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正文 集体反思:小升初校外补习,如此疯狂毕竟谁之错?机构or家长or政策? 连日来,教育话题持续升温。《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报道,直指学生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家长焦虑感十足。于此同时,一篇关于小升初疯狂校外培训的文章被众多媒体转载,瞬间点燃了疯狂“小升初”背后一直被盖住的熊熊火焰。 小升初疯狂的校外补习,到底谁之错?是机构的罪过?家长太焦虑?还是政策出错了? 真相是这模样的 ↓ 一问 补习机构,有没有错? 15日,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学而思,发出了“致家长”的回应,提出了解决报名难的问题,还表示产品研发将从“培优”扩大到“个性化”,满足更广泛学生的需求。从其平静的回应中,看不出有半点的疯狂。 有家长归纳,在这篇被众多媒体转载的控诉课外培训的文章当中,学而思被指控了四宗罪:绑架之罪、抢位之罪、奥数之罪、逼迫之罪。 “学而思,是当前校外辅导机构的’大佬’,如果说这些“罪名”都成立,那么其他散落在各地的大小教育机构也将同罪。”经历了孩子小升初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上小升初之前,参加了多个培训机构的补习,那是因为不同机构都与不同的学校有勾搭,因为有这层关系不少家长只能被机构“牵着鼻子走”。跟学而思不同的是,其他教育机构并不需要抢位,而是虚位以待,他们都有大量可靠的“小道消息”,让家长不得不信。 不过,也有家长发出了 “学而思,何罪之有?”的质问,该家长认为校外辅导机构提供的是一种选择,“大门敞开,退费随意。你可以来,也可以走。脚在你身上,你不愿走,他何罪之有?”至于抢位,那是因为得到认可。而之所以教奥数,那是小升初大环境的要求,机构只不过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的能力,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要的东西。 二问 焦虑的家长,该不该反省? 采访了解到,家长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机构补习,像是一种“传染病”在圈里互相传染。家长叶女士的儿子今年才上小学一年级,但叶女士已经帮他在学而思报了数学班和英语班,“到了三年级很难报上名,现在一年级就报可以先占好坑。”看到身边很多朋友的小孩都在课外补习,她更是早早就陷入了焦虑。 “家长的焦虑情绪不应该简单归因于教育培训市场。”近日有教育机构负责人如是表示。他认为,早期的教辅机构,更多的是基于提高的需要,而非拔尖的需要,也就是针对’学困生’。类似于一个健康保健的概念,哪个地方不舒服,就按摩一下。但是渐渐的,一些牛娃想扩大自身优势,又或者是希望在同水平的学生中再度脱颖而出,也去开小灶,而且这样的尖子生越来越多,在某种程度上,便加重了家长们的焦虑情绪。“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自己的焦虑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然而,有家长却跳出来反驳:又不是教育机构在那里煽风点火,我们家长根本不会这么焦虑。采访了解到,不少孩子处于小升初前的家长都无比焦虑,他们加入好几个小升初家长群,里面都是紧张兮兮的“接头暗号。 “MD是密电,是重点中学打给家长的私密电话;KB是指坑班,即提前占好重点中学的学位;DZ则是点招,提前被名校招录……”家长刘女士痛斥,就是各个机构给家长们造出来的暗号,让我们陷入了焦虑和恐惧,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机构,参加这些神秘的暗考。 三问 孩子不补习,真的无路可走? 有数据显示,每年广州大约有5万“小六生”参加小升初民校招生,约占小学毕业生人数的一半。采访了解到,有准备参加民校招生的小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或多或少就加入了课外补习的阵营,但是,并非所有参加补习的学生都能打胜仗,不少还得打道回府参加电脑派位或对口直升。当然,也有将近一半的毕业生“裸奔”升初中。 家长姜女士的女儿今年五年级,但她并没有为女儿报课外补习班,打算让女儿直升公办初中。看到这么多家长跟孩子奔波在补习的路上,她不禁发问: “不到课外机构补习,难道小升初就真的无路可走吗?到了初中就跟不上吗?” 从记者采访了历年中考和高考高分生的个案中,没有参加课外补习班的学霸大有人在。中考,广东实验中学出了一对高分双胞胎,姐姐叫门悦,弟弟叫门睿,俩人有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不喜欢上补习班。“我们都是跟着学校进度走,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再自己补,课堂效率最重要。” 而在高考,广州市二中有7名高分生被清华大学约谈,这些“牛娃”也是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没有参加课外补习,打破了家长们心中补习才能获得好成绩的“魔咒”。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小升初拼尽全力考进民办初中的学生,上初中后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学习状态,考上高中后出现了学习后劲不足的情况。相反,有些学生进入普通公办初中做了“鸡头”,压力没那末大,学习状态越来越好,成绩也就上来了。 四问 小升初政策,真的有错吗? “学而思背后的疯魔,关键是小升初的起跑线设歪了。”15日,有广州媒体报道剑指小升初政策,认为广州三年前取消小升初民校考试是疯狂小升初的导火线。 采访了解到,近几年广州教育部门为了规范小升初招生,叫停了公办外国语学校和民办初中的笔试招生,改笔试为面谈。然而,由于担心生源质量下降,民办初中并不甘心靠面谈来招生,表面上按照要求进行了面谈招生,其实暗地里还是看学生的笔试成绩。由于学校不方便组织考试,“重任”就落在了合作的教育机构,以各种形式为学校组织各种测试。正是由于有这层关系,机构才有一些准确的“小道消息”输送给家长。 “在优质学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其实考试最为公平。”有家长如是表示。然而,小升初禁止笔试,难道真的错了吗?有教育部门表示,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考试是教育部的划定,当然民办初中招生也不可例外。 某民办学校校长认为,小升初民校招生禁止笔试招生并没有,但错在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民办学校的束缚太多,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受到了侵犯,而民校是离不开优质生源的,之所以跟机构合作,看中的是其选拨的功能。“如果我们不跟机构合作,好生源都去了其他学校,这样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 五问 曝光之后,如何变疯狂为安宁? “在疯狂小升初校外补习被曝光之后,大家是否应该集体反思,如何变疯狂为安宁?”有家长如是提出。 广东省校长联合会会长吴颖民认为,之所以小升初校外补习这样疯狂,根源在于利益链。由于优质生源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失去了笔试考试他们将失去保障,为此他们必须借助机构来帮忙考试招生,而机构则利用民办学校加码搞培训,而在过程中家长由于想求得好学校,不得不忍辱负重求助于教育机构,三者之间形成了封闭的利益链。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下,取消民校考试的决定并不合适。在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保障民办学校健康的生存发展空间,以及尊重孩子和家长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采用权之间,政府必须先给出权威的说法,寻求三方共识,才有可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吴颖民指出,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一视同仁”,把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当成“亲生儿子”对待。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规定“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局限、标准和方式”,这表明应该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政府应该给予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方式的权利。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