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围棋的孩子“普遍优秀”?90%的家长都不了解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学围棋的孩子“普遍优秀”?90%的家长都不知道背后的原因

现在,教育孩子成了很多家长最发急的问题。
网上、家长群里充斥着各种育儿方法、教育孩子的“妙招”,等用到自家娃儿身上,效果却微乎其微。
孩子活泼好动、思维跳跃,很难认认真真听父母和老师讲道理;缺乏自制力,坐不住,总想撇开书籍出去玩;学习没毅力,遇见难题从不肯深度思考,太容易放弃……


想让孩子从好动到“静下来”、学会自律,学围棋即是一个好方法。
下一盘棋,往往要静坐一两个小时,为了赢得胜利,娃儿必须长时间集中精力,专注力慢慢就培养出来了。
每天定时练棋,孩子的自律性也会很好。也许别的小朋友要花三个小时写的功课,他一个小时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抛开这些不谈,围棋还能很好的造就孩子的各种大智慧。
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这么多,我们为什么非要孩子去学围棋呢?是指望他成为工作棋手? 指望他多一种谋生技能?希望他多一项特长?
都不是。
除了培养孩子成为围棋大师、世界冠军,让自身面上有光。专注、平和、谋篇布局、眼光久远、懂得取舍……这些,才是我们真正想通过围棋通报给孩子的人生大智慧。
它们会让孩子更聪明,将来比同龄人走得更远。
1

围棋下得好的人集体优秀

这是巧合还是必然?

提到围棋,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柯洁,他是中国围棋的“盖世豪杰”,是“世界围棋第一人”。

5岁开始学围棋,10岁就夺得了世界少年儿童围棋锦标赛的冠军。

至今夺得了七个a类冠军,是史上最衰老的的“七冠王”!

20岁代表人类迎战阿尔法狗,败了,却完毕了一个棋士的真正成长。

22岁进入清华特招名单,被免试录用!
免试上清华,《最强大脑》上碾压众人的高智商,柯洁的优秀,既要归功于他自己的努力,也要归功于围棋。
柯洁就曾说过:“我坚持最长的一件事就是围棋。”
“证书神童”孙奕东,11岁拿的奖挂满整个房间,参加《最强大脑》,靠着敏捷的思维和内敛的性格圈粉无数。
而谈到他的爱好,竟然也是下围棋

很多家长都关注孩子的学习,但却少有人知道:

下棋能开发智力,促进人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这对孩子的成绩提升有莫大的帮助。

山东青岛的高考理科状元李思澄,考入北大,他的一大爱好是下围棋。
福建的陈子豪也是个有名的围棋学霸,冲段失败的他回去继续学业,很快就赶上了进度,稳居
厦门一中年级前三
阿法狗背后的“大脑”——台州高考理科状元陈御天,也是从小与围棋结缘。

来自台湾“魔法围棋”的创始人杨佑家先生说过,“学围棋,不是强调孩子要下好围棋,而是要强调通过围棋这个特别的工具,来给孩子们从小做大脑体操。”
引导孩子学棋,相当于从小做大脑体操。左右脑互动,整个大脑都能得到开发和锻炼。
无论在智力发展还是思维方式上,爱好围棋的孩子身上都有这样的共同点:
他们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做事做得更深入。他们懂得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知道如何去专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而这些好习惯好素质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显露出来,伴其一生。
2

学围棋,有助开发智力


围棋是一项智力运动,每一着棋都要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判断后才能落子。一旦下出未经思考的“随手棋”,胜负的天枰都将会倾斜,这就是所谓的“一着走错,满盘皆输”。


所以下围棋,能有效帮助孩子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首尔大学医学院团队做过研究:测定17名练习围棋12年以上的专业棋手的脑容量。


为什么学围棋的孩子“普遍优秀”?90%的家长都不知道背后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负责集中力、记忆力、空间感时间感等方面的右方前额叶的大脑机能,下围棋的人比普通人要优越得多。

“千古无同棋”,围棋是一项智力游戏,下围棋有助于孩子获得十二种能力:

1.观察力(不粗心)

2.判断力(学会选择)

3.计算力(认真的计算)

4.专注力(全神贯注)

5.想象力(抽象思考能力)

6.抗挫折力(不服输,不怕输)

7.应变力(面对意外事件的能力)

8.记忆力(学习过的招数能在实战中准确地用出来)

9.逻辑思维能力(提前规划出双方的想法)

10.换位思考能力(不能一厢情愿,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11.反思能力(对自己或是他人的错误进行思考)

12.创造力(举一反三的能力)


有人说,围棋就像“健身房”,不断进行思维训炼,锻炼逻辑思维计算力学围棋有助开发智力 。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2121618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