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升初中英语强的娃儿优势不大?

作者:老马
小升初第一闲人
只提供最适用的择校技巧
最接地气的小升初升学顾问
为什么说小升初中英语强的娃儿优势不大?
绝大多数家长关注小升初,是因为孩子即将面临小升初,很多孩子并不是不优异,绝大多数是起步晚,比如五年级才起步狠抓课外班。
小升初今后可自主选拔生源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受制约最大的当属区重点和普校,这些学校今后的趋势肯定是就近派位入学(登记入学、大派位)。
那么对于有自主招生空间的六小强以及民办校,最重视的是孩子哪些方面能力呢?各学科的侧重?
在“禁奥”之后,给绝大多数家长的感觉是课外班的人数没有减少太多,家长苦于没有比赛参加,现在以“研学”性质的活动,规模较小,名额有限,往年不太受关心的“美国数学大联盟”今年参加的人数超级多,往年一等奖也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一等奖容错率在7~8道题,含金量不高。而今年一等奖(六年级)容错率在降低。
剑桥英语为什么这么火爆?取消了机构代报名,只得家长自己网上抢名额。一般情况下都是秒杀,名额少,想要报名的太多,代价逐年在上涨,那么考这个的作用有多大呢?
首先,别的孩子三年级拿下了fce,你听到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啥?焦虑了;
这个东西,是证明孩子实力的一个方面,毕竟查考的范围涉及到听、说、读、写。
但是对于小升初而言,英语证书能起到的效率非常小,比你想的还要小。
那么,学这个没用吗?当然有效!但是不足以起到决定性作用。
什么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老马动摇的认为是应试实力。
上文说到今后的趋势是就近入学,能主动争取的机会越来越少。六小强提拔生源最重视的仍是应试能力。
rdf有早培活动选拔,全市海选,同时也会借机提拔出rb和rf的大部分生源;
sy有综合优异选拔,是面向全市海选招生,这样的方式大概率还是会继续下去,成绩最凸起的进2+4直升,稍突出的进常规学制,外区生源比例比民办校还要高。
bdf几乎是年年ks流动选拔;
qhf(实验)近三年都是更多的借助民办校性子ks选拔生源,考察三科;
SSF周边几所小学每年雷打不动的考察学科能力,以及对信息社团的孩子考察AS能力;即便是投简历的也几乎是要全员考察学科能力;
斑点狗这个以往市三好是必备门槛的学校,今年也进行了考察活动,是“动手”最早的学校之一,不过别担心,机会还多的是,学校肯定想要优质生源,不会完全局限于集团小学内选拔。
故,低年级家长如果想目标六小强,那么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把孩子三科应试实力提升起来。各类证书只是锦上添花。简历很好看,不一定应试能力就强,简历不行,不代表应试能力就不过关,这是两码事。
一部分孩子起步晚,接受能力强,往往就会有不错的应试能力,但是筛选简历环节,很可能就被过滤掉了。
民办校选拔生源,主要依靠考试或考试的变形,这个是雷打不动的。
以前,单纯靠奥数强几乎六小强怎么也能拿到2~3个票。现在升学形势越来越紧张,需要在奥数强(或稍强)的前提下,三科都需要兼顾。英语学科老马的建议是PET的水平应对小升初绰绰有余,在高级别的证书可以考,但是对于择校中起到的作用没有想象中的大,不如用这个时间来提升奥数以及语文更有价值。
但往往是孩子奥数学不出来,英语属于强势学科,家长就想把英语发挥到极致,但是作用对于小升初而言不会那么大,因为你只有个FCE在简历环节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个优势只能是提升孩子综合实力,应对学科考察。
不过有余力的孩子能拿下更高级别的证书,是非常值得鼓励和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