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职业会议日前召开

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12月13日上午,为分享交流区域幼小衔接实践经验,部署和深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推动学前和小学课程讲授改革,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召开了主题为“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的幼小衔接专题研讨会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刘中正,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幼教和小学段教研员代表,华东师范大学教诲学部教授李召存,以及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教教研员贺蓉主持。










贺蓉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幼教教研员








上海在总结双向靠拢、双线并进、双段联合的工作经验基础上,于今年9月颁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本市幼稚科学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沪教委基[2022]33号),并召开了全市深化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推进会(点击查看相关文章)。本次会议是对本市相关文件和职业会议精神的落实小结与行动指引。


1

坚守儿童立场










嘉定区教育学院陆静、金山区教育学院谢海英、杨浦区教诲学院戴缪勇围绕“坚守儿童立场”专题,分享了如何在对话中共同看见儿童、看懂孩子,如何坚守儿童立场,提升幼小衔接品质。










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陆静

嘉定区教育学院

幼教教研负责人

交流主题

在对话中共同看见儿童

嘉定区开展“在对话中共同看见儿童”幼小联合教研新探索,幼小两个学段的教研员和教师从积极情绪情感、社会性交往、独立整理、大量直接经验对后续学习支持等四方面准备和适应角度,通过跟踪观察幼儿、幼小教师角色互换等展开联合教研对话,共同看见儿童自我成长力,各自收集证据进行幼小衔接反思性实践。

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谢海英

金山区教育学院

幼教教研负责人

交流主题

基于“三多三少”的教研反思和改进

金山区以“协同对话,一起看见和支持衔接中的孩子”为联合教研视角,通过优化教研机制,建立协同观察与对话机制、联合教研质量分析与共享机制等,形成协同对话新常态;通过明晰教研活动流程,为幼小教师搭建共同观察儿童、研究儿童、支持儿童的对话支架;通过凝练教研成果,将教研中积累的观察案例制作成小视频推送,向全社会宣传儿童为本的衔接立场。

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戴缪勇

杨浦区教育学院

小学教研室主任

交流主题

坚守儿童立场,提升衔接品质

杨浦区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儿童的兴趣,经验和情感需求,开展课程建设,形成了一批深受儿童欢迎的课程资源。在学科课程教学中,通过制定学科实施方案,提供典型案例,引领教师优化活动设计,调整教学行为,激发儿童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有益于他们终身发展的行为习惯。通过实施多层级的专题学科研训,引领教师聚焦幼小衔接关键问题,分析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达成共识并共享实践智慧。


创新课程实践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邬维玮、奉贤区教育学院马英围绕“创新课程实践”专题,分别从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段,分享了区校课程衔接行动实践经验。










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邬维玮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幼教教研负责人

交流主题

指向习惯与能力发展的幼小衔接课程实践

幼儿能否从幼儿园平稳、顺利地渡过小学,影响着他们未来乃至长期的学习与发展,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整个学前阶段,落实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学前教研部针对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从痛点难点指向幼小衔接习惯与能力发展、针对性活动推动幼小衔接阶段习惯与能力发展和动态调整保证幼小衔接课程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探索相关策略,全面提高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品质和效果。

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幼小衔接,上海在行动——各区学前、小学教研负责人工作会议日前召开

马英

奉贤区教育学院

小学教研室主任

交流主题

让活动课程滋养孩子的童年

作为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整体试点区,奉贤区顶层构建了课程整体实施框架,依托该课程重点开展入学适应教育。通过课程专家指导,优化一校一方案;区域课程展示,启智反思共进;校本课程实践,让学习真正发生。目前形成了一批批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活动课程,带动了团队教师育人理念的转变,反哺了学科课程教学,学生的成长潜能被一点点激发。相信孩子们在多彩活动课程的滋养下定会快乐多元成长。

构建运行机制










闵行区教育学院李群、徐汇区教育学院袁敏姗、松江区教育学院朱敏从科学布局、多方联动、跨段教研等角度重点分享了“构建运行机制”的探索行动












李群

闵行区教育学院

小学教研室主任

交流主题

“四力”驱动,双向衔接

闵行区聚焦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展研和试点教师研修,通过深度教研内化与科学研究提升,破解情境创设、一体化设计、表现性评价融合等难题,不断积累典型案例与成果。通过“保定力”“添动力”“强内力”“提效力”,“四力”驱动,以儿童发展为本,小幼互通互融,不断反思提升,推进小幼科学有序的双向衔接。



袁敏姗

徐汇区教育学院

幼教教研负责人

交流主题

三位一体,四元协同,落实幼小科学衔接

徐汇区以“研修课程”为纽带,将“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研修”贯穿起来,提升幼小衔接工作质量。首先,了解并梳理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其次,围绕前期梳理的问题开展研修活动,如学习研读“幼小衔接”文件、开展项目研究、幼小衔接实施方案制定、开展幼小联动教研和展示活动。第三,将研究实践经验转化成教师网络研修课程。



朱敏

松江区教育学院

小学教研室主任

交流主题

科学化布局,全方位联动

松江区遵循从儿童立场描绘生命底色,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持续性,在完善机制、搭建平台与部门协作的基础上,小学与幼儿园逐步建立联合教研机制、三方共育机制和教师交流机制等。区域小幼衔接课程开发面向儿童、聚焦习惯、唤起参与、注重激励,实现从“一头热”走向“一体化”、从“研教师”转变为“研孩子”、从“重知识”转化为“重经历”的转变。





李召存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教授

为进一步促进儿童经验连续、协同发展,市教委教研室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启动了基于儿童经验发展连续性的幼小课程衔接研究。李召存解读了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并重点部署了现状调研工作,为从叙事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图形空间经验、自然情境的经验、身体运动的经验和主动学习的经验等角度的课程衔接铺垫实践依据。


会议最后,谭轶斌和刘中正在充分肯定各区探索行动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后续深入研究与实践的思路和重点。



谭轶斌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副主任

本次会议是幼小两个学段的连接,是幼小联合教研的体现。各区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关注并需进一步凸显三个要点。

● 一是坚持多元协同。建立健全行政推动与专业支持相结合机制、跨学段联合教研机制、研究共同体机制、教师儿童互访机制、家园校共育机制、研修一体机制以及展示宣传机制。

● 二是深化探索创新。加强基于经验连续性的课程衔接研究,强化学科教与学方式变革探索,优化小学空间布局与环境创设。

● 三是推进常态实施。全面推进和常态实施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全面推进幼儿发展优先行动,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刘中正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
副处长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发展的转折期,幼小科学衔接探索空间很大。教研的力量是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的关键力量,各区实践探索体现了有站位、有内涵、有质量、有方法和有创新。

今后,要进一步把握课改趋势与实践难题,树立战略导向思维、问题导向思维、软硬结合思维和效果导向思维,全面实施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创新学科教学方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天真的童心、烂漫的童趣和快乐的童年。



上海将继续以“坚持儿童为本”“强化科学衔接”“创新实践策略”“优化教育生态”等四个基本原则为导向,重点推进“幼儿园深入实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深入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健全幼小联合教研机制”“完善幼小科学衔接的环境建设”等工作举措,促进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1916920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