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者需要的方法模型!智识之士陈慧云:手把手教你搭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库

终身学习者需要的方法模型!智识之士陈慧云:手把手教你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库

分享时间:2022年12月20日
分享人:

大家好!我是陈慧云,非常荣幸受到解忧社陈舒学长的约请,来做这次的分享。
爱学习的人总会相聚,虽然我不是得到高研院的学员,但也经常混迹于获得、混沌等场所,甚至是罗振宇早期的1000位铁杆粉丝之一,也算跟大家有缘。
不敢班门弄斧,只是分享下自己的心得领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为了更好地增进彼此的了解,我先还是用三个标签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1、工作职业上,我是一个知识服务工作者,在南方做了20年的营销管理,先后做了两家上市公司的营销vp,2020年因为家庭因素迁回武汉,自决创业,做了一家小的咨询公司。2、生活哲学上 ,我奉行的斯多葛主义者,就是俗称的控制两分法。3、价值主张上,我是一个保守主义者。认同米塞斯、哈耶克的价值观,崇尚有序和消极的自由。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什么我想要分享这个主题,因为在座的基本上都是知识工作者和终身学习者,大家对这个话题都不陌生,且相信很多人也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见地。而我虽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阅读经验的重度阅读爱好者,除商业,对历史、人文、心理学、哲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兴趣,结合我这么多年的工作和学习的积累,在个人的知识储备和体系建构上也算有点心得,也经常能逻辑自洽,自圆其说。所以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那么今天,我想占用大家一个小时的工夫,跟大家探讨3个话题:
1、 思维认知:搭建小我私家知识体系的四个底层逻辑
2、 方法模型:关于搭建小我私家知识体系的知识罗盘
3、 拆解应用:搭建小我私家知识体系的七个具体步骤

终身学习者需要的方法模型!智识之士陈慧云:手把手教你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库


在我开始分享前,那我想问一下大家,你觉得在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困难在哪里?误区又在哪里?
有知识 ,无体系?有进修,不会用……以我的个人理解,我认为一般人在搭建小我私家知识体系可能存在以下的几个误区。

终身学习者需要的方法模型!智识之士陈慧云:手把手教你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库


只有知识,没有体系,那即是信息孤岛。那针对这四个误区,我懂得搭建个人知识体系存在这四大底层逻辑
为什么我认为底层逻辑非常重要?


好,那我就具体说说我认为构建知识体系的四大底层逻辑。


分别是系统论、连接论、目的论、和实践论。
我一一向大家道来。

终身学习者需要的方法模型!智识之士陈慧云:手把手教你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库


那么在谈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之前,我们先要辨析一下,什么叫做知识体系?
所谓知识体系,就是知识+体系,或者系统。

终身学习者需要的方法模型!智识之士陈慧云:手把手教你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库


那什么叫系统?
强烈推荐大家有空去阅读一本书《系统之美》,书中说,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系统包括三个要素:要素、连接和功能
那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具体就三者的关系来说,一个系统之所以存在,它必须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彼此的连接方式,对系统的目的或功能起作用。
三者中,要素是我们平常最容易关注到的,但其实是最不重要的,功能是我们经常容易忽视的,却是对整个系统起决定性作用的。连接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系统功能的截然不同。
这样说起来还是很抽象,给大家举个例子。天底下柔和至坚的两种物质,石墨和金刚石,其实其本身都是碳原子组成,但由于连接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特征和价值的天渊之别。


哲学上有个著名的话题,叫做特修斯之船,忒修斯之船讲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木板全部被替换掉。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吗?
即使不说哲学寓言,回到我们生活本身,从生物学的常识讲,人每隔7年,人体的细胞全部会更换一次。那我们还会是原来的我吗?


从系统论的角度其实很容易给出答案,还是原来的船。更换夹板只是更换了要素,船的功能和连接方式并未发生改变。
如果连接方式和功能不变,我依然还是我。
所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关于搭建个人知识体系,
1、知识信息的输入根本无关紧要。
2、比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连接。
3、比连接更重要的是系统的目的/功能。
那如果我们把人生当做一个系统来看的话,我们搭建知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一个重要的习惯,叫以终为始,无独有偶,我在混沌,也听过台湾大学战略教授汤明哲的战略课,他也提出一个rose的战略终局模型,要从终局看布局。真可谓,英雄之见略同。
要以终为始,从终局看布局。搭建个人知识体系也一样。


接下来我分享第二个内容:知识的连接


一般来说,连接有两种方式 ,横向连接和纵向连接。


像大学对于知识的分科分类,就是属于横向连接,如果你按照这个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则几乎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因为知识之间彼此缺乏联系。


还有一种连接方式就是纵向连接。


上图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图“探讨万物至理”,来源于《穿越平行宇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科学界对于万物至理的探讨。便是基于这种思考。
都是在谈理论,比较抽象,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吧。问大家一个问题 1、为什么中国很少像欧洲日本那样的百年老店?
我听到的一个非常有洞见的解释,是因为中国不承认私人产权制度。他不是从商业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产权制度出发的。当然,“产权决定治理方式”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你祖上传给你一个店,你想做成百年老店,可能明天就给你强拆了 ……
再来一个大家都熟悉的2:为什么人很难抵制美食或美色的诱惑?


