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 |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温习专题:文化文学作品常识(含答案)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温习专题:文化文学作品常识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昭通月考)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华夏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被称为“民族魂”。
b.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再现与放大的一种写作手法。
c.《三峡》作者郦道元。这篇散文以生动的说话,描绘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d.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体裁,多记事陈情。
2.(2022八上·义乌月考)下列文学知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本文是吴均给朋侪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为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分手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c.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和“自快乐以来”中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
d.古诗中常用“征蓬”比喻远行的人,用“采薇”比方隐居不仕。
3.(2022八上·新泰月考)下列有关文明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要素包罗: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
b.新闻特写往往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断,消息则主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头脑兼受儒、道、佛三家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
d.《红星照耀中国》中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倒退和建立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4.(2022八上·义乌月考)下面是某同学做的阅览积累卡片,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家作品】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然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完成了这部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及中国革命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
B.【主要内容】全书共12篇,涵盖了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红军的军事策略和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内容。
C.【摘抄批注】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文中的他指的是彭德怀。在作者眼中,他是一个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人。
D.【作品意义】它不仅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5.(2022八上·义乌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被称为南朝的“骈文双璧”。
B.《三峡》选自南朝梁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此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共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是颈联,第四联是尾联。
D.新闻特写——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的新闻文体。
6.(2022八上·吴兴期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通常由标题、电头、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B.《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它的作者是茨威格,他是俄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传记作品《伟大的悲剧》。
C.《三峡》选自《水经注》,是南朝梁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一篇地理游记散文。
D.《藤野先生》中,鲁迅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不是看电影事件,而是希望通过文学拯救国民麻木的灵魂。
7.(2022八上·乐陵月考)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部分,背景和结语则有时暗含在主体里面,有时可以省略。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D.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极大地肯定了北魏历史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8.(2022八上·襄州月考)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又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一篇新闻必须有主标,引标和副标可有可无。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C.《记承天诗夜游》作者是苏轼,他是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面对别人进行讲述时,要注意讲述的对象和场合,还要注意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运用一些叙事技巧。
9.(2022八上·资中期中)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国行公祭,为由世界和平》是新闻体裁中的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也是议论文。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文章先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丑陋,再写他非同寻常的眼睛,这篇传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D.鲁迅,被誉为“民族魂”,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文章《藤野先生》选自《呐喊》。
10.(2022八上·长顺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飞天”凌空》一文是一则消息,它详细介绍了跳水姑娘郭晶晶夺魁的经过。
B.《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他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
C.《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D.《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11.(2022八上·昭阳月考)下列对名著欣赏和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藤野先生》选自其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
D.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表家乡,“庙堂”代表朝廷,“汗青”代表史册等。
12.(2022八上·哈尔滨月考)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选自《野草》
B.《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C.鲁智深——大闹桃花村
D.孙悟空——三岛求方
13.(2022八上·德州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导语是消息的核心,也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重要特征。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即为五律。
C.《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月夜小景,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语言朴素而含义深远。
D.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如何”“何故”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14.(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B.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比消息更详细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经验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文体。
C.《水经注》是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此书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的地理名著。
D.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为《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选文。
15.(2022八上·抚顺月考)名著阅读,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16.(2022八上·抚顺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野望》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C.《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唐代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
D.崔颢写就的七言律诗《黄鹤楼》,李白曾为之搁笔,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17.(2022八上·宝应月考)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随着美国中期选举越来越近,来自共和党的现任总统特朗普与来自民主党的前总统奥巴马不断前往各州为党友拉票。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没有问题。
C.运动会 100 米决赛中,我班张华同学在最后一秒反超对手,我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虽然省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但是扬州人的运动激情仍在燃烧。
解说:这句话中“帷幕”“激情”“燃烧”的词性相同。
18.(2022八上·宝应月考)下列有关课文内容与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写了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也出自《朝花夕拾》。
B.新闻作品包括消息、特写、通讯。消息有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的特点。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比如《“飞天”凌空》就属于新闻特写。
C.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如果有相关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D.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七律”。《渡荆门送别》是律诗,李白年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本诗写于他乘舟东下,出楚入蜀的途中。
19.(2022八上·云岩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时效性强,且真实客观。
C.新闻体裁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飞天”凌空》属于新闻特写。
D.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体、结语必不可少。
20.(2022八上·平桂期中)现代文阅读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实施
中国航天员邀请青少年朋友们同步天地做实验
①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②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金调头的板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五动交流,留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③“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前期开展的投课内容征集活动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官网踊跃建言献策,不少好的创意设计脱颖而出,将在此次授课及后续活动中陆续进行展示。
④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摘自新华社2022.10.11)
下列选项中对文本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消息,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如选文就有很强的时效性。
B.消息一般包括标题、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略含在主体中)。
C.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选文就是“倒金字塔结构”。
D.本文的第①段就是这则新闻的导语,第②到④段是正文,其中第③段是背景,第④段是结语。
21.(2022八上·月考)文学常识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新闻要素的角度,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共同点是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事实。不同的是,消息中事件的来龙去脉较完整,特写则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或片段。
