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考研 | 理论学习方法心得分享(135+学长分享)

国美考研 | 理论学习方法心得分享(135+学长分享)


国美建筑一直是考研学子们报考的热门方向,但是相应的竞争也是较为激烈,需要做好充足的备考准备。


去年考研,征艺又有一批优秀学子斩获了优异成绩高分上岸。本期柚子老师就邀请到去年分数135+ 总分380+、以专业课排名第一断层上岸的建筑学长,来为大家分享建筑理论的学习方法和备考经验。



” 一、保持阅读习惯 “

keep reading habits


关于理论的学习呢,其实没有太多投机取巧的方法,即使是有技巧,也都是等考前的时候才做。毕竟理论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阅读。我始终都有保持阅读的习惯,大学本科的时候也在一直读书,所以算是打好了一个比较好的阅读基础,阅读速度和知识吸收能力都比较好,在备考的时候就能应对更加大量的阅读。

 



” 二、要屡次阅读 “

READ MORE THAN ONCE


另外阅读的时候,不能只读一遍就过,因为首先你要对考研书籍有一个通俗的了解,然后还要去思辨它。第一遍读书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就是读过就过了,留了一个浅浅的印象。但是等到读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会发现,能够把书中的一些内容和知识点和某一些其他的书籍里的内容建立相关性和连接性了,这时候就会把知识记得更深刻了。在这个时候呢,我一般就会做一些图表和逻辑图把整本书的知识框架和我认为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给总结出来。这样总结下来之后,你会对这本书的印象很足,而且你也会知道假如考题问你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你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和书写。




” 三、适当背诵 “

recite properly


理论考试其实最主要的是考察你针对知识点有没有充分地理解、具不具备串联知识点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你能不能输出一些自己的思虑,所以我们死记硬背书中的内容是没有用的,不仅费时费力,还很难拿到高分。更何况参考书那么多,死记硬背也背不完。


但是虽然死记硬背不可取,选择性地去适当背诵一些内容对备考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有些同学对自己的笔墨功底不是很自信,那么选取一些原文的语句,对于表达还是很有帮助的,而且会显得更专业。


比如我当时考试的时候,在写园林的题,他就需要你对某些园子,某些节点,某些景去做一个自己的叙述,但是如果全凭自己写的话,可能就不那么专业,所以我就运用了一些参考书里的园子描述,像写论述文一样结合我自己当时备考时筹备的笔记里一些对应的点,把他们一点一点地列出来,这样叙述会更专业和更富有逻辑性。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适当的进行一些背诵的,一方面是你背诵的东西可以直接用上去,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别人的遣词造句和语言结构,也能写得更好。



” 四、学问的思辨 “

SPECULATION OF KNOWLEDGE


在学习理论的时候,我觉得除了对知识的整理,最主要的还是对知识的思辨。因为你只有完全理解了知识,并且能针对这个知识去思辨,能够有效地输出你的看法的时候,这个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思辨的过程。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不要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认为自己知道了就可以。而是要去采取学习的主动性,去思考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关于这个知识点我有什么想法?我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实践性地去发表我的思考?完成了这个过程,我们就完成了思辨。



” 五、知识的联想 “

association of knowledge


另外, 除了建立知识的思辨以外,我们也要培养知识的联想能力。比如举个例子,一本书中提到了一些建筑理论,另外一本书中提到了与这个理论相关的例证,比如说是某个简直的建筑案例,或者是不同建筑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多种形式,那么我们就会在看完两本书之后以后,去发现其相关性,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联想,像拼图一样将它们吻合起来、串联起来。


那么如何培养联想能力呢?我个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己先写出来,把你每次整理的知识点分类,然后每次读完一本书后再整理一遍,进行多本书的整体分类,这样就可以把不同书里的同一类或是相关性比较大的知识整理到一起。第二重方法即是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在本质上可以让你产生对内容更加深的印象,同时别人的想法也会给你一些关联的思路。这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征艺上课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很多这方面的帮助。

国美考研 | 理论学习方法心得分享(135+学长分享)


