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什么事情,地方官必须要关心?

孩子的什么事情,父母必须要关心?

孩子的什么事情,父母必须要关心?

孩子的什么事情,父母必须要关心?


这是一个富于转移的时代。


我们前天还在谈论着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昨天就在议论着一个app软件的功过是非;咱们今天还在说租房子真是越来越贵了,明天就不确定又有什么热议话题会挂在嘴边。


忙碌、疲惫地过完被信息填满的这一天,片刻的闲暇里,咱们可能会隐隐感觉到,好像少了点什么……


再忙碌,我们也要晓得自己是谁


每天都是这么忙,挥之不去的是四处弥漫的焦虑,甚至想不起,上一次心里平静地坐下来,聊聊天、谈谈心、看看天是什么时候了。


或者,选择泡酒吧、蹦迪、去远方去旅行,我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放轻松忘记那些挥之不去,但结束行程重回生活,发现并不能够,仍是一场轮回。


本不该如许的。

东方文化是什么,是含蓄、隽永,是婉约、留白;与热烈直接的西方文化不同,婉转美好、引人遐想、余味悠长才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风情。想到东方文化,你料到的是什么?是带着历史气韵、伫立千年的城楼,是素绢涵墨染、淡痕指凝香的青花瓷,是闲暇若将红袖拂、还应胜得碧纱笼的苏绣。


在东方文化环境里长大的人,过得却是西方生活方式,这就好比你手里握着刀叉,切的倒是油条果子,用得不顺手,也显得不伦不类。


焦虑一直都有,或大或小,大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焦虑,是焦虑社会不公,看见贫困而焦虑,瞥见战争带来的灾难而焦虑;小如“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此处的焦虑是思念却不得见,是思念催人老。


东方文化里,面对焦虑,大多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来调剂自己的生活状态,这何尝不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案呢?

我们是谁,咱们的孩子就是谁


最近有个妈妈的小说,感动了天下人。


在广西百色,有个叫麦琼方的“妈妈”,她是个没太多文化的普通工人,却养育了87个孩子,九成考上大学,其中有20个考入北大清华。她人为不高,为养活这些孩子,长年利用业余时间打两份工,每天从医院下班后,还要去夜市帮摊位串烤串、洗碗,深夜又去给单位守大门……


麦琼方教育孩子的,是要懂得“仁义忠恕孝悌礼信”,如此普通却又令人心生敬仰,这样的道德伦理观,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东方文化中的精华。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也是比较普遍,如有可能,让他们批准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更加谦让有礼,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何尝不是幸事?


但要求孩子能如此待人,我们这些成年人就该先做到。文化的传承,在日常琐碎中,体现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好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孩子,让他们能感知能体会得到。

无论富养穷养,都不及培养孩子的修养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很注重对修养的培养,这也是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灿烂瑰宝,现在邀你见证一场国学洗礼。



其实有不少人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不够了解,我们成年人先要学习国学,才能真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小朋友也会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习得不错的修养。这一次金科举办首届少儿东方文化节,想借东方文化复兴,开创城市文化盛宴。


这场古韵飘香的“文化穿越之旅”,震撼亮相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60城文化地标,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与魅力,让青少年儿童有机会感受、认识、了解国学经典和东方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展现少年之美。


正如孔夫子所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孩子的国学修养需要引导。儿童开始入学识字称为“开蒙”,开蒙礼是古代“人生四礼”之一,也是人生启蒙第一课,在以后的日子里,金科希望可以带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陪伴,让孩子在东方文化的浸润下快乐成长。


我们只有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到其深刻内涵,才能真正拥有文化自信。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有修养、讲仁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