,而这也与湖南卫视整体频道定位高度契合。那么,对于一个90后气质如此鲜明的节目,怎样的条件能促进内容的发酵与传播呢?

人文价值显著的《一年级结业季》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钻研中心主任胡智锋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时尚”,都是从2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的,而从中国目前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来看却呈现了撕裂的状态,也就是说传统的主流价值在面对年青一代之时呈现的失语状态。而《一年级毕业季》借助湖南卫视这一强势且以年轻、时尚人群为主要受众的主流媒体,把“教育”这一主流价值自然融入大型节目中,实现的正是主流价值与主流人群的双主流对接。

专家解读《一年级》为啥这么好看?

明星意义升级的使用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认为,在《一年级毕业季》中非常值得推崇的一点是明星的恰当使用。在明星天价片酬却堆叠意义缺席的整体中国综艺现状之下,《一年级毕业季》中的明星却呈现出来另外一种姿态:“无论胡歌出来,还是李安出来,这些大明星出来,我们原本只看到了他的光环,但是通过这个节目,他们把他们真的一种价值理念,他非常辉煌的背后,他们对年轻人的培养教育,比如说胡歌对于学校教育的珍惜,他一说句可能比他的父母,比他周围的人,比他的老师说一句都要重得多。所以这样子一种明星使用,他所呈现出的积极价值引导意义,实际上对明星价值是一个真正的使用,不是一个标签的使用。”

专家解读《一年级》为啥这么好看?

尝试树立三观健全的娱乐圈圈价值观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消息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所评述:“从总体上来讲,《一年级毕业季》把学艺和学德这两者比较好的结合,包括这些孩子怎么样去约束自己,勤俭节约,包括有些怎么样把个人生活和一个艺人将要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区别开来,你个人感情失恋了,怎么样作为公众形象的时候你要保持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性。”;“好的文化产品还是要向上,向善,而在《一年级毕业季》中,还可以加上一个向美”。


不忘初心传递教育真谛

谈及创作节目初衷,《一年级》这个原创节目的“母亲”徐晴表示“我一直用勿忘初心来鼓励自己和我的团队,我们希望将教育做成带有梦幻色彩的东西,要通过节目倡导一种美好和希望”。

作为一档高效、高质的制作节目,《一年级·毕业季》除了需要团队上下坚持初衷的恒心,其背后的制作也包含不可复制的技术含量。节目的一大难点在于选角,这与徐老师长期做教育、素人题材的节目的宝贵经验密不可分。另一大难点在于剪辑,《一年级毕业季》动用了100多个机位,素材量非常惊人,可达:1的片比。那么如何在海量素材中,迅速找到所需内容、确定单期主角、梳理完整故事、放大背景与细节等等,都是是最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正是这种始终坚持的内核+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才让《一年级》成为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及对年轻观众的有积极影响力的优质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