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多元拓展篇】东胜区第四小学分校罕台滋润小学:打造儿童阅读课程,助推“双减”落地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阅读,曾说“我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少年都有一本心爱的书,使他反复阅读、反复思考这本书。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他必须把读过的东西记住并且用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是为了使他为自身的命运而感到激动。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理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为了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东胜区第四小学分校罕台润泽小学以打造儿童阅读课程、构建阅读课程系统为抓手,促进“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阅读课程体系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建构。
一、课程目标
阅读的功效不仅仅是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帮助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享受读书,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展现不一样的书香校园,该校通过探索儿童阅读课程的路径,逐步实现一年级学生爱上汉字,90%以上的先生在一二年级达成小学阶段的识字目标;小学阶段的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超过500万字;学生阅读素养达到课标的相应要求,30%的学生超过课标要求的美好愿景。教师方面,人人成为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掌握基本的阅读教学方法,打造一支有理念、有思路、有能力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程内容
阅读是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重要抓手。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例如:海量阅读就是读的越多越好,但如果阅读的材料不进行精心筛选,往往会泥沙俱下,难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更别谈倒退学生的思维能力了。因此为探索儿童阅读课程的有效途径,本学期该校主要通过整本书共读以及国学经典两个体系,推动儿童阅读课程的实施,能够真正实现“读好书、写好字、做真人”的办学理念。
学校各年级依据教材快乐读书吧与课标要求拟定推荐书目和晨诵内容并制定详细的课程进度企图及安排。每一位语文老师根据各班学情,稳步推进本班的阅读课程。
三、课程实施
(一)保证阅览时间、空间
1.时间保证
“一日之计在于晨”,用琅琅书声唤醒自己的耳朵,唤醒自己的大脑,唤醒自己的心灵,唤醒一天最好的状态,在尽情朗读中品味、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学校充分利用先生到校的边角时间进行晨诵和午读,保证学生在校的晨诵时间不少于20分钟,午读不少于30分钟,学生逐渐形成了入班即读的好习惯,校园的喧嚣即刻便被朗朗读书声替代。
2.场地保证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学校周一到周五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图书馆,馆藏0余册,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实行“海量阅读”,同时在各年级廊道开设阅读角,每周进行一次图书更换,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幸福感。
(二)探究阅览策略有效性教研活动
学生的课外阅读普遍处于教师“放手式”状态,学生对于读什么书、怎么读,读的效果如何,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价。如果任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而不做指导,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即使满足了阅读量,也很难有质的提高。这就请求教师必须精心上好每一节阅读指导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本学期,该校开展了“绘本、整书共读课研讨——探究阅读策略有效性”的教研活动,旨在探索绘本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推动语文教学快速发展。
一二年级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主要目标。老师陪孩子共读绘本故事,有语言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汇,更有心灵的相同。老师轻松的语言和绘本幽默风趣的画面不断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学生轻松带入阅读的快乐之旅。
中、高年级阅读在以落实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表达情感的基础上,能够领悟表达方法,习得阅读的策略为目标。学生能够根据以往的阅读经验开展自主阅读,更加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以三年级开展常态化阅读教研活动为例,崔雪瑞老师、王佳老师和苏慧老师分别开展《稻草人》阅读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阅读汇报展示课。为讲堂上能够有效落实阅读教学目标,授课前,老师们精心备课,对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儿童阅读的现实意义进行积极探索、讨论,对教学目标的的确定、教材内容的选择、环节的设计以及评价方式反复探讨,最终三堂阅读课精彩的呈现,体现出了阅读课之间紧密的衔接性、过渡性,也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主题的思考更为深刻。
阅读
(三)亲子阅览,共同成长
亲子共读更是一场美丽的守候,为了让阅读普惠每一个家庭,激发家长的阅读兴趣,主动投入到亲子共读的实践中,高宏老师通过线上亲子共读培训为低段年级的家长分享了如何开展有效的亲子共读策略,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反馈。同时各班级充分发挥家委会职能,形成教育的协力,增进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交流。通过共读,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通过共读,家庭之间增添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共读,带给了孩子欢喜、智慧、希望与勇气。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学习、阅读与成长的融合,进一步实现了家校共育的目标。
四、课程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热爱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整体性、综合性评价,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式主要分两种:1.过程性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进度计划,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例如读书记录卡记录阅读体验、读书小报评比、设计读书卡、思维导图等方式丰富阅读档案。教师及时收集、留存学生的过程性资料。2.成果展示:借助读书节、推普周等活动开展经典诵读展示、征文比赛、课本剧演绎、整书共读优秀学生作品展评、亲子共读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价值取向,阅读方法和习惯,同时关注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国学经典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
1.每日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跟踪记录。
2.每月评价:教科室随机进班抽取学生展示古诗背诵。
3.弹性评价:结合学校活动,在学期初,学期末开展经典诵读展示、考核。通过多元化评价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上进勤读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让孩子们坚持阅读,爱上阅读,在充实的精神世界获得全新的“精神食粮”,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3222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