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拥有哪种特质,更无望主宰自己的未来?
Group Q
vincent van gogh–the starry night
孩子拥有哪种特质,
更有望主宰自己的未来?
黄珏 刘勤学
“我为什么要好好进修?”
“为了你以后能考个好大学呀!”
“我为什么要考好大学?”
“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呀!”
“什么是好工作?”
“就是……”
“什么是好工作”这个问题放在以前似乎有标准答案,而放在目下当今,父母们还能这么不假思索地回答吗?
当我们看见曾经的“铁饭碗”正一个个被打破,例如公务员将由“终身制”转为“聘任制”,宁波教育局拟推行“教师退出机制”;当咱们听说人工智能机器人正逐渐取代人力,有学者预估“现在的小学生未来要从事的职业,65%还不存在”,不禁眉头一皱,发觉事情并不简单。
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尤其近几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使一个词被频繁提及:乌卡时代(vuca)。这个词最先由上世纪90年代美国军方提出,它所描述的特征正是我们身处后疫情时代的切身感受。
图源:《机遇与危机并重的时期,如何应对挑战?》
不确定性的加剧推高了考研热、考公热、考教资热,越来越多人想挤上同一条船。例如,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457万,录取人数为110.7万左右,报录比为4.1:1,创下历史新高。根据中新社报道,2023年公务员“国考”经由过程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我们无法忽视的是,没能“成功上岸”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该往哪里去?无人问津。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思考:面对风云变幻的未来,到底什么才是破局之道?
心理学家正试图为我们指点迷津: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外部世界,不如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晋升自己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涯适应力”,或许能帮助我们把握未来。
生涯适应力是指个体在应对各种工作任务及角色转变中进行自我调整的准备状态或社会心理资源[1], 体现了个体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面对外部挑战所具备的应变能力[2]。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职业的变动加快,从业者的流动性增加,这就要求孩子们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懂得审时度势,灵活变通。“生涯适应力”聚焦的就是个体的应变过程。
生涯适应力有四个维度[3]:
生涯关注是指我们对未来的关心,例如:“思考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知道我必须要做出的教育和职业选择”、“知道现在的选择会塑造我的未来”、“计划如何实现我的目标”等等。生涯关注度越高的人,对于生涯规划的意识越强,更能用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生涯控制是指我们感知到的对未来的掌控力。未来我们即将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我的未来在多大程度上靠自己决定呢?我对自己的行为负多大的责任?当旁人有其他建议时,我会忠于自己的内心信念吗?生涯控制感强的人是更具有主动性的,他们更坚定地相信自己,乐观地为未来而奋斗,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改善周围的环境,对自己的生涯发展负责。
生涯好奇是指对某些职业领域的兴趣和探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涯好奇心强烈的孩子们会更充分地探索周围的环境,积极地寻找成长的机会,仔细地观察别人做事的不同方式,也会在做决定前考量各种可能的选择等等。通过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思考适合自己的生涯角色。
生涯自信是指一个人有多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实现职业理想。有了生涯发展目标以后,面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孩子真的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到吗?这种自信来自于现实生活中一次次成功的实践经验,例如,一次次高效的任务执行、对多种新技能的学习、顺利地克服阻碍、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等等。生涯自信越强的孩子,越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创造想要的未来。
(1) 主动性人格
什么样的人更具备适应力?研究表明,在主观上积极进取的意愿是适应力的重要前提[4]。孩子的“主动性人格”特征越明显,越具有不受环境阻力约束、自发寻求突破的源源动力,也更能适应未来的变化。
(2) 与时俱进地调整目标
在对目标的坚持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态度:一些学生坚守既定的目标,另一些学生动态地调整目标,不完全以结果为导向,而是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研究结果显示,后者更有利于适应力的形成[5]。
(1) 父母特定生涯行为
对于青少年的生涯规划而言,家庭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与生涯相关的行为有三种类型:干涉、缺位、支持[6]。干涉型的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职业有“过多”的想法,并会试图左右孩子的发展方向,甚至将他们对职业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缺位的父母难以给孩子职业上的帮助,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太忙了,或者是对职业不太了解,也可能是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未来的职业选择。
支持型的父母会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的职业兴趣与能力、鼓励孩子去搜索兴趣职业相关的信息,支持孩子参与相关实习等等。
(2) 实习质量
家庭的支持给孩子向前的精神力量,而真正的历练要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中进行。通过参与实习,孩子能亲身体验兴趣职业,对理想职业产生更客观、深入的认识。研究表明,求职的效率与实习的数量挂钩[7]。同时,实习的质量也是影响求职成功率的关键[8],因此要看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习培养技能的多样性
