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最牛逼的进修方法——费曼学习法
这是苏山公众号的第5篇首创文章
费曼?
谁是费曼?
取得过哪些成就?
13岁学完微积分,高中毕业进入麻省理工,24岁和爱因斯坦一起加入马哈顿计划天才小组,一起研发原子弹,33岁在加州理工学院期间,费曼因其幽默生动。不拘一格的讲课风格深受欢迎,47岁获得诺贝尔奖。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
总之,他很牛逼!
他为什么这么牛逼,怎么做到的?我可不可以借鉴?
当然可以,并且可以复制到各个学科。
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费曼学习法。
今天聊聊费曼学习法,费曼学习法有五个步骤:
1、确定一个学习目标
2、理解要学习的对象
3、输出,以教代学
4、反思、回顾
5、简化吸收
全文约五千字,阅读大概需要10min
提高学习的能力,比学到一门知识更重要。
我向来不爱讲概念,只讲落地,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应用,如何用费曼快速学习,掌握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呢?来,听我娓娓道来!
在确定学习目标前,要搞明白我为什么要学,学习的手段是什么,是为了升学,还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自我提升。
因为只有搞懂了为什么要学,才会有能源和目标感。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或者学了一大堆知识,觉得自己会了,到用的时候,又好像什么都不会。
纸面知识没有经过大脑深度处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尽管付出了学习的过程,但是不具备输出这些知识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为了输出,如果学习无法对外输出,只是学而不必的话,就是在追求无边的博学,那将毫无意义。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输入,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输出,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输入。
输出可以理解为,向别人传授这个知识,是为了利用,是为了解决问题。
搞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其次就是学习的目标,目标是一个非常动态的东西,他会随着人的思想,年龄而有所变化,今天的目标到了明年就未必还是你的目标,为什么说目标是动态的呢,由于咱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每天虽然都是24小时但是时间的调配比是不同的,有人愿意花时间在娱乐打游戏上,有人愿意花在兴趣爱好上,有人愿意花在学习投资上等等…..
我发现在我身边的朋友,一种兴趣通常坚持不了两年,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把时间聚焦到正确的目标上,然后取得不平凡的结果。
这个怎么解释呢?
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是对我最有利的,把无限的时间放在“最应该做”的事情上。
把全部的精力聚焦确定的目标之上,心无旁骛地把这门学问学会,化为己用。
其次,确定完目标后,还要给自身提出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1、未来的方向
未来我准备做一名老师
我的朋友中有做老师的,他们是哪一个科目的老师
除了线下老师,有没有线上老师
做一名老师可以技能产品化嘛?
2、当下的焦点
为了做一名老师,我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我需要设立一个阶段的小目标嘛?
当众讲课时,我有哪些不足之处?
我具备技能产品化的能力嘛?
未来的方向帮你树立一个宏伟的目标,当下的焦点解决的是制定正确的行动和学习计划。
把“最重要的事”变成自己的方向,用可视化的方式不断督促自己聚焦于目标,将这件事做好。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在计划和终点儿产生互动和反馈,确保自己的行动始终是正确的,这样才能管理、控制自己的学习,从学习中收获正反馈。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偏执一意孤行是最危险的东西,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对人最危险的东西莫过于真诚的无知和善良的愚蠢。”聪明的学习者善于反问和反省,愚蠢的学习者则喜欢自我感动,将一个错误的目标偏执地坚持到底。
学习时一定要获得正反馈,经常复盘自己的行动及行动当中的不足。
我觉得任何的学习都要抱着“无功利性”的学习方式。正确的目的是非功利性。非倾向性和非偏执性的,非常单纯——我就是想要掌握这门知识。
之前的我包括我身边的朋友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例如,我要学习自媒体,我要搞小红书,我要做视频号,我要做抖音,然后我就能挣大钱。
这样的目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最直接的就是,做了之后,如果没有效益,就会搁置下来。
其实,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的学习都要抱着“无功利性”,比如我要做的是利他的事情,我是帮助了别人,顺便把钱挣了。
昨天看马云的一个演讲提到双11,他是这样说的“双11并不是一个打折促销的日子,是厂商用最好的产品,最优的价格,感恩消费者”
你看我们传统上以为,双11好便宜,等双11再买,但是马云理解的是,去感恩消费者。
这两者有何不同呢?一种是利他的思维,我帮助了别人,顺便把钱挣了,一种是功利的思维。
当然作为一名消费者,肯定是希望价值高于价格的,越划算越好。
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抱着“无功利性”的思维,我要帮助别人,利他,然后顺便把钱挣了。
太过功利,就是偏执,让学习事倍功半。(这个底层逻辑可以适用于学校的学习及工作生活当中)
我就是单纯地要掌握这门知识。
理解要学习的对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有目的的筛选知识,将知识系统化,什么是将知识系统化呢?
