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附集团·同和小学】课堂展风采 教研促倒退——南通市同和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之数学篇

教学似登山,不在一朝一夕,愿君长磨砺,拾级层层递。为进一步激发教师研究课堂的热情、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之中,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升专业素养。短期,南通市同和小学数学组开展了“同研‘立学’ 聚力生长”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本次活动数学组全体老师积极参与,一起见证课堂中学生的学习风貌与教师的匠心引领。
11月10日 顾何好:《认识厘米》


“1厘米有多长”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用实物比一比,在直尺上找一找,用直尺画一画等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和估计中去。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11月17日 沈丽颖:《分数的发端认识》


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所以在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
12月1日 刘峥:《可能性》
通过阿凡提的故事串联整个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摸球游戏,感受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并学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生活中的事件。通过摸牌和放球游戏,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并学会通过数量的多少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利用可能性大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2月13日 凌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
以今年“卡塔尔世界杯”为情境,从解决世界杯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将单循环赛和双循环赛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注重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像单循环或双循环的例子。最后利用投飞镖游戏进行延伸,学生在玩中学,通过分类讨论、有序列举,让列举过程更加严密、顺畅。
小插曲:云端也能继续听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展示活动结束后,全体数学老师齐聚线上,畅谈收获与感悟,各位老师都收获满满!
蒋宗云:
听了顾老师的《认识厘米》,让我受益匪浅。首先,顾老师运用小朋友们熟悉的“熊大熊二”形象进行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的开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堂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换并重,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全程老师都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学会知识。
季佳英:
沈丽颖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由有趣的渔民和猎户互相交换食物故事导入。沈老师重点带学生认识了1/2,再类比着学会了1/3,1/4等分数,通过折一折,涂色等办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分数,感悟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大小。全课一气呵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新念。
凌艺:
刘老师在教学《可能性》这节课时,以《阿凡提要工钱》的故事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了抛硬币、摸球、摸牌和放球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认识“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
姚琳:
凌老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用世界杯实况导入,紧跟时事,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计算世界杯D组比赛的场数、送礼物的个数和握手的次数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列举”是一种非常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集体展示时,凌老师注重呈现学生的解题策略,让学生在对比交流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的射飞镖游玩,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将课堂探究推向高潮。
以教促思维,以研共成长。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每一次优质课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每一节课从生疏到磨合,再到心领神会的转变过程,都是一次次历炼与成长。每位教员的课堂展示,让我们思教学、知不足,携手前进,且歌且行。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教学研讨永远在路上。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2819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