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今年小升初的“比赛”竟在“河南博物院”展开
郑州市民办初中综合素养阶段性评价试卷
6月30日中午,郑州市民办初中综合素质阶段性评价一结束,小学毕业班的家长群里就炸开了锅。一时间,这份试卷在微信群里被少量转发。
纵观整张试卷,评价任务将学生们“带进了”河南博物院,学生们需要综合运用他们在小学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迷信、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博物馆的各个场馆里进行一次情景化、探究式的学习与角逐。
学科大比拼在“河南博物院”展厅开展
整个评价任务与河南博物院常设展览“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展区相互对应,分成了“前言”“文明曙光——原始社会”“定鼎中原——夏商周时期”“有容乃大——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世荣华——隋唐宋元明清时代”“展望未来”等六大版块。学生在完成评价的过程中好似参观了一次河南博物院,伴着“贾湖骨笛”悠扬的笛声从遥远古代遨游到千年以后的将来,鸟瞰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感受中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博物院的几大“镇院之宝”:贾湖骨笛、杜岭方鼎、云纹铜禁等纷繁登场,成为评价题目的中心。
“据博物馆学的专家介绍,博物院在选择展品的时候并非只是‘以貌取人’,而更注重展品的故事性,更喜欢‘以神取人’,从这个角度思虑,你认为今天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的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的‘贾湖骨笛’更可能是哪一个?”
花无缺?仍旧小鱼儿?
数学在碳-14半衰期中融会、升华
英语学科评价材料是河南博物院网站的英语页面,让学生回答根据页面内容设计的选择题,并用英语写一张邀请函,约请美国小伙伴参加“博物院之夜”活动,并适当美化邀请函。
河南博物院17万件的馆藏文物,尤以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为最,但其精美的汉代陶楼依然是不可小觑的部分。以院网站“每周一品”栏目品读的“彩绘陶院落”为蓝本而精心设计的英语阐明文章,在整张卷子中占了不少的分值,考量着小学毕业生们对于英语阅读、词汇量的积累、物体空间方位、数学计算、建筑物的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分析判断能力。
数学学科评价利用“贾湖骨笛”音阶和青铜器熔点、金属的配比瓜葛,设计若干道单选题。
“展望未来”板块让学生当1000年后的讲解员,选取一件现在(21世纪)人们罕用的物品进行讲解,并为博物院机器人设计指令等。
河南博物院是展示履历文化的殿堂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
小升初的最后“角逐”在“河南博物院的展厅”中展开,犹如武林高手的最后对决,无论如何的移步腾挪,都离不开千年文物的见证与关注,考试空气中都能听到贾湖骨笛清脆嘹亮的笛声,清晰的嗅到青铜器的“味道”,伸手能触摸到陶楼上千年的泥土,感受到浓浓的国学气息与文化自信。
河南拥有半部中国史,是值得好好学习与认真体会的。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次评价资料中,并没有引用枯燥的史料,而是将博物院的文物串联成了探究的任务,让学生应用不同学科的现有知识去发现、鉴赏、感悟。参加评价的过程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学生,一定是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河南地处中原,气候适宜人类繁衍,一直都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河南的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存着众多的文化遗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河南博物院这次成为小升初综合评价的重要平台,既是对河南博物院的肯定,也是对博物院工作的激励。评介是教学的风向标。这样的评价,会鼓励学生在学好功课的同时,不拘泥于校园的课堂,放眼去看看身边美好的世界。不仅仅是走进博物馆,更多的是走进生活,走进不同的学习场所,走进大自然中,让所学的知识“活”起来“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