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走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中去,你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谜底。”可是在现实中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难堪——别说是走进孩子的内心,就是走近孩子的身边,他都会表现出十二分的不耐烦。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和同学、朋友甚至网友都能侃侃而谈,唯独对自己惜字如金。一旦问得稍微多一些,孩子极有大概会把父母顶撞得哑口无言。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慨: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无法知道。明明孩子近在眼前,却仿佛远在天边。
是家长迫切地想要把自己的担心和忧虑告诉孩子,也希望孩子能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告诉自己。可是,家长越是耳提面命、谆谆教导,娃儿表现得越叛逆,甚至在内心对父母竖起了一堵高高的“墙”,表示他根本不想让你走进他的世界。
有位女老师问班上的一名学生:“你和你怙恃的关系融洽吗?”
那位同学很无奈地说:“老师啊,我现在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了,每天回到家以后,我都会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吃饭,我和父母都不怎么说话。”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和父母说话?在女老师的继续追问下,这位同学道出了实情:“和他们措辞,总像是在接受命令。他们不想了解我的心思,我也就不想和他们说了。”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父母会感到很诧异,因为他们多半都认为自己做得很到位:我天天在跟孩子说,你要好好进修啊,将来一定要考大学啊,一定要有出息啊,可千万万别走某某的老路啊……难道这不是沟通吗?
还有家长觉得:我整天跟孩子在一起,我陪着他写功课,我为他整理书包,难道这不是交流吗?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习惯将自己的“教训”“命令”“责骂”都归于沟通。事实上,这根本就算不上沟通,沟通是双向、互动的,但父母习惯用单向、带有指令式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虽然,家长往往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和孩子进行“沟通”,苦口婆心换来的却不是好的结果。
这已成为一个无法调整的对立问题:孩子总认为爸爸妈妈不了解自己,而家长却总是抱怨孩子不对自己说心里话。纵然家长无为孩子热忱服务的心,孩子也会感到困惑和无力,甚至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沟通出现了断裂,教育自然难以施行。那么娃儿为什么不愿意告诉父母自己在想什么呢?
第一,父母不能放手让娃儿自己成长。很多家长喜欢事无巨细地替孩子考虑问题,当孩子要做某事时会表现出不信任,这让孩子十分苦恼,他会用强烈的反抗来表达自己的怨恨,而父母却很少在乎孩子的这些情绪,反而会用强势来压制他。如此一来,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不会再对父母敞开心扉。
第二,教育不针对性。很多父母都喜欢用大众化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喜欢盲目跟风,从来没有深入认识自己的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探讨自己哪些教育让他感觉不舒服。事实上,只有最适宜的才是最好的,那些不相匹配的教诲方式,只会让孩子不堪重负,感到负累和压抑。
第三,父母爱好想当然,自以为是。很多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总是想当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可实际上却仍旧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期望孩子听话。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不愿意再和父母沟通。
第四,沟通办法有问题。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训斥,都是孩子极为反感的,可是大多数父母除了这两种方式就没有其他的沟通方式。
所以,要想让孩子告诉你他的心中所想,首先必须以信任的态度来对待他,与孩子平等相处,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孩子进行一种朋友式的交谈,这样更容易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当孩子跟你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用信任、亲切的眼光注视他,让他感到你在认真听,千万不要显出漫不经心的样子,那样的话,孩子的内心也会很沮丧,他当然就不再愿意和父母敞开心扉了。
相反,如果孩子觉得父母很重视他,就会变得主动起来,愿意和父母诉说关于自己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可能就会浇灭孩子的倾诉欲望,不当的举动、语言和表情极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在你的印象当中,孩子愿意和你说话吗?如果你觉得你们的沟通还算顺畅,可以跳过这个练习,如果你觉得你们之间的沟通还不够,那么接着往下看吧,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1.孩子遇到了令他高兴的事情,兴冲冲地跑过来要与我们一同分享,我们的反应是:
2.孩子走过来要和我们说些事情,恰巧这个时候我们在忙自己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表现:
通过以上的小调查,我们也可以对自己和孩子的交流做一个反思,如果你在与孩子交谈时,总是一种以自我判断为中心的方式,那么,孩子也会很难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不太愿意跟你交流也就很正常了。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3513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