C.《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展现出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D.古人的书信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好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22.(2022八上·月考)文化传承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3.(2022八上·枣庄月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都是毛泽东写的新闻,报道的都是渡江战役的情况,真实,及时准确。
B.《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此文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C.《三峡》中用“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来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
D.《记承天寺夜游》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表达与民同乐的人生态度。
24.(2022八上·山东月考)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共八句计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新闻又称消息。消息结构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C.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三峡》选自他撰写的《水经注》。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婉约派词人。
25.(2022八上·山东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B.《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他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列夫·托尔斯泰》是英国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的“肖像画”。
D.《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26.(2022八上·兰考月考)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者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十米跳台跳水冠军郭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27.(2022八上·南阳月考)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水经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B.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牧并称为“大李杜”。
28.(2022八上·铜仁月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具有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的特点。消息的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四联,一般中间两联对仗。曹植的《梁甫行》即为一首律诗。
C.《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写于 1926 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D.《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两文题目中尾字“书”即书信,在信中,两文作者都与友人分享了对美景的欣赏和感受。
29.(2022八上·昌乐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新闻要素的角度,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也写出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寄情山水。
C.《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展现出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一般说来,律诗三、四两联的上下句应该是对仗句。
30.下列整理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词多义: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中不得驱驰
B.通假字:改容式车/军士吏被甲
C.文学常识:《史记》——司马迁——编年体通史
D.文化常识: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新闻;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诗;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C:错误。”元丰”指宋神宗年号,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不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
故答案为: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3.【答案】D
【知识点】新闻;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D《红星照耀中国》中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积累。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4.【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C 文中的他指的不是彭德怀,而是周恩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能力。阅读文章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记住重点人物及人物的特征等,答题时不能张冠李戴。
5.【答案】B
【知识点】诗;新闻;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答案】D
【知识点】列夫·托尔斯泰;三峡/郦道元;藤野先生;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A.有误,消息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B.有误,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不是俄国小说家。C.有误,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知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7.【答案】D
【知识点】诗;记承天寺夜游;新闻;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A.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8.【答案】C
【知识点】诗;新闻;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C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9.【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D:《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0.【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A:《“飞天”凌空》一文是“消息”和“介绍了跳水姑娘郭晶晶”的说法错误。《“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介绍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经过。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1.【答案】C
【知识点】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理解新闻有关知识的能力。
C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C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理解新闻有关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2.【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3.【答案】B
【知识点】诗;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ACD.正确;
B.有误,《赠从弟(其二)》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不是近体诗,而且第三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按律诗的格律规则,并不构成对仗,所以这首诗不是五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4.【答案】C
【知识点】新闻;作家作品;《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5.【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有误,应该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6.【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7.【答案】D
【知识点】动词;名词;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帷幕”是名词“激情”是名词“燃烧”是动词。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8.【答案】D
【知识点】诗;新闻
【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有误,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渡荆门送别》是一首近体诗,本诗写作作者出蜀入楚的途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9.【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新闻报道类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A.B.C表述正确;D.有误。D项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必不可少”应为“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平时广泛读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记忆文化、文学常识,并做好积累。注意记忆要准确,不可张冠李戴。
20.【答案】B
【知识点】新闻
【解析】【分析】B:消息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略含在主体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语文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文体知识的一般考点为:新闻、说明文、信、记叙文、议论文等。
21.【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新闻;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消息中事件的来龙去脉较完整,特写则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或片段”表述错误,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应该将“消息”改为“通讯”或“新闻特写”。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识记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型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姓名(字、号)、称谓、国籍、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学生解题时要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22.【答案】B
【知识点】节气
【解析】【分析】 A.写的是清明节,是传统节日。
B.写的是梅雨时节,不是传统节日。
C.写的是重阳节,是传统节日。
D.写的是春节,是传统节日。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3.【答案】D
【知识点】古代散文、兵法农医、天文术数、艺术杂学等;其他常识;新闻;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D.苏轼是北宋的文学家。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首先要认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艺术特色,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对于教材内的课文,要注意认真掌握主要内容、写作方法、艺术特色等,才能解答好此类题目。
24.【答案】D
【知识点】诗;其他常识;名人事迹;新闻;称谓;古代音律
【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有误,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5.【答案】C
【知识点】新闻;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列夫 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26.【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新闻;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有误,背景有时糅合在主体中,不一定独立成段;
B:正确;
C:有误,“中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说法错误;
D:有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评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27.【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李白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8.【答案】B
【知识点】诗;藤野先生;与朱元思书;新闻;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CD.正确。
B.“律诗”有错。《梁甫行》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诗人曹植创作的乐府诗,是古体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9.【答案】D
【知识点】诗;三峡/郦道元;与朱元思书;新闻;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应该是律诗二、三两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0.【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D:正确;
C:有误,《史记》——司马迁——纪传体通史。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3018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