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没那么可怕,内因常常只有一个,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丧偶式育儿”没那么可怕,内因往往只有一个,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有研究显示,在孩子出生第一年里,大概有67%的女性对婚姻满意度急剧下降。

执笔:张大猫

编辑:张大猫

定稿:欧阳比文

说起“丧偶式育儿”,我们都不陌生,但更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表象,却不知道为啥会发生这种情况,找到根本原因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原本性格相似的俩哥们,却成了性格相反的两个父亲

我身边有这么一对双胞胎姐妹,俩人性格很像,找的东西都很像,双方男友还是多年的好哥们。

姐姐和妹妹留学之后,前者和男友留在了美国,妹妹则回到了国内和男友完婚。不久后,姐姐也和男友在美国结婚了。就这样,两个姐妹,两个家庭开启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妹妹和丈夫在国内的生活工作都很好,父母朋友都在身边,一直有个照应,生了娃儿也有老人在帮忙照顾,加上丈夫工作比较忙,妹妹也没在意丈夫对孩子的“忽略”。

而远在美国的姐姐两口子就比较“惨”了,因为丈夫读了博士,自己又在家带孩子,生活倒是没问题,但想要请保姆带孩子就比较吃力了。因此两口子只能轮番上阵照顾孩子。

过了几年,姐姐和姐夫在美国总算稳定了,生活也有了转机,趁着假期,姐姐带着孩子回国小住俩月。

一天晚上,姐妹俩正在聊天,两个孩子在一旁玩耍,姐夫视频过来了,想要跟孩子视频。接下来的一幕简直让妹妹惊掉了下巴,姐夫跟孩子咿咿呀呀的说了半天,最后聊着聊着说拜拜的时候居然还哭了。然后哽咽着一直重复着,“爸爸想宝宝和妈妈了。”

这让妹妹有些发蒙,她之前和姐夫也算挺熟悉的,从未觉得他是这样多愁善感的人。厥后慢慢和姐姐聊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姐夫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了“孩子奴”。

妹妹再去想自己的丈夫,忽然觉得原本很相似的两个人,如今差距咋会这么大呢?自己的丈夫堪称“丧偶式育儿”的标准典范。

每天回家只会看电视,玩手机,和孩子也不亲,自己要求他做家务倒是会很听话,但做的总是一塌糊涂,也会陪孩子玩,但孩子明显和他不亲,更喜欢缠着自己。

为啥当初性格那么像的两个人,差别会如此之大,一个爱孩子一个“不负责任”呢?答案可能很简单,妹妹的丈夫错过了一个关键的“身份转换期”。

丈夫错过身份转换期,会和妻子孩子越来越远

仔细说起来,大多数女性在成为母亲之后会对丈夫越来越怨恨,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

妻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妈妈”了,但是丈夫根本不像一个“爸爸”。

简单来说,妻子从有了孩子开始,已经认识到自己不再单纯的是个妻子,同时也是妈妈,但是丈夫显然没意识到这点,只当自己是丈夫,没意识到自己成了“爸爸”。

丈夫越晚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转变,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建立就会越费力。很多父亲在孩子刚出生几年里都感觉不到和孩子有多亲密,就是这个道理。

“丧偶式育儿”没那么可怕,内因往往只有一个,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这些父亲都是到了孩子长大了,才意识到和孩子亲密互动,这时候父子间的亲密关系才刚刚建立。

但问题就出在这,如果丈夫在成为父亲几年后才意识到自己是个父亲,才结束和孩子发展父子情感,那么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这个家庭。

不光是影响亲子关系,和妻子间的感情也会变淡,因为最初几年的情感培养,妻子的世界已经逐渐被孩子填满,丈夫没有主动参与到这种情感维系之中来,她的世界里某种程度上已经没了丈夫。

中国大部分“丧偶式家庭”构成的原因都在于此。

可悲的是,不光是丈夫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妻子也多半意识不到,或者说意识到了,但是表达的方式不妥,对丈夫指责或者冷落,都会让他对自己的婚姻感到失望。

这就是那67%左右女性在孩子出生后对婚姻瓜葛不满的根本原因所在。

“丧偶式育儿”没那么可怕,内因往往只有一个,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但还有33%的女性对自己的婚姻非常满意,甚至说有了孩子之后,他们的情感关系更密切了,家庭的婚姻感更美好了。这是为啥?当然和丈夫的身份及时转换有关系。

