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期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问点

【备战期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巨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称颂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国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湖(wú) 击溃(kuì) 督战(dū)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 歼灭(jiān) 要塞(sài) 杜聿(yù)明 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布》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开办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发(bān)   仲裁(zhòng  cái)   遗嘱(zhǔ)   巨额(é)

 

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3.重点字词

凌空(líng)     翘首(qiáo)     轻盈(yíng)       由衷(zhōng)

悄然(qiǎo)     屏息敛声(bǐng)  眼花缭乱(liáo)   震耳欲聋(zhèn)

 

第4课《一着惊海天》

1.文学常识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3.重点字词

着陆 (zhuó))   凛冽(lǐn  liè)    默契(qì) 

殚(dān))精竭(jié)虑   

镌刻 (juān)    桅杆(wéi)    娴熟(xián) 

 

第二单元

第5课《藤野先生》

1.文学常识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体:回忆性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净胜。

本文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  

3.重点字词

畸形(jī)   不逊(xùn)    绯红(fēi)   发髻(jì)   芦荟(lú  huì)  驿站(yì)   教诲(huì)   芋梗汤(yù  gěng)    杳无消息(yǎo)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yì  yáng)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1.文学常识

文题中的“回忆”是“回顾”的意思,“我的母亲”即指作者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本文是朱德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实的回忆录。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线索:1.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2.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特征为线索;3.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每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副线都要围绕主线展开。)

回忆录  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记文体。其主要特点有: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华丽。

2.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务必崇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3.重点字词

佃农(diàn)    仪陇(lǒng)   溺死(nì)   私塾(shú)   和蔼(ǎi) 

妯娌(zhóu lǐ)   庚子(gēng)   哭泣(qì)   豪绅(shēn) 衙门(yá)   蛮横(hèng)   慰勉(wèi miǎn)  聊叙(liáo)   不辍劳作(chuò)

 

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

1.文学常识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安娜·卡列琳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文章以中心人物为题,点明了写作对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被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著称。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擅长用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代表作品有《三作家》《罗曼·罗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成功的秘诀》。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3.重点字词

胡髭(zī)   长髯(rán)   蒙昧(mèi)   粗糙(cāo)  

正襟危坐(jīn)   鬈发(quán)侏儒(zhū rú)   黯然失色(àn)  

滞留(zhì)   藏污纳垢(gòu)   犀利(xī)

粲然(càn)   锃亮(zèng)   广袤无垠(mào)   乡绅(shēn)

 

第8课《美丽的颜色》

1.文学常识

艾芙·居里,法国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主要作品《居里夫人传》。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艰难过程,深情地歌颂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坚守和乐观的态度。

3.重点字词

燥热(zào)   炽热(chì)   炼制(liàn)   窒息(zhì)  骤雨(zhòu)  

吹嘘(xū)咽喉(yān)   熔化(róng)   残渣(zhā)   沥青(lì)  

荧光(yíng)   轮廓(kuò)

 

第三单元

篇目

文体

作者

内容精要

写作关键词

三峡

散文

郦道元

描写三峡雄奇险拔、清秀幽美的景色。

语言凝练,动静结合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书信

陶弘景

描写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游览者的自豪感。

结构缜密,语言凝练

记承天寺夜游

小品文

苏轼

借助空明宁静的境界,传达复杂的心境。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与朱元思书

书信

吴均

描绘富春江美景,抒发厌倦世俗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情感。

动静忽见,骈散结合

 

野望

 

 

 

律诗

王绩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融情于景,动静结合

黄鹤楼

崔颢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使至塞上

王维

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比喻生动,遣词精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登临黄鹤楼,抒发含蓄而悠长的思乡之情。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意象典型,结构巧妙

 

第9课《三峡》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

字音

阙处( quē ) 襄陵(xiāng)  绝巘(yǎn)  属引(zhǔ) 沿溯(sù)

飞漱(shù)   御风(yù)猿鸣(yuán)  曦月(xī) 素湍(tuān)

长啸(xiào)  郦道元(lì)  林寒涧(jiàn)肃      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动词,断绝)

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4.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0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 未寝(qǐn )

相与(yǔ)       遂(suì)藻(zǎo)    荇(xìng)  

竹柏(bǎi)       猿(yuán)

古今异义

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为乐者(动词,和)

词类活用

五色交(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4.重点问题

(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1.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飞(yuān)戾天(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通假字

