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幼小衔接丨东平5所学校发展拒绝“小学化”倾向宣传

科学幼小衔接丨东平5所学校开展拒绝“小学化”倾向宣传





东平信息港









拒绝小学化倾向,还幼儿高兴童年

大羊镇中心幼儿园防“小学化”偏向宣传

  小学化倾向一直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话题,这种对幼儿“超前教育”带来的隐患也日益明显。而幼儿阶段实际上是孩子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

  按照儿童的正常发展来说,幼儿园就是让幼儿享受快乐的童年,在玩中开发才华、提高动手能力,为步入社会打基础的,却还是避免不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学前教育“小学化”偏向的表现

  1.提前教授小学的教学内容,对孩子举行写字、音、运算、英语等课程的教授。

  2.组织各种课外培训班,如双语班、专长班等,侵占孩子游戏和自由玩耍时间。

  3.进行超前的文化知识教授和超越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加强训练活动,如奥数班、珠脑心算班等。

  4.给孩子布置大量写、读、算、背等书面功课。

  5.选择不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选择不适合娃儿年龄的班级就读。使用不科学不合理的作息时间等等。

  “小学化”偏向的危害

  1.违背孩子天性。不尊重孩子身心特征,把孩子当作小学生,过早开发智力,损伤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之初就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影响孩子可持续发展。

  2.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孩子长时间埋头书写,容易造成脊柱弯曲和近视等病症,胁迫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精神易高度紧张,大脑易疲劳,容易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

  3.扭曲孩子心理发展。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早期阶段,过早地进行小学化教育,使孩子落空本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孩子活泼、开朗、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4.抹杀幼儿想象创造力。过早进行枯燥知识的灌输、单一知识的积累,孩子的猜想和创造力空间被大大缩减,对孩子良好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养成极为不利。

  5.剥夺幼儿幸福生活。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不但剥夺了娃儿当下的幸福感受,还会影响孩子今后对幸福人生的感受。

科学幼小衔接丨东平5所学校开展拒绝“小学化”倾向宣传

科学幼小衔接丨东平5所学校开展拒绝“小学化”倾向宣传

  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倾象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家长要不断丰富科学育儿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诲理念,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配合幼儿园做好纠正“小学化”教学相关要求。

  2.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像个孩子”,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天性,服从幼儿教育、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孩子广泛兴趣、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作为培养孩子的主要目标。

  3.拥有良好教育心态。家长对待孩子的成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求成,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要有攀比心理,家长要采用鼓励和赏识教育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富有个性地成长。

  4.实施“寓教于乐”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提供给孩子量多类足的玩具,让孩子在与玩具的互动游戏中获得锻炼、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提高能力,保证孩子每天在家有不少于1 个小时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保证每天有半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

  5.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家长要摒弃用分数衡量孩子的思想,淡化分数观念,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化倾向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时间,做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计算题,失去了幼儿应有的快乐。

  我们应该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尊重幼儿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特点组织活动。要坚决抵制小学化倾向,把幼儿的快乐童年还给他们。(王明慧)


在“去小学化”的背景下谈幼小衔接

贯中实验幼儿园科学幼小衔接教育宣传

  “幼儿园去小学化”这一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曾在两会期间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院长李静就因此话题进行过讨论与发言,她认为幼儿园去小学化是制约学前教育质量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什么“去小学化”提了好多年,但现在依然存在,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大家对“去小学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去小学化”最重要的不是内容的小学化,而是方法的小学化。那接下来我们针对其“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等问题进行探讨与分享。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本质区别

  相信我们对于幼儿园教育以及小学教育这两个名词概念都非常清楚。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其本质区别,前者主要让孩子去体验、去感知,调动他们的抽象思维,以游戏活动为主,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能力,幼儿接触到的经验是直接经验;而后者更多地注重讲述、理解,接触到更多的是课本上的间接经验。所以说,当让6岁不到的孩子去提前接触此类知识时,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二、在“去小学化”的背景下谈幼小衔接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就是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具备一个可持续发展观,我们要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导向是什么。健康领域是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能和健康习惯,而不是单项运动技能;语言领域是通过口语表达与阅读理解提高沟通与叙事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拼音、识字和写字;科学领域是在数学与科学启蒙中提高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而不是特定的知识点;社会领域是认识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增进同伴合作与归属;艺术领域是以音乐美术等艺术启蒙活动培养审美兴趣,而不是同伴间竞争艺术和特定学习某项技能技巧。

