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妈妈不适合陪孩子写作业,爸妈不陪写功课,孩子多得5种能力

3种妈妈不适合陪孩子写作业,爸妈不陪写作业,孩子多得5种能力

每一个爱学习的家长都关心了我们





手下500人,给公司创造年营业额1000万的女高管,自己是学霸出生,却管不好自己7岁的孩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家庭教育的问题,是每个家庭的大事,而在教诲中,孩子的学习又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孩子的学习,特别是陪伴孩子写功课,成了很多家长最头疼的问题。
面对孩子的学习坏习惯,不听话,磨蹭,拖拉,家长会有各类崩溃,接踵而来的就是家长的发火,影响了亲子关系。
因为陪孩子写作业,是一个十分理性的事情,而女性天生感性,不可避免的用情绪来对待不听话的孩子。
朋友小王,985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一直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了10多年坐上了总监的职位。孩子今年小学3年级,但是一提到孩子,小王就头疼,甚至还会落泪,她觉得自己很失败,搞不定自己的孩子。孩子学习成绩差,习惯不好,小王这两年一直在努力,但是就是不见起色,这里到底哪里出错了呢?
其实,有些妈妈,真的不适合陪孩子写作业,看娃儿学习,如果不赶紧改,孩子只能越来越差。

下面三种妈妈,特别不符合陪孩子写作业。


第一种,情绪化的妈妈
家是什么?家的本质是爱。家本身就是不讲原理的地方,家庭谈论的是爱、亲情、保护和安全。
但是教育的本质是“规矩”,礼貌是社会的属性,要有条条框框。
妈妈代表家庭,爸爸代表社会,妈妈给娃儿是爱,爸爸给孩子的是规矩。
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

男女思维偏差不同,父亲相对理性,母亲相对感性。娃儿的学习是教育的事情,是父亲的天职。

如果妈妈太过情绪化,会因为孩子在学习中的一些小事,就泛起较大的明显的情绪波动,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比如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写作业拖拉磨蹭之后,就会大吼大呼,对孩子冷嘲热讽,不断唠叨。

甚至打骂孩子,动用暴力。

而情绪化的妈妈,等火气消了之后,另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后悔内疚。

妈妈的这些情绪,孩子全都能接受到,他们就会更加叛逆,对学习越来越厌恶。

第二种,不懂学习方法的妈妈。

有些妈妈,对孩子的学习简直就是“瞎指挥”。

亲眼见过一个妈妈,孩子听写写错了一个字,妈妈就罚孩子,把这个错字写了100次。

孩子哭着喊着不写,妈妈就在一旁连吼再吓,总算写完了100个字,写字本上都是眼泪。

这样的学习方式,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不懂学习方法的妈妈,会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这些方式不符合心理学,不能让孩子高效学习。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高效的,错误的方式只能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

这样的妈妈,越陪孩子学习,孩子就越不爱学习。

第三种,强势的妈妈。

很多妈妈特别强势,孩子的学习必须按照妈妈的安排来进行。

像本文开头说的小王,自己就是高管,管理500名员工,非常强势。她对待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时候,想先写数学题,妈妈却要孩子先背诵语文课文。孩子的想法是数学简单,很快就写完,妈妈却认为背诵课文耽误时间,如果不先完成,又要背到半夜了。

北京师范大学做过一项心理研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有一定的自主性,学习效率才更高,才更愿意学习。

而强势的妈妈,不允许孩子有自主性,一定要按照妈妈的安排去学习。孩子的自主性得不到一点体现,没有学习的自由可言,这样的孩子又怎么喜欢学习呢?


◎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巴金(中国作家)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

——叶圣陶(中国作家、教育家)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英国学者)


爸妈不陪写作业,孩子多得5种能力:


陪写作业,似乎是爸爸妈妈,尤其是小学生爸妈的一项“每日功课”,好多爸妈一边烦恼每天的家庭作业“像给大人留的一样”,一边又担心:我要是不陪着写,孩子写不完怎么办?要是不帮盯着对错,作业错误百出怎么办?