蝉则千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形容词,绝妙)

负势竞(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指(形容词,笔直)

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直视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负势竞(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望峰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4.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第12课《唐诗五首》

1.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3.重点问题

(1)《野望》中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2)《黄鹤楼》中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3)《使至塞上》中怎样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含义?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5)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6)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热情地赞美了具有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从而体现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4.理解性默写

(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野望(王绩)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使至塞上(王维)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6、由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渡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第四单元

第13课《背影》

1.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字  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

《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3.重点字词

交卸(xiè)    狼藉(jí)       簌(sù)      赋闲(fù)惟(wéi)

游逛(guàng) 妥帖(tuǒ)     踌躇(chóu chú) 拣(jiǎn)箸(zhù)

迂(yū)  蹒跚(pán shān) 倾(qīng)   拭(shì)  晶莹(yíng)

颓唐(tuí)    琐屑(xiè)      惦记(diàn)           

 

第14课《白杨礼赞》

1.文学常识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文章思想内容

(1)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写作思路:描绘形象(白杨树)——精神品质(不平凡、力争上游)——象征意义(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抒发情感(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

(3)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4)主要内容:本文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3.重点字词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  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倔强(jiàng)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的得到的(妙语佳句)。语出陆游的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倦怠]:疲乏困倦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泛出]:透出。
[鄙视]:轻视;看不起。
4.重点句子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点拨:起笔破题,直抒胸臆,感情强烈,醒目突出,“实在”强调“不平凡”,突出了礼赞的原因。
(2)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点拨:“刹那间……猛抬眼”,傲然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突然出现了。“我”的情绪由“恹恹欲睡”到“惊奇”的一叫,文章由低潮转向高潮,眼前的景色由“单调”的高原,忽又出现了奇峰。将读者的视线由高原引向远处的树木,但又不直接指明白杨树,而把突出点放在“我”的情绪转变上,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起了渲染作用。又用问答句提醒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的共鸣。
(3)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点拨:“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这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表示愤慨、鄙弃之情,也深化了散文的主题,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

 

第15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191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

2.重点字词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3.重点问题

(1)《永久的生命》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答: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2)《我为什么而活着》虽然罗素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值得活,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答:热爱人类、热爱生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的大思想家。

 

第16课《昆明的雨》

1.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作品主要有《邂逅集》《羊舍一夕》《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等。

2.重点字词

鲜腴:新鲜肥美。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一般写作“瞠目结舌”。

炽(chì):热烈、旺盛。

密匝(zā)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饱涨:饱满。

3.主题思想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第五单元

第17课《中国石拱桥》

1.文学常识

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他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3.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重点字词

弧形(hú)    拱桥(ɡǒnɡ)    推崇(chónɡ)     匀称(chèn)

洨河(xiáo)  桥墩(dūn)    河堤(dī)        混凝土(hùn)

漳州(zhānɡ) 饮涧(jiàn)    惟妙惟肖(xiào)  张鷟(zhuó)      

长虹卧波:拱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波涛上。

雄跨:威武雄壮地跨越。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形容技艺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的。

初月出云: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

长虹饮涧:看起来好像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千态万状:形态多种多样。

惟妙惟肖: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第18课《苏州园林》

1.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3.重点字词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样(mú)

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      庸俗(yōnɡ)   镂空(lòu)

蔷薇(qiánɡ)     斟酌(zhēn zhuó)   重峦叠嶂(zhànɡ)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4.艺术特色

    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第19课《蝉》

1.文学常识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文学界的“维吉尔”。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2.重点字词

隙(xià) 喧嚣(xiāo)  蚋(ruì)  臃肿(yōnɡ)  鳍(qí)涂墁(màn)   蜣(qiānɡ)  窠(kē) 无动于衷(zhōnɡ) 寻觅(mì  跳蚤(zǎo)  钹(bó)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罅隙:缝隙。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3.文章主旨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描述了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第20课《梦回繁华》

1.文学常识

毛宁,我国书画评论家。

2.重点字词

汴梁(biàn)    田畴(chóu)    跋涉(bá)    漕运(cáo)     

舳舻(zhú lú)  握篙(ɡāo)  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luò yì)  

长而不冗(rǒnɡ)  遒劲(qiújìnɡ)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3.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六单元

第21课《孟子》两章

《富贵不能淫》

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

字音

yǎn)丈夫之guànyín

通假字

(1)往之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

(2)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一词多义

戒:之曰(告诫);必敬必(谨慎)

