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都教不会?那是因为我们忘了做这件事…

孩子怎么都教不会?那是因为我们忘了做这件事…



“我这两天陪娃写作业,是真的气到快心梗了,以后上小学怕是速效救心丸不能离身了,我已经预见了这个悲催的未来!


昨天接到朋友的一系列微信语音轰炸,吐槽陪儿子做思维训练游戏的种种,听她的语气,我知道大概她刚经历了一场妈吼娃哭的家庭大战。


闺蜜的孩子今年快4岁了,放养了三年多,闺蜜准备从这个暑假开始鸡娃。于是,和谐的母子关系就被打破了。


“教给他1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3个,但反过来2个苹果加1个苹果就不等于3了!


“明明这边是半个热狗,让他连线找另外一半,他就能给你连到汉堡上!


“用三角形拼小狐狸,讲了好多遍,也示范了,这么简单的东西,死活就是拼不上!


“怎么教都不会,我已经尽量压住火气了,结果他反倒跟我发脾气,简直了。


“我看他幼儿园同学人家什么都会,我家娃是要笨一些吗?!


 

听到朋友的吐槽,我想起我大学学摄影的事。


大家都知道我喜欢旅行,自然也想拍出美美的照片留念并分享。所以大学时期就攒钱买了第一台相机。


我的摄影老师是大学摄影社团的师兄,摄影技术非常厉害,他的摄影作品曾在国际上获过奖。但很可惜的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却不是一个好老师。


我去找他上课的时候,他只告诉我,摄影是光的艺术,练好光圈和快门的配比就行了。然后,咔嚓咔嚓示范着拍了几张,讲了讲光圈是反比,大光圈小数值,小光圈大数值,快门则是正比。


我还在云里雾里地记光圈数值,师兄就说:“就这么简单,拍照得多练,熟悉了根本不用去记。


我练得很勤,但依然拍不出好照片。我又去请教过他,但得到的还是一通快速的操作示范和“就是这样啊,这么简单。


他的“这么简单”一度让我认为他根本就不想教我,甚至还有点“你怎么这么笨”的意思,很受打击。后来渐渐的,我也不再去找他了。所以到现在我基本还是只会用自动档拍摄。


不能说我拍不好照片都是因为师兄的错,但至少当时他成功地浇灭了我最初对摄影的那股热情。


对于我这个摄影小白来说,我需要的不仅是理论,还需要具体的操作指导。但师兄却以自己的过往经验,认为操作拍摄是理所当然。


放到现在来看,我们在教孩子时,往往也有太多自以为的理所当然。


做不出来题的娃就是当年抱着相机怎么也不得要领的我,而我们就是那个觉得理所应当的师兄。


当然,唯一的区别是,师兄的态度比我们要好。




暖暖在最初接触思维训练时,也有过讲很多遍都不明白的情况。


有一次,我们一起做到关于粗细概念的一章。游戏题是从图片中选出最粗和最细的火腿肠。


当问到哪根最粗时,暖暖很肯定地指出是最细最长的那根。我说:“不,我们是要找最粗的,不是最长的。”暖暖想了想,又指着另外一根很长的说:“是这个。


“不是找长短,是要找最粗的。就是看起来很宽,胖胖的。”我继续给暖暖提醒。但暖暖依然不得要领,总是说不出正确答案。


我当时内心的想法也是,“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还要怎么说才清楚。


反复好几次后,我发现,暖暖是有了明确的长短概念,但仍然没有粗细概念。所以才会每次都陷入游戏题设置的长短干扰项中。


于是,我找出一个保温杯、一根擀面杖、一管泡腾片和一支筷子。让暖暖用手去握每一样东西,感受粗细不同,并一边解说:“保温杯是最粗的,但它不是最长的。”、“筷子比保温杯和泡腾片管子都长,但它是最细的。


慢慢地,暖暖能准确地根据粗细不同对几样实物进行排序了。我们又回过头去做题。


大家都认为这下暖暖一定能马上找出正确选项了吧。但事实却不是。她在做题时仍然不是很肯定,会犹豫,会选错。


或许你们会暗暗地想,“都教到这份上了,还不会,不是笨是什么。


事实上真的不是这样。


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即使是成人,也很难一下子掌握其中要义,更别说孩子了。


 

通过对具体实物的对比感受,暖暖有了一定粗细的概念。


但从立体、可感知的实物,到二维平面的图片,需要一个理解抽象的过程。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时暖暖3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她不可能立马就会。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以及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前运算阶段的孩子通过语言、模仿、想象、符号游戏和符号会话来发展符号化的表征图式,他们处在从具象到抽象的第一层,获取知识仍然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知觉。


所以暖暖可以判断实物的粗细,我觉得这已经很好了。


之后一段时间,我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做了很多粗细对比的游戏,比如对比花园里树木的粗细;不同画笔的粗细;不同水管的粗细。没用多长时间,暖暖就把粗细概念理解内化了。


其实,即使到了具体运算阶段,孩子的思维也只能把运算图式应用到真实的或可以想象得到的事物、情境或事件上,还不具备理解抽象符号(如代数中的XYZ)。这也是为什么小学低年级的数学会有很多具象的、图形化的表达。


并且一个知识点,从记忆到理解,到应用,再到分析创新,这需要好几个层级的递进。


我们只给孩子讲了知识点,尚且不论有没有讲清楚,就要孩子活学活用,这真的不公平。


仔细想一想,很多我们认为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会简单?


不过是因为我们有了这么多年的人生经验而已。


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说,当我们去教孩子的时候,常带着自己曾经的认知,预设孩子与自己处于同一能力水平。


当我们居高临下时,就很难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孩子能够理解的,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合适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