夫妻间关系更亲密的唯一原因,就是夫妻俩在为人父母后都及时做到了身份转变。

尤其是丈夫,一般来说,女性在成为母亲后,会第一时间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转变,并逐渐适应,而丈夫如果能像老婆一样,快速适应自己的身份变化,承担起一个父亲该有的责任,那么夫妻间的感情就会更亲密、更稳固。

这个时间越快越好,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一年之内,如果丈夫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转变,并且去承担起做爸爸的责任。那么他们的婚姻会更加牢固,夫妻间的感情会更亲密。

如何快速帮助丈夫在关键期内转换身份成为“父亲”?不妨尝试这几招

1)备孕前做好规划

首先在备孕期甚至更早之前,夫妻俩就该做好计划,建立起“父母团队”,对将来孩子的到来有一个清晰的养育计划,把父亲这个角色安排好,让丈夫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作用。

“丧偶式育儿”没那么可怕,内因往往只有一个,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2)夫妻一起备战

妻子在孕期学习各种相关的育儿知识、产后知识、哺乳知识时,不要把丈夫踢开,更不要指责丈夫不上心,而该当耐心的带着他一切学习,他做的不好的地方及时指正,但态度要平和。

孩子出生后,大胆放手把孩子交给他,让他尝试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照顾孩子。即便做的不好也要鼓励,千万别指责。

3)学会适当甩手,相信丈夫

宝妈还应该给丈夫一些单独的育儿时间,相信他能把孩子照顾的很好,这期间对于宝妈来说也正好是难得的休息时间。

4)找时间夫妻独处

孩子如果有人能照顾,利用这段时间夫妻俩可以好好的独处,哪怕仅仅是聊聊天,吃个饭,逛逛街,也能增进夫妻间的情感,维持感情稳定。

丈夫错过了身份转变的关键期该咋办?

现实告诉我们,多数时候丈夫都会错过身份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也为日后的丧偶式育儿埋下了隐患。那这类情况该咋办呢?还能弥补吗?当然可以。

“丧偶式育儿”没那么可怕,内因往往只有一个,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1)学会放权

当妻子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自己首先要懂得“放权”。

将照顾孩子的简单部分划分给丈夫,让丈夫去尝试照顾孩子,而妻子要做的就是给他一些建议,多和他说说孩子的喜好、性格等等,不要一言不合就指责。

2)给孩子和丈夫独处的机会

当丈夫对照顾孩子有了一些经验后,宝妈还应该给娃和丈夫独处的机会,自己别参与其中。

比如借口回娘家两天,或者和朋友出去散散心。相信丈夫,即便你不在身边,也能把孩子照顾的很好。

3)多让丈夫和孩子身体接触

最后这点也是很重要的,要让丈夫学会和孩子拥抱,尤其是多让丈夫抱抱孩子,父子或者父女间亲子关系的疏远,多半和肢体接触少有关系,打破僵局的第一步就是多多亲近。

“丧偶式育儿”没那么可怕,内因往往只有一个,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4)使用靠谱的工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爸爸带娃和母亲带娃存在很大的先天差异,尤其是丈夫在错过了身份转换期之后,想要学习成为一个好爸爸,自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除了妻子的引导和帮助,最简单的方式还是多看些书籍,学习一下怎么成为一个好爸爸。无论是理论类型的还是实战类型的,对丈夫向父亲身份转变都会有不小的帮助。

比如下面这本《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就是不错的选择。

“丧偶式育儿”没那么可怕,内因往往只有一个,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本书以“忙爸爸轻松育儿的9个关键词”为主线,对于那些立志于成为好爸爸的但却被繁忙工作所累不得已成为“丧偶式育儿”的父亲们,指出了一条实用有效的育儿道路。

“丧偶式育儿”没那么可怕,内因往往只有一个,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书中介绍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爸爸们该怎样用适合的方式将自己的爱和教育传递给孩子。

“丧偶式育儿”没那么可怕,内因往往只有一个,及时纠正还来得及

尤其适合那些已经错过了身份转换期,孩子已经长大了的父亲,书中结合诸多热点,配合大量真实案例以及专业的教育理论,能让爸爸们在忙碌中学到有用的育儿技巧以及教育方法。

绝大多数的“丧偶式育儿”家庭,只要找对方法,都有改变的可能,当然前提是夫妻双方都有这种意愿,想把这个家维持的更好。想把生活过得更好。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2320147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