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的教育反思–家庭教诲三原则

育儿宝典的教育反思--家庭教育三原则


20年前,《哈佛女孩刘亦婷》曾经风靡大江南北,一书难求。书中的育儿经验曾一度被父母们奉为圭臬,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都买了书回家认真的演习着自家娃,仿佛照着教了,娃们就个个都能上哈佛。到如今已经20多年了,这些被父母们操练的娃不知道有几个考上了哈佛呢?


整部书中,作者,也就是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不厌其烦的详细描述了如何培养女儿、如何教育女儿、如何为了女儿做出牺牲,并且列举了各种让人羡慕不已的育儿数据:女儿比同龄人更早开窍、女儿比同龄人更有天赋、女儿比同龄人更优秀,并且在字里行间暗示着,孩子优秀是可以靠父母后天培养的。


的确,孩子的优秀父母可以后天培养,但需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健康的方式与完整的教诲架构,而不是以某一个偶然成功的模式来做样板,不加分辨的跟风学习。


刘亦婷的成功,除了父母教条式的“危险”教育,也和当时哈佛招收中国学生存在的制度漏洞和缺陷的“机遇”相关。刘亦婷的确是个优秀的孩子,但比她优秀的还有很多,她能够成为99年唯一一个上哈佛的中国学生,运气和父母投机取巧式的教育占了绝大部分因素。因此,书里的教育绝对称不上是上乘。如果你跟着学习,很可能收获的并不是一个“哈佛孩子”,而是一个被教条鞭打后绝望的心。


想要拥有优秀的孩子,父母需要先了解正确的家庭教育价值观,才能够在铺天盖地的“育儿宝典”中找到真正有用且健康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会变成只会随大流,不会分辨好坏,别人说什么就听什么的三流家教!


我们一直以来强调,家庭教育的亲子三个阶段中,亲子教育和学校知识教育是同步进行的。然而很多父母看中学校教育,注重成绩,却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正如刘卫华对刘亦婷的教育,她十分看种刘亦婷的成绩,把所有的心力都用在了这一部分,虽然书里打着“素质教育”的名号,但通篇都充斥着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填鸭硬塞。她知道美国学校注重课外活动成绩,于是给女儿安排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她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于是从月子开始就制定了详细的养育计划表——这计划表甚至精确到了女儿每顿母乳要喂养多少毫克!


但她唯独不知道的是家庭教育三原则:正确的、健康的、完整的。


在她的教育中,没有正确的教导原则,所以一味的用权威式教育,孩子毫无自我认知;没有健康的教导原则,一些教育方法甚至称得上是“虐待”;没有完整的教导原则,所以她只会一种亲子教育:打着平等的态度,却用恐吓的方式让女儿远离自己认为不健康的事物,导致孩子没有发展任何兴趣特长,只会学习。

育儿宝典的教育反思--家庭教育三原则

距离刘亦婷去哈佛已经20年了,那个优秀的女孩儿如今对爱情毫无兴趣、对异性全无信任、没有任何业余爱好、找不到生命的目标。她毕业后先后在波士顿、百事、对冲基金公司任职,但都工作时间都不长,曾请求哈佛商学院被拒,开了一家公司,没多久效益不行惨淡收场。曾经对祖国贫穷现状痛心不已,励志要救助更多需要救援的人,如今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宏愿,嫁为人妇,过着平淡的生活,泯然众人。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2116234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