假设你要建造一栋房子,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挖地基?运材料?
难道不应该是一张图纸嘛?
系统化的学习就是一张图纸,将各个类目的知识各归其位,进行对比和筛选。
我通常的做法是列一张思维导图,将目标写在主题上,将1234…的步骤写在分支上,然后再针对各个分支进行有目的的计划和规划。
这就是系统化,底层逻辑就是,你要做一件事,哪些人或事可以帮助你,你从哪里获取这些资源和数据,获取到了之后,我如何将它应用在我自己的实操当中。
找出那些真实与你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知识,然后应用。
常听一句话,你把你会的讲给别人听,这就是最好的学习。
以教带学,这就是最好的学习,也是费曼的核心。如果你不能以最简单的话语解释一件事情,就说明你还没有完全搞懂这个知识。
费曼把它变成了一个步骤,在学习的过程中向其他人输出你学到的知识,就以苏山来说吧,看我的朋友圈已经很少像之前发生活照了,都是学习的内容,我把学到的知识发一个朋友圈,如果讲错了,你身边有比你厉害的人,就会给你评论,指出你的不足,这就是最好的学习。
前段时间看李诞的视频是这样说的
“阅读一定要发朋友圈,当你是一个有分享欲的人,你被人发现了你是有分享欲的人,那些同样有分享欲的人,就会来给你分享很多好东西。最简单的就是想法,胡思乱想的东西,读书的小感受,你就发朋友圈,其实说错了就是最好的,马上就会有人来纠正你,告诉你相关的书在哪,他有同样的思考,或者不一样的思考,这样就会很开心,因为收获到了其他想法。
学会一个东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教别人一个东西,不要怕好为人师,虽然确实有点儿傻,但是没关系,犯傻不怕的,比如数学,你要想学会,就要把别人教会,例如,呼兰是学精算的,还有一个数学教授,你像你朋友圈有这样的人,你就在朋友圈教大家微积分是什么,你哪没说对,马上就会有人来纠正你,你不就学的很快嘛。学了一个新知,就去讲给想听的人听,过程中其实自己就梳理清楚了,你如果无法把一个东西教会给别人,那么你也没学会。”
这里面运用的就是费曼技巧,去教别人。
通常我们的学习是这样的,认真听,认真记,反复的高强度的练习,依靠勤奋促进知识的增长,这些方法能学会吗,能,但是留存率太低了。如图。
去教别人时,一定要用最简单的话语,别人能轻松理解的语言去表达,如果你现在能把你所做的工作,所学的专业,一段话轻松表达,并且别人能听懂,那你已经很厉害了。如果不能,那就说明,你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你学习的对象及内容。
比如,我从今22的一月份开始写公众号,刚发的几篇文章就没有很好的把话说清楚,有些读者读了后很茫然,不知所云,是因为,我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解释一个事情,解释的不够透彻,中间断更的几个月一直在补写作的技巧,如何用文字准确的表达想法,只有别人听懂了,那才算是好文章。
所以在教别人的时候,文字一定要简单,最好是七八十岁的大娘都能听懂,那才是好文章,这一点要学习白居易。白居易在写诗时就是要让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都能听懂他在讲什么。
让听者在他的理解范围和认知内能迅速地理解,是我们输出知识的一个基础原则,你懂得什么不重要,任何人都能听明白,才代表你真正学透了这个知识。
以教带学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解释读者的疑问,看苏山的文章可能会发现,我常在文章里说,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应用?普通人怎么做等字眼,为什么我这样写呢?目的就是解释读者的疑问。
在输出时,大脑会不断检索自己的知识体系去解释一件事,并且还是要以最简单的话解释,如果你在输出时,读者进行了思考,就会有一连串的问题。
写文章不像面对面交流,有问题是实时的,所以,我既要扮演输出者,也要扮演读者进行提问,只有这样,读者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
如果是面对面交流,听着有疑问和新的想法,你们之间就会产生互动,一问一答就会对知识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输出倒逼输入,当你解释不了你要表达的内容时,你就得提升你的认知水平,重新将知识进行编码,排布。
所以你看,进行输出时,以教带学,不仅要解释得足够清楚,还要解答读者的疑问,如果解释不清楚,还要重新将知识进行理解和编码。