之:往女家(动词,到);妾妇道(助词,的);与民由(代词,指正道)

词类活用

(1)威武不能(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4.重点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

字音

(shùn)  畎(quǎn)亩  胶鬲(gé) 益(zēng)士(bì)

通假字

(1)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

(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古今异义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2)富贵不能(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淫乱)

(3)傅说举于版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

(4)管夷吾举于(古义:狱官;今义:军人)

(5)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

(6)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必先其心志(苦:使……痛苦)

其筋骨(劳: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动心性(忍:使……坚韧)

行拂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

(2)动作状: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

(3)名作动: 人恒(过:犯错误)

一词多义

(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

(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

(3)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

(4)士: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

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担子
2
、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
3
、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
、征于色征:征验
5
、而后喻喻:明白,了解
6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7
、国恒亡 恒:常

3.重点语句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翻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
2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显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解他。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都有灭亡的危险。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4.重点内容

一、整体把握: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

二、具体问题:

1、文章讲的是逆境中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
、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第22课《愚公移山》

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叩:敲,凿             15、始龀  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心:思想   固:顽固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3、通假字
1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4、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苦:古义:愁,担心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5、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名作动,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作动,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作状,用箕畚装(土石)  
6、一词多义
1、方:(1)七百里(面积)(2)其远出海门(当……时)(3)欲行(将要)
2、固:(1)汝心之,固不可彻(顽固)(2)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以怪之矣(本来)(4)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匮也(穷尽)  (2)凶极恶(极端)  

(3)今为所识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4、许:(1)杂然相(赞同)(2)遂先帝以驱驰(答应)

(3)潭中鱼可百许(表约数)

5、通:(1)指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人(通过)  (3)政人和(顺利)(4)阡陌交,鸡犬相闻(相通)(5)计一舟(全,整个) 
7、理解性填空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8、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3、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文:用箕畚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译文: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9
、课文内容理解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3)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

(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鲜明的人物形象:

愚公(他大智若愚,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

1.文学常识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对汉武帝亲自巡视、慰劳细柳军场面的描写,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3.重点字词

字音

棘门(jí)      彀弓弩(gòu)     弩(nǔ )    按辔(pèi)    

胄(zhòu)   嗟(jiē)      曩者(nǎng)     被甲( pī)  

车骑(jì)      作揖(yī)

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穿着。

改容式车   “式”通“轼”,扶轼。

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

词类活用

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名词作动词;穿戴盔甲

一词多义

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名词,使者、使臣

使   使人称谢                  动词,派遣

军   军细柳                    动词,驻军、驻扎

军   上自劳军                  名词,军队、守军

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            名词,军营

诏   不闻天子之诏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诏   使使持节诏将军            动词,宣告、告诉

为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动词,作为、封为

为   天子为动                  介词,被

之   已而之细柳军              动词,往,到……去

之   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

之   称善者久之                音节助词,舒缓语气。

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介词,把

以   以备胡                    介词,用来、来

以   将以下骑送迎              用在数量、方位前表界限

以   请以军礼见                动词,用、行

古今异义

将军亚夫持揖                 兵(古)兵器 ;(今)士兵

将军                         约(古)规定;(今)大约,表估计;或条约、邀请等

军中将军令                   闻(古)听从;(今)用鼻子嗅

使人称                       谢(古)告知;(今)感谢

其将可袭而虏                 固(古)必定;(今)坚固,顽固

4.重点句子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不久,(皇帝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的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备森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译文: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帝的车队进来)。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像儿戏罢了,其将士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获。

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称赞不已。

5.  重点内容

周亚夫将军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答:治军严格、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卑不亢

文中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

答:正面描写:“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侧面描写:“将军令曰”“将军约”

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 ——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

“直驰入” ——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 ——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直驰入” ——军纪松弛。

对比三:三营将领

“持兵揖”、“以军礼见”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将以下骑送迎” ——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

 

第24课《诗词五首》

1.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他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2.思想主旨

《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渔家傲》: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3.重点问题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赏析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赏析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是议论。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迈胸襟。诗人从反面设想入手,化实为虚,评析历史,突出中心,讽喻统治者。

赏析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环境描写。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4.理解性默写

饮酒(其五)》(陶渊明)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春望》(杜甫)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门太守行》(李贺)

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赤壁  (杜牧)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 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2617028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