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历史事情类(70篇)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历史事件类(70篇)

初中文言文、古诗、名著阅览全集


文言文人物传记技巧与练习100篇(学生讲义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山水游记类技巧与练习100篇(学生讲义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历史事情类(70篇)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历史事件类(70篇)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历史事件类(70篇)

一、周朝、春秋战国27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毕下面小题。

昔者,荆平王有臣伍子奢。奢得罪于王,且杀之,其二子出走,伍子尚奔吴,伍子胥奔郑。王召奢而问之,曰:“若召子,孰来也?”子奢对日:“王问臣,对而畏死,谬误不知子之心者。尚为人也,仁且智,来之必入,胥为人也,勇且智,来必不入。胥且奔吴邦君王必早闭而晏开胥将使疆域有忧。

于是王即使使者召子尚于吴,曰:“子父有罪,子入,则免之,不入,则杀之。”子胥闻之,使人告子尚于吴:“吾闻荆平王召子,子必毋入。胥闻之,入者穷,出者报仇。入者皆死,是不智也。死而不报父之仇,是非勇也。”子尚对曰:“入则免父之死,不入则不仁。爱身之死,绝父之望,贤士不为也。意不同,谋不合,子其居,尚请入。”

荆平王复使使者召子胥于郑,曰:“子入,则免父死,不入,则杀之。”子胥介胄彀弓,出见使者,谢曰:“介胄之士,固不拜矣,请有道于使者:王以奢为无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适乎?”使者还报荆平王,王知子胥不入也,杀子奢而并杀子尚。

……后,子胥伐荆。十五战,十五胜。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曰:“昔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今此报子也。”

(选自《越绝荆平王内传第二》)

【注释】伍子奢: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博。

12.解释下列加点词

1)若召子,来也(       )   2)荆平王复使使者召子胥于郑(       )

3不拜矣(       )             4)出见使者,(       )

1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二处)

胥且奔吴邦君王必早闭而晏开胥将使边境有忧

14.翻译下列句子。

1)胥闻之,入者穷,出者报仇。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5.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文,回答问题。

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在生死仁义面前,唐雎与伍子胥作出了选择。请你对他们行为作出评价。




二、秦汉3篇

秦并赵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之。使者曰: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切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注释】系:拘囚。郄:同,嫌隙。有:攻取。全赵之时:赵国独立时。曲阳:地名,原为燕国所有,后被赵国攻占。相距:相持。

105.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限标两处)

               也。

10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107.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对方的方式,有何不同?



三、魏晋6篇

1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贾诩论战

太祖①比②征之,一朝引军退,绣③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追之,更战必胜。”绣谢⑥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注】太祖:指曹操。比:连续。绣: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促:赶快。谢:婉言拒绝。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4)文章结尾写绣乃服,有什么作用?

(5)《贾诩论战》中的贾诩和《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都善于把握战机,请结合上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两篇短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四、唐朝10篇


五、宋朝10篇

阅读《苏昆长堤》,完成下面小题。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槁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梦溪笔谈》

【注】病涉:对往来涉水感到不便。籧篨(qù chǔ):用苇或竹编的席。刍槁chǔ gǎo):草把。漉:捞取。汱: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六、元朝2篇

金国治盗

国治盗甚严每捕获论罪外皆七倍责偿。唯正月十六日,则纵偷一日以为戏。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窃,皆不加刑。是日,人皆严备,遇偷至,则笑遣之。既无所获,虽备微物亦携去。妇人至显入人家,伺主者出接客,则纵其婢妾盗饮器。他日知其主名,或偷者自言,大则具茶食以赎,谓羊、酒、肴馔之类。次则携壶,小亦打袴取之。

注:zhuàn,食物,多指美食。kuà,通,两腿之间。

2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备微物亦携/过中不至,太丘舍

B.遇偷/过中不

C.车马人所窃/可以师矣

D.纵偷一日以为/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211.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12.根据课文内容,谈谈金国的治国方法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养浩,字希盂,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楮(chǔ)币:纸币。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B.读书不                           耕之垄上

C.父母忧过勤而止之             中往来种作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                 治臣

214.张养浩有行义表现在多个方面:遇人遗币,追而还之,可见其____________;昼则默诵,夜则窃读,可见其勤苦好学;罢旧盗之朔望参,令其自新,可见其___________;暴党杀人,尽置诸法,可见其___________……故而,百姓为其立碑颂德,感念良久。

七、明朝6篇

宋学士濂,洪武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宫。上食,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注】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陟:登。跋:跌倒。稽首:跪拜礼,常为臣了拜见君主时所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八、清朝6篇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清乾隆晚岁,极纵游,于热河建避暑山庄,圈地数十里,广筑围场,杂植时花,分置亭榭。游其地者,忽而青枝蓊郁,忽而竹篱茅舍,凿池引水,杰阁高凭,实天下一大观也。维纯庙在庄时,游至苍石,四顾茂林修竹,绿草如茵,清风习习,几不知暑之盛至矣。不觉顾而乐之,笑谓从者一武臣曰:“此地气候温淑,大胜京师,洵无愧避暑山庄也。”某武臣对曰:“诚是。此陛下就宫内言耳。若外间城市极狭,房屋亦低小,人民半多蜗处其中,兼之户灶衔接,炎暾之盛,十倍京师。故民间有谚曰:‘皇帝之庄真避暑,百姓仍是热河也。’”乾隆愠然,挥之使出,为之三日不怡。

(选自《清朝野史大观》,有删节)

【注释】热河:地名,今河北承德一带。纯庙:指乾隆。洵:实在。炎暾(tūn):炎热。暾,明亮。

26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极纵游(     )   2)于热河建避暑山庄(     )

26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乾隆愠然,挥之使出,为之三日不怡。

263.结合文意说说文中的民间谚语有什么意味。

参考答案:

1 铠甲、盔甲     ……而死

2.使/吾得臣/若蔓子。

3(1)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乱。

(2)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

(3)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 

4.示例: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平定叛乱有功;为了国家的完整不惜牺牲自己,使楚王敬佩。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作答。

(1)句意为: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坚:牢固、结实的东西或阵地,此处译为盔甲;

(2)句意为:于是自杀殉国。死国在这里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2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做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故正确断句为:使/吾得臣/若蔓子。

3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掌握全文内容和重点词的意思进行翻译。重点词:

(1)晓畅:明白、了解得很透彻;夙夜:朝夕,日夜,指天天、时时;筹谋:指谋划,想办法。

(2)既:已经;使:使者;请城:请求兑换承诺的城池。

(3)谢:认错,道歉;城:城池。

4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需在结合语境的基础上作答。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从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可以看出巴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从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可以看出他心系祖国,平定叛乱有功;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可以看出他为了国家的完整不惜牺牲自己

从文中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可以看出楚王爱才惜才,心胸宽广。

【点睛】

参考译文:

周武王打败殷商后,将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周朝末年,巴国发生叛乱。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乱。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盛甲,拿起武器参战。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蔓子说: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的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楚王感叹说: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什么!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巴国埋葬他的身躯,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1418786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