如果你不想用个人爱好和道德品行来解释,那么进化论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视角。让基因存续是进化的第一。所以要攫取能量,所以要扩大交配。
所以,对于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之间的连接,比较高级的应该是基于网状的连接方式。一个问题,可能答案来自于不同的学科。


第三个内容:目的论。


我们反思一下,当我们谈当我们谈搭建知识体系的时候,我们搭建的究竟是什么?


我的反思,有没有可能,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本来可能是一个伪问题?


那什么又是能力?
能力按照属性来讲,可以分成通用能力:比如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如法律、财务;还有元能力,就是获得能力的能力,学习能力,心智能力等。


那我们该如何搭建自己的能力体系,我总结了一个个人的能力树模型。


那我们的能力又从哪里来?
当然只能从实践中来。
这样就引出我的第四个分享:实践论。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举个例子,为什么你学会了游泳,即使十年不下水,却依然会游?因为神经元的自动连接,形成了肌肉记忆。


这就是学习的本质,也是能力的本质。那知识最终是如何转化成能力的。


综上所述,结合系统论、连接论、目的论和实践论的这四个底层逻辑,我提炼了一个关于知识的一个构建知识体系的能量模型


具体的来说,就是:
首先,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想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将其称之为愿望塔。即意味着人生的愿望像灯塔一样稳固坚定。
其次,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实现价值创造,不能靠空想,则必须通过具体的职业或工作来实现和创造,而职业,则是其中的锚点,我将其称之为职业锚。
再次,我们要想在职业事业中有所成就,则必须具备应有的能力素养,培养自己的能力的体系,我将其称之为能力树。
最后,也是最基本的,要培养自己的能力体系,你必须具备匹配的知识体系和储备,这才是我们说的知识体系。


用了半小时时间,我给大家分享我认为构建知识体系的逻辑。那么下面,我们该怎么构建自己知识体系呢?


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个个人知识体系打造的知识罗盘。这个知识罗盘共分为四层,七个步骤,具体每个步骤我跟大家展开如下:
1、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
按照这个思路来


只有先有蓝图,你才会建筑起一座个人的知识大厦。


2、建立工具箱
搭建一个盛放知识的工具箱
作为知识管理工具,一般常用的有三个:OneNote/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
我先前用微软的OneNote,后来将笔记都迁移到了印象笔记,特别是当印象笔记开通了知识图谱功能、轻记等功能开通后,功能就越来越强大了。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合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子云笔记。使用非常方便。


如果知识信息存在硬盘里,很容易找不到或丢失,出差也不好使用,强烈建议大家用电子笔记存储。
3、知识信息输入
强化知识信息输入。可以通过阅读笔记、写作等方式强化信息输入。
《卡片阅读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中提出一个观点,知识的存储和提取负相关,就是说知识输入越容易,提取就越困难,输入越困难,提取就越容易。


温馨提示:输出不要憋大招,而要注重积累,零存整取。


4、知识归类整理
要将知识信息分门别类的归于不同的类别中,否则,你所有的知识都只是一堆乱麻。


我的所有知识体系,就是按照元能力、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兴趣发展,这四个类比规划的。


5、知识信息的输出
通过演讲、分享、写作、应用等方式进行输出内化
6、知识的更新迭代
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阶段,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沿革,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做到与时俱进,快速迭代。
比方说,关于高效学习的理论,随着脑神学科学的发展,这个领域一直在创新发展。
举个例子,关于学习理论的沿革。对宇宙观的认知,我们也经历:地心说、日心说、牛顿机械宇宙、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超弦理论等。


7、知识自我的二次创造
尤瓦尔赫拉利说,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一个知识,只要与你个人发生关联,你进行了二次创造,引发你思维和行动的改变,那么这个知识才彻底的属于你。
就像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不一定代表着正确,但却是我一直在践行和应用的,所以,它就是属于我的。
我将今天分享的内容给大家做下小结:
其实,我一直有个小小的妄念,看起来其实我是在谈搭建个人知识体系,其实已经悄然完成了一个范式的转移。


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当我们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时候,要以终为始,从终局看布局。
知识信息为起点
知识向能力看齐
能力向职业看齐
职业向人生看齐


从高处着眼,从日常着手。
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注重日常点滴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拱一卒,功不唐捐。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是 一件非常私人的话题,而且大家都是资深的学习者,一定也有很多的经验和洞见,也欢迎一起交流探讨。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1118866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