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化学好教师
(1)为何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碳、硫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使压强转移不大,水不倒流;为何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铁丝在空气中根本不能燃烧。
(2)实验开始时,应先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接管热量,有利于降低温度;吸收生成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
(3)若实验结果小于1/5,原因可能是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敷;③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
若实验结果大于1/5,缘故原由可能是弹簧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沿导管逸出;熄灭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气体受热逸出。
(4)倒流进集气瓶的水为何不能充满整个集气瓶?因为剩余的主要是氮气,红磷燃烧没有消耗氮气。残剩气体有哪些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发出 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
木炭为何要缓慢伸入集气瓶:避免氧气从瓶口冲出,使木炭充分反应。
(2)硫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火焰淡蓝色,在O2中燃烧火焰蓝紫色。在集气瓶底留一些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需留水或铺细沙目的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此实验火柴梗的作用是引燃铁丝,铁丝为何要绕成螺旋状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凝聚热量,有利于铁丝的持续燃烧 。
以上实验得到的分子具有的基本性质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1)适用范围:用于 难溶性固体 与 液体 的分离。
(2)实验仪器: 铁架台 、 烧杯 、 漏斗 、 玻璃棒 ;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如果滤纸未贴紧(留有气泡),会造成 过滤速度慢 ;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液会不经滤纸而流下。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面,如果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这边,可能造成滤纸 破损;漏斗下端紧靠 烧杯内壁,如果没有紧靠,过滤变慢,同时可能造成液滴飞溅。
①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是引流,过滤过程中能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不能,会造成滤纸破损。
②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接液烧杯不干净,接下来如何操作?更换滤纸并清洗仪器,重新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③过滤后所得的水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说明原因 过滤只是除去了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还有可溶性杂质没有除去 。
(1)蒸馏是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③烧瓶中加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 防止液体暴沸 。
④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止 液体沸腾直接溅入冷凝管,带入杂质 。
⑤冷凝水下进上出的目的是 便于冷水充满冷凝管,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却 。
⑥为什么要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开始馏出的液体有杂质 。
石棉网的作用是 使烧瓶受热均匀,防止炸裂 。烧杯中的冷水的作用是使水蒸气迅速液化,如果撤掉烧杯,试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出现大量水雾。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放出氢气,正极放出 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2)电解时加入少量硫酸钠,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1)图中所用材料的摆放顺序,有一处错误是石英砂与小卵石顺序放反了 。
(2)小卵石的作用是 过滤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这时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小卵石 ,需要更换的是膨松棉和 活性炭 。
(1)实验1的现象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气球先膨胀后收缩。气球的作用是缓冲作用,防止橡胶塞弹开。为何要在锥形瓶底放一些沙子防止锥形瓶炸裂。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平衡。
(2)实验2的现象是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化学方程式CuSO4+Fe=FeSO4+Fe 。
(3)实验3结束后,天平是否平衡?否,原因是反应生成的CO2逸出到空气中,未称量。如何改进装置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放到密封装置中进行实验,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4)实验4:镁条燃烧,反应前称量石棉网和镁条质量,反应后称量石棉网和燃烧后得到的产物质量:
①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大,原因 增加了的氧元素的质量比损失的氧化镁质量大。
②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小,原因 损失的氧化镁质量比增加的氧元素的质量大。
③如果测得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参加反应且未称量的氧气的质量恰好等于损失的氧化镁的质量。
(1)实验一:试管内实验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是C+2CuO 高温 2Cu+CO2↑。澄清石灰水处的现象是出现白色浑浊,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反应完毕后,要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流使试管炸裂。为什么要待试管冷却后才将粉末倒在纸上观察?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实验二: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是 黑色的固体变红色,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
(3)实验三:倒了适量水后,旋紧盖子,观察到的现象是矿泉水瓶变扁了,得到此现象的原因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瓶压扁了。
(4)实验四: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CO2可用于灭火。
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H2CO3 。(H2CO3 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H2O==H2CO3 。
(1)通过实验(Ⅰ)(Ⅳ)可验证酸的一点化学性质是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实验(Ⅳ)结束后,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O3 CO2↑+H2O 。
(1)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是否燃烧是,左图水中的白磷是否燃烧否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铜片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右图水中的白磷为何能燃烧?因为满足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或白磷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2)实验2:该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
(3)实验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该实验所观察到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所应用的实验方法叫对照(对比)法。
(4)实验4:蜡烛的作用是引燃面粉,鼓吹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实验1:甲实验的铝丝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化学方程式是2Al+3CuSO4=3Cu+Al2(SO4)3,乙实验的现象是铜丝表面覆盖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l>Cu>Ag ,其中只需要做实验甲和乙或乙和丙)即可。
(2)实验2: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色,化学方程式Fe2O3+3CO 高温 2Fe+3CO2。
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会儿 ,再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排尽玻璃管内空气,防止加热爆炸 。
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CO气体至装置冷却,原因是防止石灰水倒吸,玻璃管炸裂和防止灼热的铜被再次氧化。为何要点燃尾气防止未反应的CO排出,污染空气。
(3)实验3:由I和II对比可知铁生锈与氧气有关,由I和III 对比可知铁生锈与水有关。铁制品锈蚀过程,实际是铁与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验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实验②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隔绝氧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
(1)以上是用固体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过程,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CBAED (填序号);操作B中称量NaCl时,应该先在左右托盘各放两张等质量的白纸,若天平指针偏左,他应进行的操作是减少药品至天平平衡;配制好后,标签怎样写?请写在图2中。
(2)小东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小东实验时应进行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摇匀、装瓶贴标签。这个稀释过程,是否需要用到天平?不需要。
(1)实验一:酸碱中和实验: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此时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是完全反应?不能 ,为什么? 因为HCl过量,溶液也呈无色 。
(2)实验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① ⑤ ② ③ ⑥ ④(填操作序号)。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溶解粗盐时所加水的质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少会造成精盐的产率 偏低(填“偏高”或“偏低”)。在放置粗盐到托盘上后,发现天平指针偏右,接着的操作是 向左盘中逐渐加粗盐,直至天平平衡。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15139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