” 六、背图技巧 “

BACK DRAWING SKILLS


在建筑理论的考试中,也经常会有默写题,那就需要我们去背图。如果你的备考时间很充足,那么你可以多背很多。如果你的备考时间不太够,比如还有一个月就马上考试了,时间光是学文化课和学快题都不够用了,那么可以试一下我的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是我在征艺参加考前集训的时候老师教我的,非常有用。比如准备园林的图,你就可以只写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等等最经典的这些园子的重点,把它们背下来。之后不管考试中问什么园林的题,你就写这几个点。因为园林它本身是很有共通性的,你把这些点背下来之后,除了这些园子,还可以应用到很多其他的园子上,我觉得这样准备就相当于你自己建立了一套写题的思路,就可以很省时省力,而且也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当然这种方法是一个突击方法,想要准备的万无一失还是要尽早备考,多去背多去画。因为你永远无法百分之百准确的压到考试出什么题,所以还是尽可能的准备全面一些。征艺的课程基本上都会把所有涵盖的重点都讲到,也帮大家准备到,所以我还是蛮推荐的。



” 七、考试经验心得分享 “

experience sharing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参加理论考试的见解和心得,我本年理论是考了135分,是一个比较高的分数。


1. 答题要扣题

我认为呢,想在理论考试中拿到高分,最简单的要点就是他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首先就是你的核心论点要紧扣题目,比如考题问你流动空间,你就不要去写居住空间,所有答题的点都往流动空间上靠拢,问什么你就答什么,不要去多写。


2. 自己的见解要有理论支撑

在答题的时候也要适当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见解,但是要注意你的见解一定要有理论背景的支撑,引用一些其他书里的论点和知识。如许有两个好处,一是向老师展示你的想法是有背书的,而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二是还能向老师展示你涉猎的知识比较广。


3. 配图要细致

另外我觉得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配图要画的很细致。我认为你写的文字用词是否优美、字迹工整与否都不是很能最直观体现水平的,而画图画的细致才是能够更好体现建筑学基本素养的一个地方。想象一下,假如你作为建筑师,手绘功夫不好,画图画的很粗糙,那一下子给人的感觉就是水平不足。



” 八、 备考理论心得分享 “

TEST PREPARATION THEORY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在备考期间日常练习理论题的。


1. 多角度扩充论述

针对每一道题,我都是会不停地换角度换很多的不同的点来扩充我的论述,比方是同样的论点不同角度的剖析,或者是不同的论点从同角度的剖析,这样可以确保对题目有更强的应对性。举个例子,比如像今年的考题,第二题是让你讨论一下建构。那么大多数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写斯卡巴或者路易斯康,虽然他俩都是有建构的东西在的,可以完全举例去充分的论证,但是我更倾向于比如写个中国本土化的一个建构,然后在一个基本的大的类型下,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同为中国建筑建构的不同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角度,这样我让结构和论点更加清晰,也会让老师在看的时候觉得你并不是在专门为了去写完这个题而写,而是有一种类似于思辨的过程。


2. 多看论文和他人见解

另外我平时学习理论的另一个方法还有多看论文。因为参考书都比较难懂,看完书可能并不是能很好理解书中的内容,但是在知网上看论文或者去某些外国的一些网站去看一下别人对这本书的一些评价和见解,就会发现用这种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来的东西能够一下子让你理解。而且别人的一些论点是可以作为你自己的论点积累的,在考试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应用到答题中去。




3. 长期积累和思辨

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理论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不可能考前突击一两个月就能有飞速的进步。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注重长期积累,把阅读的习惯尽早地培养起来。另外就是要进行一个自我思辨,老师上课讲的知识不能听听就过,而是要自己课下去思考去整理,平时也要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 九、 合理分配时间 “

REASONABLY ALLOCATE TIME


备考在时间线上的分配尤其重要,因为很多同学文化课真的很好,所以理论学习的底子就十分牢固,这样他们可以用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专业课。但是有些同学文化课基础并不是很出色,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文化课的准备,尤其是语言学习。总之还是希望大家合理分配好自己的备考时间线,以及在每个科目上备考时间的规划。



” 十、 心态的重要性 “

IMPORTANCE OF MENTALITY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1622832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