真心爸妈家有俩娃,我们的方法是:不陪着写作业,除非老师要求,也不帮助检查对错,更不指挥孩子“你该这么做”、“你该那么做”。为什么?


我们觉得,陪着、盯着孩子写作业,可能能保证孩子每天都能按时、高品质地完成作业,但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坏处多多;而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孩子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每天的作业,还有以下五种对他日后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的能力,爸爸妈妈收获的,不仅仅是每天好几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还有一个独立性强、不依赖的娃。


▊  1.安排任务


孩子每天在记事本上记下的家庭作业,实际上是个任务清单,老师通常要求孩子,完成一项,打一个勾,都完成了,找家长签字。


习惯于大人陪着写作业的孩子,安排任务的事,常常是由爸爸妈妈来做的:“你今天有什么什么作业,你先做这个,再做那个……”这样,孩子根本没有机会锻炼自己安排任务的能力,等孩子大些,爸爸妈妈希望不再陪着写作业了,问题就一个一个冒出来了:“咦,你昨天忘了语文作业?”“你今天上学某某东西又忘带了?”


▊  2. 管理时间


对于成人来说,时间管理是一项重要能力,有人会自嘲有“拖延症”,要做的事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动手,甚至一直一直给拖到“忘了”,有人会烦恼“忙死了,一堆事没时间做”。时间管理的能力,不能一下子获得,而孩子小时候,其实就有一个重要的学习时间管理的机会——自己管理做作业的时间。


其实如果爸爸妈妈尽早尝试放手,说不定孩子在经过几次拖拖拉拉写到很晚,或者磨磨蹭蹭写不完之后,很快就学会适时开始、高效完成了。


▊  3.独立思考


上学是孩子上学,不是爸爸妈妈上学,孩子上学除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如果孩子写作业时,爸爸妈妈总是陪在旁边,孩子不免就变得依赖大人,总想着让大人看看自己做对了没有。陪在一边的爸爸妈妈,也常常自觉负担起“监督”、“评判”的责任,不时纠正孩子、指导孩子该这么做、不该那么做。


长期下来,孩子就很难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其中还有一个技术问题:虽然小学生的作业题目,对于大部分爸来说都没有难度,但爸爸妈妈不了解老师课上具体讲解的内容、步骤,指挥孩子做题,很容易让孩子的做法,不符合他这个阶段的教材的具体要求,帮忙说不定就成了帮倒忙。


▊  4.解决问题


孩子的作业中,可能会有他自己感到困难的题目。如果是孩子自己写作业,大人没有在一边看着,他可能会停下来,翻翻书或者找找例题,尝试自己去解决。



如果大人在一边,情况就不同了,大人会说:“怎么停下来了?”“有不会的?我看看!”孩子也就只好配合着爸爸妈妈要“快点做完”的要求,放弃自己去慢慢思考答案,而接受爸爸妈妈的讲解、帮助。


如果爸爸妈妈这么陪着几年,不给孩子自己面对困难的机会,孩子恐怕很难培养出独立面对、独立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


孩子会慢慢长大,学的课程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就算是爸爸妈妈,也没有办法做到所有题目都会,更何况一些爸爸妈妈从孩子低年级时就开始自嘲:“上学时学到的,都还给老师了。”到那时后,爸爸妈妈帮不上忙,孩子自己不会动脑筋解决,大家怎么办?


▊  5.相信自己


孩子自己写作业,除了能学会安排任务、管理时间、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更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完成作业,相信自己能解决难题,相信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会像前面说的那位小姑娘那样,每写一道题,都等着妈妈来帮助判断对错。


相信自己,或者说自信,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自信的孩子,遇到新课程、新任务,会相信自己能够从容应对,而不够自信的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想像中的困难,最先想到的,往往不是“我能行”,而是“我不行”,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得不到预期的帮助时,很容易灰心、放弃。


一些爸爸妈妈会认为,大人陪孩子写作业,才是尽职尽责,主张不陪孩子写作业,是大人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不陪孩子写作业,孩子的收获,会更大、更多,而爸爸妈妈除了每天多出好几个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还会慢慢培养出独立、不依赖的娃,如此两全其美的事,试试看如何?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2720844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