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衔接︱我该怎样教育你,我的孩子

小升初衔接︱我该怎么教育你,我的孩子

案例

吴女士的儿子杨杨今年升初一了,但苦恼也随之而来。周末了,一家人商量好了一起去逛公园,杨杨开始不愿意,被生拉硬拽去了,却一上午在公园内吵吵闹闹,不是嫌鞋子不合脚,就是不愿意合影。中午回家饭做好了,明明早餐没好好吃,但就是不愿意上桌子,坐在电脑旁啃面包,吃饼干……“自从儿子去年上月朔后,性格开始变得叛逆,开始喜欢跟我们顶牛了,以前上小学时挺乖的,现在不太愿意跟我们待在一起,也不听话了。”跟吴女士一样,很多学生家长都有相同的感受。孩子进入初中后,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叛逆心理,与家长的想法时常相悖,家庭教育陷入僵局,这是当下家长最常见也是最困惑的问题。


综合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而尚浅的社会阅历和稚嫩的思维,让他们面临很多困惑。具体表现为与家人、同学关系紧张等方面。作为家长要注意理解、尊重和正确引导,成长的困惑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这一时期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充分的尊重,有一个情绪宣泄的渠道。遇到什么事,家长首先要想到跟孩子好好商量,给他们发言的权利,对于一些日常行为习惯,正确的旗帜鲜明地支持,错误的不能搞大棒政策,而是要循循善诱,以引导为主,这样,孩子自然不会站在家长的对立面,关系处理起来也很融洽。


方法 发起

善于倾听娃儿的话

进入初一这个陌生的环境,又面临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孩子可能有很多想法,不管是学习上的压力,还是对新老师新同学的看法,家长都要耐心的听孩子讲述,千万要避免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讲的事情心不在焉或是不屑一顾,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不被看重。孩子由于年龄和阅历的缘故,有时对人和事的看法难免会有些幼稚和片面,家长不要一味站在大人的角度对孩子讲的事情加以批判和指责。而是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探讨,给孩子一个民主的环境,而后再给予一些恰当的指导。


学会交换

交流包括家长和孩子间的交流,家长和老师间的交换,以及家长和家长间的交流。

家长要倾听孩子,更要经常与孩子交流。要在一个公开、民主的环境里,跟孩子交流他的学习,交流他的交际。在孩子的进修方面,适时关注他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发现问题要共同讨论,而不是训斥。一味的训斥,那只能让孩子放弃交流的机会。

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也很重要。孩子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与老师的接触也远远多于家长,在与老师的交换中,家长能更详细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且也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出现的问题,探讨出解决的对策。

同时,家长和家长间的交流也不可少,与别的家长交流可以了解其他孩子的状况,认识打听自己孩子的发展,而且还可以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从而相互提高与改进。


善于发现并观赏孩子的优点

孩子的进步,不光是学习方面的,在与同学及老师的交际中,孩子好的态度和行为也应该是家长观赏的对象。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合理对待娃儿的错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很平常,况且刚进入初一的孩子在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特殊。家长要分清孩子的错误,如果孩子的错误是学习和心理方面,而不是品行、道德、品德等方面的,则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即使是多次犯同样的错误,家长也没有必要慌张。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家长正确的对待方式是疏导,而不是“惩罚”。


对孩子的不敷要有耐心

俗话说:人无完人。孩子不完美,有不足,不要紧,我们都不完美。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要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足,要看到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多少,而不是一味撇开孩子的大背景,将其与周围的环境做横向的较为。面对孩子的不足,家长要做好各方面的沟通,经常制定几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提高。只要孩子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进步,就要及时鼓励,让其明白这其实就是每天都在缩短与完美之间的距离。


树立全面倒退的观念

虽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成绩的确很重要,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发展也必不可少。现代的社会能力不仅仅是成绩的优异,身体素质,交际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不要单单强调娃儿成绩的提高,身体的健康协调发展是一切基础,同时也不要过分呵护孩子,要主张孩子多与周围的社会接触,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从而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建立对孩子的公道期望值

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那个最优秀的人,能够成为社会上的顶尖人才。可是顶尖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个人的努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没有必要一味以过高的规范和要求去苛求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愿望,让孩子快乐适宜的发展,这样即使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顶尖人才,那么他也能对这个社会有用,对生活充满爱,充满欢乐,他的人生也会同样的精彩和幸福。


与老师形成优秀的配合

在孩子的成长方面,老师与家长的做法和看法都会存在不一致,如果不及时调整,差异过大则可能给孩子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面对这种不一致的状况,要冷静分析。老师常站在教诲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数时候偏“严”;家长常站在爱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数时候偏于“溺爱”,所以双方要及时沟通协调,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角度要一致,教育要有持续性,不可半途而废。


为孩子建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言行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家长影响,模仿家长而来的。以是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家长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