  三、入学准备应科学、合理、有效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策略是基于幼儿的直接经验,以生活与游戏为基本途径,体现渗透性、生成性、整合性。将教学目标渗透在游戏与生活中,注重思考学习的生成性,思考角色游戏、涂鸦游戏、积木游戏、运动性游戏中生成的学习对小学的学习意味着什么,我们的作用就是引导幼儿从做到思,即从行动到思考,引导幼儿表达、讨论、反思、梳理从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在生活的真实情境和游戏活动的实践中,儿童获得经验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具有一种自然的整合特征,也可能是学科领域内各知识点的整合、学科领域之间的整合。这些思考有助于我们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时要以整合的思路进行引导。幼儿在以生活与游戏为基本途径的学习中,获得了大量的直接经验,其中蕴含着许多后继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生活与游戏中的学习,是一种探究发现式的学习,更容易形成后继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品质:好奇、探究的兴趣性、主动性,让幼儿逐步学会专注与坚持,当这些能力都具备时便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正是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人生是场马拉松。对于孩子们来说,与其着急地为其报各种班,学各种实质性知识;倒不如抓住学前这个关键期,培养孩子各种能力和习惯,为孩子打好真正的基础,这才是明智之举。(李明娟 高前


【佛山实验幼儿园幼小衔接】

拒绝“小学化”倾向,让童年充满欢笑

  佛山实验幼儿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和保护儿童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防止和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揠苗助长,孩子学不会:提前将小学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但这些知识往往高于孩子的实际水平。孩子不理解,只能死记硬背。

  难度太大,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这些“难度过高”的知识,让孩子产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挫败”,这一方面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则会让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厌恶的情绪,这对孩子之后的学习兴趣造成的影响是“毁灭级”的。

  游戏变少,孩子变得不快乐:“繁重的学业”,挤掉的是孩子的本该快乐游戏的时间;强烈的挫败感,替代的是孩子本该笑声不断的童年。

  破坏规律,影响孩子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是一个连续、有规划、注重全面发展的过程,如果接受“小学化”教育,会破坏这种连续性。最终影响的是孩子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

  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什么?

  良好的习惯: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爱运动、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

  自理能力:自理能力越强的人越能适应新环境,越敢于探索,也越自信。在幼儿园里,老师会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床铺、自己进餐、穿衣、如厕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学习能力: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幼儿教师会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索的能力,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社交能力:幼儿园里,在跟同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也会学会帮助别人和感恩别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孩子在幼儿园所学的东西,会伴随孩子一生。而幼儿园小学化,就相当于让孩子跳过基础教育阶段,直达小学教育,这样,孩子接受的教育就好比空中楼阁,没有支撑,终会颠覆。(宫成张明月 徐文滢)


去小学化,让童年回归本真

旧县乡中心幼儿园温馨提示小学化危害

  幼儿园教育是早期教育,是儿童开始接触社会、开阔眼界、良好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教育阶段,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而今,受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忽略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小学生的行为规则要求幼儿园儿童,不断灌输小学的各种知识,大量的拼音、识字、计算挤占了幼儿游戏时间,耽误了开发幼儿智力的最佳时机。如果任由这种教育方式的蔓延,必然会对幼儿的正常教育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不利。

  什么是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做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它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强行转变幼儿的思维方式、思维逻辑和行为准则,不利于幼儿进入小学后学习兴趣的培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是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心理的正常发展。

  一、违背了幼儿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早已证明,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神经系统功能、认识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过早地把小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拼音、写字、算数、珠心算等内容的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必然使儿童失去接受世界的兴趣,丧失主动性与创造性,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限制思维的正常发展水平,形成做事机械、教条的习惯,严重的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抵抗心理。

  二、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超前往往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对进一步学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会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幼儿进入小学后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导致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态度等。

  三、降低幼儿学习兴趣,影响小学教育效果。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内容不同、要求不一、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不仅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还会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过于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教育小学化则过多地重视了听说读写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这些被忽视的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思维教育、爱心教育、探索周围世界教育、社会交往教育、自主自理教育、自主活动教育等。

  要消除“小学化”倾向,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家长的支持与理解。为了您的孩子,请您和我们一起来做:

  1.转变思想观念,从根本上理解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不忽视幼儿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

  2.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不提前进行书写和运算、不学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不做家庭作业。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鼓励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抛弃“家长的需要就是孩子的需要、知识学得越多越好、技能也是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尊重孩子自身的独特特点;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想去做大人们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也要投入进去,与孩子一起构思探索,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幼儿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徐艳华 刘霞)


拒绝“小学化”倾向

让童年灿烂如花

  幼儿园“小学化”教学,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孩子在幼儿园所学的东西,会伴随孩子一生。而幼儿园小学化,就相当于让孩子跳过基础教育阶段,直达小学教育,这样,孩子接受的教育就好比空中楼阁,没有支撑,终会颠覆。(韩梅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3322192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