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临江小学心理安康知识小贴士(二)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临江小学心理健康知识小贴士(二)


小学时期(6~12岁)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孩子主要的心理冲突是勤奋对自卑。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小学接受教育,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如儿童的学习经常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多次受到批评)。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能力”的品质,否则这个孩子以后干事就会畏缩,不自信。

那么各个年级的孩子会表现出怎样的情绪特征,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呢?




1.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仿照,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不妨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2.小学二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心情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举动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3.小学三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进修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结束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4.小学四年级

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办理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