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漫谈||书推荐《正面管教》

家庭教育漫谈||书籍推荐《正面管教》


儿童教育书籍之经典《正面管教》

这是一本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都值得阅读的教育类书,是一本关于教育最全面的一本书籍。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作为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侧面管教协会创始人。





 

本书内容



家庭教育漫谈||书籍推荐《正面管教》
家庭教育漫谈||书籍推荐《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提倡用坚定而和善的态度,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本书从正面管教的方法,阿德勒的基本概念,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关注于孩子的问题,有效运用鼓励等多个方面对教育来展开讨论,通过一些家庭典型案例探索出一套有关教育的方法。

什么是正面管教?

1、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战斗“意味着争夺权力,而”逃跑“意味着后撤,并且无法沟通。因此,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的大脑思考时再来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交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要记住和善等于尊重。

2、所谓”坚定“不是出现问题就惩罚说教、控制限制。这往往会引来孩子的叛逆和权力之争。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制定和实施限制的计划。比如:一起头脑风暴制定看电视的时间、外出的时间和写作业的时间。让娃儿参与讨论,让孩子和家长说的一样多。而当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你最好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打算下次用什么办法解决?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发生?

3、大人可以通过”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在孩子们感受到你的倾听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通过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他们就可以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么自己去解决。犯错并不可怕,大人也会犯错,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需要勇气改变我们对”不完美“的信念。

4、在教育中,家长要学会道歉。要知道,孩子激怒你的瞬间,也许是你童年未办理的创伤。而我们把自己未解决的问题,归咎于孩子,难道不该道歉吗?

书中举例

三岁的乔尼吃饭是个大问题,经常妈妈做好了饭菜,东挑西拣不同意吃。

      严厉型妈妈好话道理说了一通,乔尼还是不吃,被激怒的妈妈打了他一巴掌“爱吃不吃,不吃饿肚子”。

见乔尼不想吃饭,骄纵型妈妈马上问他想吃什么,“鸡蛋炸土司”,妈妈赶紧去做。等做好乔尼又不想吃了,又要吃麦脆,家里不,妈妈立马去商店买。总之,妈妈累的团团转还不能让乔尼满意。

      下面看看正面管教型妈妈怎么做的。吃饭前妈妈让乔尼选择:“要小麦圈还是麦脆?”乔尼选了麦脆。吃了一口,他改主意了:“我不喜欢吃。”妈妈说:“好吧,出去玩,下餐饭再说。”妈妈没有试图说服他,也没有重新做饭,而是让孩子体验他的选择带来的后果。

乔尼两小时后回来说饿坏了,妈妈理解而温和地说“我想你肯定饿坏了,但我相信你能挺到午饭时间。”或许娃儿会对抗、发气,只要父母注意维护他的尊严、尊重孩子并态度坚定,孩子会明白,他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如何让孩子听你的话”让娃儿对你吐露心扉

      第一步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比如书中提到的例子有一天学校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吼了他,回家后和自己的母亲抱怨,这位母亲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的吼你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但正确的做法是“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这种理解会让孩子想和你吐露心扉,而不是紧紧的关上心门,因为你理解他。

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以书中为例,他妈妈说:“我记得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感到又生气又丢脸。)这时孩子更感兴趣了,便开始说:”真的?“”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因为这点小事儿吼我很不公平。“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这位母亲说”我很理解你肯定会这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个办法,免得以后再让自己这么难堪?)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这时孩子便会说“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支铅笔,如许就不用找别人借了。”这时母亲说“这听上去真是一个好主意。”

      亲子关系不再是鸡飞狗跳,不再是互相都看不顺眼。虽然上面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但是我相信对有些家长来说还是很难,因为家长们习惯于孩子出现问题便去责备他们,让孩子越来越不敢和父母说问题的原因,因为即使说了,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

所以无论作为家长还是老师理解孩子很重要,共情很重要,不是辱骂与责怪孩子就会解决题目,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真正的理解他们,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发泄情绪。

经典语录家庭教育漫谈||书籍推荐《正面管教》

❤注意把握时机。要等到“非冲突”时间:等你能够给予鼓励、孩子愿意接受鼓励的时候。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1515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