在输出时要注意,要以自己的言语表达,而不是原封不动的背诵,不仅要把知识复述出来,还要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要当一个复述机,因为机械的背诵大脑很快就忘记了,只有以自己的应用知识才记得牢固,学习才拥有了灵魂。
学习最忌讳人云亦云,在学习时保持一种质疑态度,什么意思呢?
例如我通常准备读某一个类型的书籍的时候,我会买几本类似的书,放在一起读,一是可以看一看不同的人对于某件事的解释什么,二是不要轻信书中的观点,要以自己的实践真知去质疑书中的知识,因为有些书的作者也是个二把手,要抱有质疑精神,他这样说对吗?有没有更好的解释?抱着疑问去读书。
人与人在学习时最大的差别从来不是优胜者拥有什么绝不可告人的小秘密和惊人的天赋,而是在学习中养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小习惯,即擅长输出知识,也擅长质疑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挖掘和精进。
在学习时要保持实用性,为什么?
切记,知识的实用性就是能够落地,不管学习什么知识,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某种实用价值,让知识对自己有所帮助,最怕的就是大费周折学完之后,什么收获都没有。学习不去应用就是在追求无边的博学,纯属浪费时间。
追求学习的“效能”什么意思?
学习要追求内容的留存率,比如你今天看了这篇文章,可能里面的内容你就记住并应用了一个小节,那你就已经非常棒了,因为每个人的所认为重要的成分是不一样的,学习只需要把精力放在有用的知识上,重复理解那些知识,你就超过了95%的人。
将学到的内容,过一段时间就进行反思和回顾,从有意义的反思中获得出新的东西,抓住底层逻辑,再有目的的简化,理解其中的精华。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抽取我们需要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无论哪一门知识,它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这个核心才是你要理解和吸收的钥匙,将复杂的知识简化成易于理解的版本和流程,不断用最简洁的语言去解释一样东西,直到像呼吸喝水一样轻松地理解。
我一直在强调,知识一定要内化,其实本质上就是将外部的智慧吸收为自身生产力的过程,与原有知识的框架完美融合,获得1+1>2的效果。
学了很多内容,感觉自己听懂了,但就是用不出来,为什么?
原因就是所学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之间有一项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将知识分配到它们该去的地方,没能成为自身智慧的一部分,学到的知识首先没有进行理解,其次不知道如何应用,这种学习方式,就算是进行了一万次,也无法有质的提升。
你可以将一门知识和概念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变成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赋予他们逻辑,然后再应用。
最后的话:
首先确定一个学习目标,锁定你的方向,然后认真理解它,其次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述给别人听,通过不断复述进行对比,达到自己的满意程度,可以模拟一个教学场景,想象在教授一个初次接触这个概念或知识的人,如何让他听得懂?如果遇到卡壳,重新编码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输出倒逼输入,然后再简化和回顾,掌握学习内容的核心,如此反复。
挑选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逐个应用,你就掌握了最牛逼的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
你能看到这里,辛苦啦~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右下角有个点赞和在看,给自己点个赞,鼓励一下自己吧,你已经超越了96.8%的人。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2017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