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转行做“成人特殊服务”:为了孩子,我什么都能做…
同为观察,不尽相同。大家好,我是思思,带你用差别视角遍览人生百态~
新成立了一个捡漏好物团
平时会在群内里分享一些
大牌超值好物小样
都是亲测精选的民间正品哦
喜欢囤货的姐妹
(优惠有限!先到先得!)
长按识别二维码群,即享新人秒杀礼
曾看过这么一段话:
“中国大部分家庭的父母,推行的教育方式,就是通过自我牺牲和索取,给孩子制造愧疚感,从而让孩子服从自己。
他们并不屑于理解孩子,只是希望孩子按照他们认为‘对’的一套人生程序走完,把‘谬误’的掰回来,他们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且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国家的大部分父母很多时候为孩子牺牲了很多,但许多时候牺牲的方式不对,结果也会和一开始的目的相背离。
最近刷到一个新闻,说是一位妻子为了生活采用成为一名职业“奶妈”。
这对小夫妻原本在同一家工厂上班,丈夫小孙(假名)每月挣3000元,妻子小梅(化名)每月挣元。
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好在两人生活在三、四线的小城市,所以生活也过得去。但孩子出生后,小梅在家带孩子不能再上班,两人的生活就变得拮据起来。
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小梅外出找了一份工作“奶妈”的工作,每个月能赚8000元。
时间久了之后,小梅从中介口中听到了一个更高收入的职业,月入1—15000上下,叫“成人喂nǎi师”,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负责给成年人提供奶水的。
小梅思索了许久背着丈夫答应下来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还是被丈夫知道了。
丈夫和小梅大吵一架,认为小梅是在自轻自贱,背叛了婚姻。即使小梅说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小孙也无法谅解她。
其实,一个母亲想让孩子有更好生活条件的心我们可以理解,只是任何赚钱方式都应该在符合伦理,符合基本的底线。
此外,如果事情没有败露或是丈夫默认妻子的这种行为,对小孩的未来来说也是一种灾难。
教育家马可连柯曾说: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当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有了牺牲的感觉时,也会认为自己是好父母,进而就会和孩子之间产生不平等(我牺牲,你亏欠我;我付出,我更好,你要听我的)的感觉。
最近,湾湾的一条教育短片《茉莉的最后一天》刷屏全网,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留美硕士的母亲在结婚后,为了家庭放弃继续深造的大好机会,成为一名全职太太,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中。
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她把一切希望寄予在女儿茉莉身上,对茉莉处处严格要求:
茉莉表现优秀时,她没有肯定反而对孩子说:“不我,你能有今天吗?”
当茉莉喜欢的专业与妈妈的想法有冲突时,妈妈对孩子说:“为了你我放弃大好前途,你却不争气。”
她用自己的牺牲感去绑架孩子,试图将孩子控制起来。
而茉莉也在她的捆绑和压迫中逐渐失去了自我,剩下一具破碎的空壳。长期的情绪拉扯让茉莉深陷抑郁,最终爬上天台,纵身而下……
这种牺牲式的付出在目下当今的家庭太常见了。
“为了你我付出了多少,你能不克不及争气点”
“父母挣钱不容易,为了你吃好喝好,你可得好好进修”
“要不是因为你,我和你爸早就仳离了”
生活中家长这些无意的“牺牲感”、“付出感”,看似是为了激励孩子乖乖听话、好好学习。实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无形的精神包袱只会越来越重。
所以,也让一些父母困惑:明明初衷都是因为爱,却为何到了如此地步?
《奇葩说》里有道辩题:该不该放下一切跟着伴侣去大城市。
辩手黄执中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了亲子层面,给我们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位妈妈为了把鱼肉让给孩子,总说自己喜欢吃鱼头。妈妈吃了一辈子鱼头,临终前却对孩子说:我其实并不喜欢吃。
以前,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大多会为妈妈的伟大而感动。但黄执中却提醒我们: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会怎么想呢?应该会非常愧疚吧?
黄执中说:牺牲感是亲密关系中最危险的事,亲子间更是如此。父母为孩子付出太多,一旦有了牺牲感,就会要求回报,而这个回报通常会以对方的内疚结束。
所以,如果你已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请记住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爱不是牺牲与迎合,应该是彼此独立又相互依靠。
不要把过度牺牲当做是爱。
父母,首先是他们自己,然后才是父母;孩子,首先也是他们自己,然后才是孩子。
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需要为对方活着,只要为自己活着就好,因为每个人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本文作者:思思,一个爱幻想但独立清醒的观察者
本文排版:快乐靠自己
审核监制:Vimi007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喜欢文章 ,记得星标/置顶哦!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2713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