②对实习任务的认同程度
③实习任务的重要性
④实习期间获得的自主性
⑤实习反馈获得是否容易、及时
同学们,我们要做自己生涯的总设计师,为自己的前途负起责任来。
我们既要向内探索自我,又要向外寻求机会。
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探索自己:
①兴趣领域(例如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了解自己属于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还是事务型)
②能力所在(可以使用加德纳多元智能量表测量自己的8大智能分布情况: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③价值观(在你的工作价值观里,哪个更优先?利他主义、美的追求、创造发明、成就感等)
④性格特点(周哈里窗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图源:百家号《CEO如何化解话语危机——周哈里窗的启示》
我们也要积极探索外部世界。在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使信息轻松可得。除了网络,我们还可以寻求社会支持,例如父母、同伴、相关科目的老师,或者耕耘于我们兴趣领域的各位长辈。我们可以对职业榜样进行几次人物专访,问问他们是如何取得今日的成就,遇到了哪些阻碍,又是怎么克服的?这不仅能带给我们新信息、新观点,还能扩大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产生人与人之间更深入的联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习是躬身入局的最佳方式。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高质量的实习中,相信你也将获益匪浅。
家长们,我们在孩子生涯规划的路上,要做他们的陪伴者、引路人。
我们能做很多支持性的工作,例如和孩子聊聊他感兴趣的领域,从中发掘孩子的兴趣和优势;与孩子分享与职业相关的信息或观点;鼓励孩子多实习、多参与各种与兴趣领域相关的活动;支持孩子做想做的事情等等。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请尊重孩子的想法。当我们和孩子关于未来方向的想法不一致时,如果把自己的意愿强塞给孩子,看上去问题好像暂时得到了解决,但是自主感的破坏可能让孩子后劲不足,越走越迷茫。因此,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求同存异。当孩子能自主地选择要往哪里去,前进的动力会油然而生。
如果我们对职业的认识不多,也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并鼓励孩子寻求其他人的帮助。这种坦诚也是一种关怀与支持。
作为家长,我们的支持给孩子提供了充足的安全感,让他们敢大胆地探索世界。如果一艘船能勇敢地扬起风帆,一定是因为背后有温暖的港湾。
梭罗说,“人是自己幸福的设计者”。
尽管世界瞬息万变,未来的钥匙依然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勇敢的人,会亲自打开幸福之门。
往期回顾
✦参考文献✦
[1] Savickas, M. L. (2002). Career construction: A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vocational Behavior. In D. Brown (Ed.),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4th ed., pp. 149–205). San Francisco, CA, US: John Wiley & Sons.
[2] Savickas, M. L. (1997). Career adaptability: An integrative construct for life-span, life-space theory.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5(3), 247–259.
[3] Hou, Z. J. , Leung, S. A. , Li, X. , Li, X. , & Xu, H. (2012). Career adapt-abilities scale-china form: 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validatio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80(3), p.686-691.
[4] 李栩, 侯志瑾, & 冯缦. (2013). 大学生父母生涯发展期望、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和生涯决策困难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1(2), 6.
[5] Tolentino, L. R., Garcia, P. R. J. M., Lu, V. N., Restubog, S. L. D., Bordia, P., & Plewa, C. (2014a). Career adaptation: The relation of adaptability to goal orientation,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career optimism.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84(1), 39–48.
[6] Liang, Y., Zhou, N., Dou, K., Cao, H., Li, J., Wu, Q., Liang, Y. X., Lin, Z., & Nie, Y. (2020). Career-related parental behaviors, adolescents’ consideration of future consequences, and career adaptability: A three-wave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67, 208–221.
[7] Callanan, G., & Benzing, C. (2004). Assessing the role of internships in the career-oriented employment of graduating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46, 82–89.
[8] Pan, J. , Guan, Y. , Wu, J. , Han, L. , Zhu, F. , & Fu, X. , et al. (2018). The interplay of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internship quality in chinese university graduates’ job search success: the role of career adaptabilit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09, 14-26.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3618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